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乡镇学校开放性课堂策略研究

作者:蒋兆富




  一、乡镇学校开放性课堂策略释义
  
  所谓乡镇学校开放性课堂策略是指适应乡镇学校具体实际的教学策略;所谓教学策略就是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有效的教学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它既有内隐的形式,又有外显的形式。
  
  二、乡镇学校开放性课堂策略提出的背景分析
  
  (一)乡镇学校的封闭式教学的现状分析。
  1、乡镇学校学生的独立意识、民主意识、开放意识较弱,造成课堂上开放不起来。笔者曾经对某一乡小的四年级90多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有45%的学生表示不愿意接受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理由是不习惯于这种形式的教学,这种形式会导致自己无所适从,还是由老师一步一步地扶着教显得心里塌实。
  2、乡镇学校的学生家长不希望采用开放式教学。由于乡镇学校的地理条件的限制,学生家长的文化层次普遍较低,他们认为孩子就得踏踏实实地学,一步一个脚印地学,来不得半点马虎。在他们看来,开放的课堂教学就是放任自流,孩子会因此没了规矩,老师授予的知识就会大大减少。在对较多学校的调查发现,乡镇学校将近60%的家长都不愿意或不太愿意老师进行开放性的课堂教学。
  3、学校本身的一些条件,限制着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实施。大部分乡镇学校的班级学额即班级学生数都较大,据本人了解,好多乡镇学校一个班级达五六十学生的比比皆是,一个班级达七八十学生的也不在少数。这样高的学额,让一个老师去教,想实施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是不现实的。
  4、乡镇学校教师的素质及负担较重影响了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实施。由于乡镇学校教师人员的限制,老师的功课一般较重,一位老师往往同时担任好几个学科甚至几个年级段的学科教学工作,还有班主任工作,再加上学生自主能力较低,班级学额较大,老师批改作业的工作量很大。而且,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专业文化知识水平不是很高(这里只是从大体上讲,并与城市的师资水平相对而言,当然师资也良莠不齐)。
  5、社会及经济状况影响了乡镇学校进行课堂开放性教学的进程。
  
  (二)素质教育要求受教育者个性化的发展。
  1、教育教学内容要求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其中最突出的方面除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改革之外,就是教材的改革的问题。这就从教育教学内容上走向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教育教学方式要求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新课标就强调指出,要进行学习方式的改革,要变封闭、僵化、单独的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3、教育教学手段要求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
  
  (三)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课程改革。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在我国乃至全世界轰轰烈烈地展开,这一次的课程改革最显眼的就是提出要使学生得到个性化的发展。提倡关注人的发展,终身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只有这样才会培养出有时代感的、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来。因此,提倡开放性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三、乡镇学校开放性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开放性的导课策略。
  乡镇学校学生之间的交流远远大于城市学生,他们与大自然的接触也大大超过了城市的学生。因此,要根据这一特点,在上课伊始的导课中,多采用一些与之相适应的导课策略:同学互相介绍式导课、与大自然融合式导课、户外观察式导课等等。
  
  (二)开放性的教学内容策略。
  所谓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是指内容的丰富性和可供选择性,即在完成教材所规定内容的同时,要适当补充课外知识,能满足处在不同发展水平,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习者的多方面需求。现行课程设置在具体实施中存在着一对矛盾,即有限的学制与强调语、数、外、音、体、美、电脑等诸多课程之间的矛盾,教学内容复杂与课时数达不到要求的矛盾。另外乡镇学校学生普遍反映教材内容偏重偏深,按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学生接受困难。同时现行的新课标教材中的部分内容与乡镇的实际相去甚远,要解决以上问题,就要求教师确定教学内容时必须实行开放性教学模式,对教材的处理既要立足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注重学法的指导,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增减,做到因材施教。
  
  (三)乡镇学校开放性课堂教学的过程策略。
  开放性的教学过程要求教学活动的全程应是动态发展的,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需求应成为调整课堂活动进程的基本依据。创新教育价值观认为,教学的目的不仅教会学生解答问题,掌握结论,而且是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提高主动探寻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然而,传统的教学是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即“问题——解答——结论”的封闭式过程,其目的是以传授知识为目标,课堂上教师条分缕析的讲解,都是为了把结论完整地告诉学生,完全忽视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和我们的培养目标显然是背道而驰的。而开放性教学则打破了这种注入式、教条式的教学过程,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问题——探究”开放式学习过程的模式,理顺“过程”与“结论”的关系,采用启发、讨论、探究、实验、质疑、撰写小论文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分析能力得到训练和强化。
  
  (四)开放的师生关系策略。
  师生关系的开放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人格上建立一种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二是在角色扮演上形成良好的转换机制,教师可以是传道者、引路人,也可以是学习者,意见的倾听者,可以是长辈、导师,也可以是兄长、朋友。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师生关系,对认知创新具有扩展和强化的功能。同层的交往比上下层交往更趋活跃、更有利于潜能发挥,因此课堂上尽可能采用“合作型”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加强合作与互动,在自由的情境中表现自我,实现个性潜能的发挥。在开放性教学中,教师可以模仿“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教学模式,不必单纯地站在讲台前,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去,实现师生、同学之间的交往和合作,打破师生相对被动的授受关系的状态,营造一个宽松、开放而又具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平等、自主、和谐的学习交往氛围中学会动脑,敢于提问,达到个体、群体的协调发展,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思维的积极性。这一点对于乡镇学校“大班制”的实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多的学生,如果不采取开放的师生关系,很多学生将长时间地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得不到应有的表现自我的机会。
  
  (五)开放性的结课策略。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教学结课是艺术中的艺术。一个好的结课能给人以启迪,给人以力量,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回味……乡镇学校的开放性课堂结课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策略:
  1、自由表达策略。学生根据所学所悟,有个性地自由表达式的结课。如学了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启示?你想怎样总结这堂课?
  2、延伸扩展结课策略。乡镇学校的学生课外知识不是很广,知识面并不大,因此,很有必要在每堂课结束时安排一个延伸扩展性的教学策略,以唤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并且通过课外的延伸拓展,促使乡镇学校的学生去关注自己身边无处不在的美妙的大自然。
  
  (六)开放的评价策略。
  建立适合乡镇学校教学特点的开放性评价体系,是保证教学沿着健康轨道发展的重要一环。评价体系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让学生体会到创新成功的乐趣,要获得多角度的反馈信息,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别差异,彻底改变那种只是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性评价方式,要形成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评价方式灵活化。可采取课堂评定、作业批改、个案调查、实际操作、参加竞赛、特长展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例如学生自发参加校内外举行的歌手大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等,都是一种很好的评价机制。因此,建立注重主体参与,注重学习过程,注重情感表达,注重实践活动的开放性评价体系,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很有激励作用的。
  1、进行分项评价策略。即可以根据乡镇学校的实际,结合学生自己的爱好,自主地选择本学科中的一项或几项先进行考核,然后逐项考核,直到完成本学科的所有考核内容。
  2、自选“强项”评价策略。这种评价更具开发性,学生可以在这门学科中选择一项自己最拿手的项目进行考核,学生更有积极性,更具自主性。
  3、申请免考的考核评价策略。这种策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自己要免考且有能力免考的科目,从而使评价更具挑战性和开放性。
  蒋兆富,教师,现居浙江瑞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