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让导语成为开启语文课堂的金钥匙

作者:罗绍珍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教师如何开启宝库,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成功的导语,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那么,什么样的导语才算是好的导语呢?
  
  一、导语要能激发兴趣。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例如,在教授《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我告诉学生:“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瑞士景色最美: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衬着阿尔卑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同学们知道哪儿的秋天和冬天最美吗?这就是我国著名的‘泉城’济南。老舍在《济南的秋天》一文中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的赐给了西湖,把秋天和冬天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今天,我们先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这样一下子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导语要做到美感性与情感性的结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总是喜欢追求美的事物。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黄金时代,正值如诗年华,他们更具有强烈的爱美天性和独特的审美观,所以教师进行导语设计时要力求达到美感性。让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的审美体验,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起伏、激情澎湃的大海,他们渴望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渴望找到强烈的情感共鸣。初中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极富有情感的,教师要感动学生时必须先感动
  自己,用自己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从而沟通彼此的心。
  
  三、导语要温旧故、引新知。温旧故、引新知就是通过复习已学知识的方式进而过渡到新课内容的讲授。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交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教学技巧所在。”新旧联系,温故知新,既能巩固旧的知识,克服遗忘,又能让学生自信百倍,去学习新知识。语文课本是一个博大的知识体系,前后的知识点、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我们在运用“温故而知新”法的导语时,可以从知识点入手,也可以从题材、内容、风格处着眼。在教授朱自清的《春》一课时,我请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是怎样描绘春色的?(学生背诵)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是怎样描绘春的?(学生背诵)现在我们就欢快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但是我们往往知春,而不会写春,那么请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来描绘春景的色彩、姿态呢?这样,学生就很顺利地进入了课文学习。
  以“导”激“情”,更多地体现了导语设计要求的新颖性、艺术性和知识性;而知识启迪以“导”启“思”,要体现这些要求,关键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又专又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精心设计、巧妙构思,才能打造出一把与众不同的金钥匙。一经拿出,就熠熠生辉,引人注目,吸引着学生跟随自己的脚步去开启课堂宝库,在知识库中尽情畅游。
  罗绍珍,教师,现居贵州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