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如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作者:汪厚旬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们作为教师要顺应“这种需要”,以教材为凭借引导学生去学习、去发现、去探索。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现在来谈谈教学实践中,我对于如何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优化课堂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
  
  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个问题发生兴趣,那么他的努力就会达到惊人的程度。”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重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使学生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
  
  (一)利用电教激趣。在开展实验中,我们充分发挥学校电教优势,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研究教材特点、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恰当地选取多种媒体,实行优化组合或精选影像或自制课件,选择恰当时机,突出直观性,活跃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如:《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上课伊始,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配乐)满天的大雪纷纷扬扬,树上、山上全落满了厚厚的雪,学生们高兴地情不自禁的发出:啊,下雪啦,下雪啦的欢呼声,有的孩子还在座位上手舞足蹈,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师趁势引导:“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他们是谁呢?”学生不由自主地打开了书本,读书寻找……又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师间隔播放课件,小羊在溪边喝水,狼渐渐走向溪边,教室里非常安静,片刻之后马上有同学质疑:咦,狼和小羊怎么走到一起来了?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呢?……“学起源于思,思起源于问”,学生能主动质疑,说明他们对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就爱学,愿学。
  
  (二)利用活动激趣。十九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弗里德里克·福禄培多说过:“小孩的工作就是游戏。”游戏可以帮助儿童在体力、智力、交际能力和情感等方面得到发展。我们在课中讲授新知,巩固新知,运用新知,有时采用游戏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地看看听听,变为主动地说说做做。如:《比尾巴》这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老师让学生把课前搜集的动物卡片拿出来,把尾巴剪下来,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混合在一起,做找尾巴游戏。学生们都积极主动地在桌子上忙着找尾巴粘贴,边找边不停地说:孔雀尾巴像扇子,猴子的尾巴长……有了兴趣自然愿意学,愿意学自然学得好,知识掌握牢固;又如习作课《什么事都要实话实说吗》,教师并非生硬地让学生挖空心思在那里想、写,而是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在学生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教师按学生意愿,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开展辩论赛,在辩论会上,双方唇枪舌战毫不示弱,此活动激活了学生思维,诱发了他们说的兴趣,写的兴趣,作文中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段,让老师应接不暇,通过竞赛活动,每个学生潜在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实践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浓厚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先决条件。
  
  二、营造自主学习氛围,使学生愿学。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习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自主力量,给学生充裕的自主学习时间,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环境氛围,才能促使学生愿学、乐学。
  
  (一)尊重、依赖学生,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以人为本”,尊重、关爱、信赖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平等和蔼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落后生,更应多一份关爱,我们既注重因材施教,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内在潜能,发展他们个性特长,又以长者风度、宽容态度善待学生言行,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让每一位学生拥有和谐的学习氛围,敢想、敢说、敢问。
  
  (二)相信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我们大胆放手,充分相信学生,开展“我能行”教育,给学生以自主权,最大限度地在时间上、空间上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能放手的一定要放手,能自主的一定要自主,不代替学生思考,不代替学生学习,让学生自主地运用“双基”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凭借旧知探索新知,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摸索学习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获得解决问题之后的无限乐趣。如:上《匆匆》一课,这是朱自清的一篇散文,学生不易理解“时间匆匆”,上课前三天,教师给足够的时间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朱自清写的散文;搜集或拍摄或录制中央3台播放的MTV散文片断等等。上课时,教师并没讲解课文,而是让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伙伴,组合学习小组,自选段落,学拍MTV,全班学生人人参与,积极主动,结果是朗诵课文声情并茂,分析课文头头是道,使老师为之赞叹,不得不为学生喝彩。另外,我们十分注重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如:让学生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让学生参与板书,让学生自主参与评价等等,从而使学生愿意主动去学、去问、去想。
  
  三、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乐学。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创新的翅膀,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活学生思维,更能让他们乐意主动学习。(一)营造氛围,促进创新。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气氛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高涨的情绪,活跃的思维,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创新火花。如教学《匆匆》一课,学生们在愉悦、宽松的教育环境下自拍MTV片断后进行成果展演,其中有一小组展演的情境是:一人吹口琴伴奏,一人手持想象画,两人合作朗读课文,还有一人在伙伴读罢后绘声绘色地描述着读后所想象的情境……这样既拓展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二)鼓励质疑,求异创新。人的创新意识主要靠求异思维,求异才能创新,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允许不同意见相互争论,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观点,启发他们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如: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结尾处,狼扑向小羊,老师启发学生想象:狼扑向小羊,结果会怎样呢?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说出了不同的结果,有的说:“猎人来了,把狼打死了,小羊得救了”;有的说:“狼扑向小羊,可怜的小羊被狼吃掉了”……
  在我们的课上,教师常常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提倡求异思维,使学生在多思中不断生疑、质疑,在深入探索中解疑,从而获得新知,激励学生积极主动而富有创新地学习。
  汪厚旬,教师,现居湖北保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