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舞蹈 作者:刘芹


第四节 高跷



  高跷是带有杂技性的舞蹈。双脚踩在钉有踏脚板的一双木棍上表演。《列子·说符》已记载了宋国兰子装“双枝”,“长倍其身”,疾走奔跑,表演剑舞的事。可见中国高跷历史悠久。清代高跷表演者多是扮成农夫农妇模样,踩着高跷唱秧歌,所谓“村公村母扮村村,展齿双移四柱均”。也有扮成头陀、丑公子等滑稽人物的,也有扮成故事人物的。

  “高跷”因跷棍的长短,有“高跷”、“低跷”(寸跷)之别。其表演方式也有单跷、双跷、三跷之分。最常见的是双跷,舞者脚踩两根木跷。单跷是舞者双脚同踩一根木跷表演,河南郑州等地称之为“蹦天猴”,清丰、温县等地叫作“独拐子”。三跷是两人踩三根木跷,中间一根跷由两人的左右脚共踩,在河南三门峡一带称之为“三条腿”。

  河南新乡等地流行“寸跷秧歌。”所谓“寸跷”只有五至七寸高,又叫作“低跷”、“矮跷”。 明清时代,“寸跷”的下端做成妇女缠的小脚状,表演时穿上带缨的小红鞋,称作“三寸金莲”。当地旱船、竹马、花鼓等,都有踩寸跷表演的。

  高跷一般分文武两种。前者重舞,后者要表演劈叉、跳板凳等特技。演出则有集体舞蹈的“大场”和两三人表演的“小场”之分。
 


  图44 独跷
 


  图45 寸跷

  “大场”也像秧歌一样要走场图。

  和高跷一样出人头地的还有“台阁”。台阁是一种化妆游行,明代已有这种表演。人们抬着一个楼阁样的小舞台,小孩子装扮成观音、雷公或戏曲人物在小舞台上,由人们抬着行进。有的台阁还设有机械,能作一些表演。人们在远处就可看见,所谓“今年台阁盛,夹道万人看”。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应天故事汇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