首页 -> 2007年第1期

高考作文必须把握好四个字

作者:甘建民




  高考作文60分,占语文的半壁江山。是高考中赋分最多,对考生影响最大的一个题目。对于高考作文这个点,上至老师,下至学生都很看重,谁也不敢掉以轻心。然而作文有法,文无定法。在指导学生写考场作文的过程中,有四个字概括得非常经典到位,即真、情、理、我。这不是我的创造发现,借用别人的概括,觉得对学生考场作文的指导意义很大。
  
  第一个字:真
  
  人性中美好的真善美,真是灵魂,排在第一位。讲真话而不是胡编乱造,骗取读者的眼泪,那是矫情。讲真事,讲亲历过的,或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杂取种种,那是一种艺术的真实。如今有很多考生,编造一些虚假的故事,什么父母双亡自己自强不息,什么孤儿残障的经历,一见就知是要博取读者的同情。近两年来高考评分标准明确规定要有真情实感。总有高考阅卷老师撰文,谈阅卷中总有学生造假,明显的不真实,读完文章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真实不是要求完全绝对的自然的真实。可以是源于生活的提炼加工,但不得离谱,不可信。在评改学生作文的时候,经常读到一种作文,学生编个故事,没有一点真实的感觉。学生作文中以寓言的形式虚构一个合理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本无可厚非。但有些考生就是追求一种编造,凑字数。有些老师于是说,我们这些阅卷的人,尤其是阅作文的人都是一把年纪了,怎么会那么轻信你编的故事呢,那也太容易了。那种不动脑筋的作文,建立在不真实的基础上是拿不了高分的。把你对生活的实地观察写出来,你的文章一定真实可信;把你对人生的真实感受记下来,你的文章一定可以自然传神。
  高考中出了几次寓言类材料作文。寓言是源自生活,更高于生活的形式。于是有些考生就仿编,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仿编得了高分,被视为优秀作文。但文章的成功并不在于编本身的成功,而在于抽离于现实更高于现实的一种真实。我们的学生,很多是缺思想缺认知的,胡编没有真正理解优秀作文的优秀所在。
  
  第二个字:情
  
  如果作文不真实的话,情感也只能是假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是为抒情服务的。我们在叙事叙人的时候,依然不可缺情。文以情动人,以情激情方能感动读者。感动读者,产生共鸣,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文章要打动读者,贵在有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要让人生情,则必须自己在文章中动情,真正的有情感的投入。正如一位歌手在舞台上演唱,她要用真情方能打动听众。我们同学写文章也是如此。动真情方能产生情感的共鸣,方能打动读者。
  情要有真情,反对矫情,杜绝虚情假意。有的同学作文中的情,不过是鳄鱼的眼泪。总给人一种为情而情,为作文而假流泪的感觉。不仅不能打动读者,反而会令人反感。有一次我布置一篇写自我情感的文章,一个女生她大胆的袒露自己真实的一面。讲自己的心中有一位男孩子,有一位梦中的白马王子。同时还检讨自己有时候有自私的一面。这是一般的学生所不敢涉足的内容。这个同学高明的地方就在于讲了真话,很真实的写了自己的内心,有真实的情感。一个高中生心中有一个或喜欢或讨厌的一个人,这很真实,很符合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有的同学觉得这是敏感话题不敢真实表白,或遮遮掩掩谈不明白,或不敢说不愿说。于是就进行编造,弄些不真实矫情的东西,要取得好的效果当然很难。有这么两段文字:
  2005年3月的最后一天,52岁的殷雪梅在她班上52位学生面前,又一次张开双臂,只不过这一次不再是游戏,因为她面对的不再是老鹰,而是一辆疯狂驶来的汽车。
  对英雄的景仰出自内心的震荡,用朴实而精当的语言写出来,令人感动。哪怕最朴素的话语,如“最后一天”,两个“52”,“又一次”,“只不过”,“面对”,都让人含泪阅读。
  冰心说:“爱在左,同情在右;在人生的道路上,一路撒种一路开花,嗅着鲜花的芬芳,人生便不觉得孤单。”读后我哭了,我读出了关爱——一种唤醒人心底某种东西的强烈力量。她如阳光撒满大地,如细雨滋润万物,我们又有什么权利拒绝播撒关爱呢?于是,我在一本书上写下——我把自私抛在今天,我把关爱留给明天。
  文章一开头就引用名言,并且恰到好处地领起本文的中心。句式有变化,感情真挚,也较大气。以上两段文字在说真话,动真情方面都做得很好。可以说用一个真字感动了阅卷老师。
  文章贵在有真情,矫情就像是骗人,编一个很幼稚的故事,想博得读者的眼泪。阅卷的老师往往有很深的人生阅历,可说是火眼金睛,在老师面前,那是不会得逞的。所以我奉劝我们的同学写出生活中的真,讲真事,动真情。讲真实的感受,先感动自己,再以情激情去激发读者的情感。
  
  第三个字:理
  
  作文是要展现思想的,要表现对某一社会现象的理解,你得表现你的思想见解,你得以理服人。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这种理可以理解为作文中的议论。我们可以运用各种方法讲理。常用的方法如举例、引用、对比、喻证、引申等方法讲道理。举例,举典型的事例,它的好处是事实胜于雄辩。引用名言警句,有很强的说服力。喻证,形象生动,有文采。引申,就是一种反证法,先假设对方的观点是正确的,通过推理得出一个荒谬的结论。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善于在描述一个现象后,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有时叙述一个事例以后,要做一个简短的分析,要在引例后进行议论,这种议论就是说理。话不说不明,理不说不透。通过讲理我们可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观点看法,可以传递我们的思想。
  学校成了折磨学生、煎熬老师的刑场。谁之过欤?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如今真的成了愿景。看义务教育法,看人才培养规划,真的很理想;国家对基础教育有很理想的蓝图,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对基础教育的理解也很透彻到位。但为什么我们所经历的却是如此惨淡的人生。很多人把责任归结到社会,归结到世俗意识的顽固,说是社会和世俗意识让基础教育扭曲变形成了生存培训与竞争的战场。看似有理,实则狡辩。为什么就不能追究以下政府及相关部门不作为的责任呢?(选自《我虔诚的愿望》)
  针砭时弊,在现如今的经济发展情况下,指出教育的弊端和不足,语言辛辣直白,说理有力,逻辑性强。
  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没有战争只有四百年,和平只让人享受了四百年的快乐,就被战争的阴影驱散,难道我们还不能吸取教训吗?有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损失惨重,欧洲人民痛苦不堪;有过两伊战争,更是掀起了阿拉伯世界的混乱,中东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本来美丽富饶的土地千疮百孔。是贪婪,是私欲吞噬了人们的心灵,发动了战争,省悟着,让爱来帮助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选自《愿景》)
  站在人类历史的高度反战,指出战争实际是贪婪在作怪——一个中学生在紧张的高考场上能冷静的提出这样发人深思的观点,实属不易。以上两则材料都是说理性很强的材料,以理服人,是这两则材料显而易见的特点。
  通过说理,可以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说理可以揭示事物内在的矛盾和联系,通过说理可以揭示你的思想主旨。
  
  第四个字:我
  
  现在很多高考作文都强调谈自我的感想,联系自我。关注学生对世界对事物的认识是近几年高考的一大进步。作文是考查学生对某事物的认识理解。联系自我更切合实际,有利于学生谈出真情实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有这样一段文字:
  我们看到《河东狮吼》里苏勇邦在演唱会上把“水调歌头”唱得乱七八糟时,可以一边笑一边说经典,并且可以守着电视,认认真真地看完改得面目全非的《西游记》、《封神榜》,还津津有味。我们提倡“去其糟粕”,可是有人回答我们很忙。中学生不可能脱离时尚,他其实谈到的是对当今一种文化现象的理解,一种批判。作为一个中学生,这种理解是难能可贵的。2005年上海卷,是该年十七道高考语文作文题中最受欢迎的一道。它的最大优点在于:谈现代流行文化对考生自己的影响,学生能袒露真实的自己,能畅所欲言。让学生有话可说。这恐怕是出作文题目的人最应该考虑的。作文可以理解为“我手写我心”,说的就是这个观点。学生最有资格谈自己,而且可以谈得很好。给他限定流行文化这个范围,让考生戴着镣铐跳舞,这是上海卷的高明所在。
  作文是生活是感悟,作文是情感是真情,作文是思想是智慧的流露,作文是个性是自我的风采。中学生在作文的时候,注意这四个方面,一定会有所帮助。
  甘建民,男,高中教师,现居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