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饮食文化 作者:林乃燊


第四节 向艺术延伸



  我国的刻画和绘画及造型美术,通过饮食题材表现各种思想感情的,俯拾皆是。美术作品,从河姆渡的陶刻稻穗和猪,半坡陶绘的笑脸和鱼鹿,到汉代成批的画像砖和画像石,唐代顾闳的《韩熙载夜宴图》,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明代仇英的《春夜宴图》,直到现代徐悲鸿的北京鸭群,齐白石的虾、蟹、青蛙和蘑菇,都是众所周知的。有的刻画和绘画,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1954年,在山东沂南汉墓出土的画像石《丰收饮宴图》和《乐舞百戏图》,就把汉代大庄园主的生活享受重现出来。1954年,河南密县打虎亭村出土汉墓壁画刻画的一幅《庖厨图》,其中刻画着豆腐作坊,从浸豆、磨豆、过滤、点浆、压凝成形等工序都刻画在该图上,过去有人怀疑汉代能否制豆腐,这次出土,直接找出了实物证据,从而解决了饮食文化史上这一重要问题。《韩熙载夜宴图》和《春夜宴图》,则把唐代和明代封建贵族宴饮的场面和情调刻画出来。《清明上河图》则把人们带进了900年前开封城一条滨河的繁华街道,使人领略到酒旗临风、游人如潮的中世纪市井风情,也反映了北宋京都的繁荣。

  造型美术作品,从8000年前裴李岗的陶塑羊头和猪头,7000年前河姆渡的陶猪和蚕纹象牙雕盅,6000年前屈家岭的多种陶禽畜,到了汉代,凡是驯养的家畜、家禽,以至灶具、厨房和饮宴,都在陶塑和画像砖上有充分反映,这些文物,不仅表现了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脉络,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副业生产的水平和各个时代的生活情调。有的作品,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如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陶塑澄滤器,可以看到夏代已能制造米粉食品。又如广东佛山澜〔lán兰〕石东汉墓出土的水田附船模型,不仅反映了水乡的棋盘式水田景色,而且反映了收与种在同时进行和单牛拉犁的操作方法,这说明两千多年前,珠江三角洲已能栽种双季稻。单牛拉犁在当时是先进的耕作法,与东汉画像砖反映的北方许多地方还在使用笨重的双牛抬杠相比,反映了当时的珠江三角洲已是中国较先进的农业区。长期以来,我国像生的陶塑、牙雕、石雕、骨雕、木雕和贝砌、蜡塑等等,俯拾皆是。这些文物,既是艺术品,同时又是珍贵的史料。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应天故事汇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