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键:(←)上页,(→)下页,(del)目录
中国古代服饰 作者:戴钦祥·陆钦·李亚麟
第三节 女服




  汉族妇女的服饰,魏晋时期沿袭秦汉旧俗,有衫、裤、襦、裙等形制。南北朝以后逐渐有所变化。初期,妇女所着衣衫多为对襟,衣袖宽大,并在袖口缀有一块颜色不同的贴袖。所着长裙,式样很多,色彩丰富,有间色裙、绛纱复裙、丹碧纱纹双裙等。腰间有帛带系扎。有的还在腰间缠一条围裳,用来束腰。此外,在一些妇女中间,还有穿一种名叫杂裾垂髾女服的。这是深衣的一种变式。它的特点是在服装上饰有“襳[xian纤]髾”。所谓髾,是指在衣服的下摆部位固定的一种饰物。它一般用丝织品制成,上宽下尖,形如三角,并层层重迭;所谓襳,是指从围裳伸出来的飘带。由于飘带较长,走起路来牵动下摆的尖角,像燕子飞翔。晋代著名画家顾恺之依据曹植《洛神赋》所作《洛神赋图》中女神穿着的就是这种服装。它衣袂飞舞,飘带翔动,真堪称“奇服旷世”(曹植《洛神赋》)。到了南北朝时,人们将飘带去掉,加长尖角的“燕尾”,使二者合为一体。
 


  裲裆衫(南北朝文侍俑)

  北方少数民族妇女,除穿着衫、裙外,还有穿裤褶和裲裆的。只是妇女与男子有所不同,裲裆最初多穿在里面,后来才罩在衫袄之上。穿裤褶的妇女,头上多戴有笼冠。有的同时还身着裲裆,与当时的男子一样装束。
 


  衫裙、围裳(晋·顾恺之《烈女传图经》)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应天故事汇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