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话与传说 作者:潜明兹


第三节 综合图腾神



  图腾物有动物、植物和无生物,但以动物居多,几种以上的图腾物的合体构成了综合图腾神的形象,这种图腾出现很晚,大约在原始社会末期到阶级社会的过渡阶段。那时,强大的部落兼并了一些小的部落,在军事上的征服可以靠武力,而在意识形态上的征服,不能只靠武力。图腾作为氏族部落的标志,是全民的象征,随着军事兼并之后必然出现氏族部落的大融合,原有的各种图腾基本上已完成了历史使命,代之而起的是能体现多族融合的新图腾。这种图腾是以兼并者的图腾为主体,融合被兼并者的各种图腾而形成的新的综合体。我国上古时期的综合图腾以龙和凤的影响最大,对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团结曾发挥过积极作用,同时又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在文化史上有难以动摇的地位。另外还有一种麒麟,长期在民间文化中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1)龙

  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中国的十二生肖,只有龙是世间不存在的想象的动物,其它都是生物界实际存在的动物。为什么我们的老祖宗会想象出“龙”这一造型?而且关于它的来源与构成,各有各的理解。究竟应该怎样认识它呢?

  龙的雏型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萌芽,是以夏族图腾为主体虚拟的想象物。古人对它有种种解释。有说螣〔teng腾〕蛇没有脚而能飞(见《荀子·劝学》);有鳞的叫蛟龙,有角的叫虬〔qiu囚〕龙,无角的叫螭〔chi吃〕龙。(均见《离骚》洪补引《广雅》)有翅膀的叫应龙(《天问》王注)。有说龙像狗像牛,《论衡》则说:“龙之像,马首蛇尾。”还有的说龙的形状是鹿的角,牛的耳朵,驼的头,兔的眼,蛇的颈,蜃〔shen甚〕的腹,鱼的鳞,鹿的脚掌,鹰的爪子。这显然是晚期发展了的龙的形象,比最初的龙越来越复杂,被综合进去的图腾也越来越多,说明它在不断丰富发展。对于龙的主体原型的探讨,学者们作过许多有益的研究。有鳄鱼说、蜥蜴说、马说等等,但普遍认同龙的基调是蛇。最初系统提出这一见解的是闻一多的名篇《伏羲考》。龙即大蛇,蛇即小龙。闻一多认为,蛇氏族兼并别的氏族以后,“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氏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lie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而成为后来的龙。后人在闻一多研究的基础上,作了许多丰富与补充。

  考察龙,首先要弄明白,究竟什么是其基调、主干或主体原型。简单概括一下,就是从龙一出现的初期,一直延续下去,恒定不变,而且是构成龙的主体部分,缺了它,龙就不成其为龙,这才是龙的基调、主干或主体原型。在龙的身上,倘若抽去了蛇的躯体,那龙便不再存在了。龙变来变去,头有时像鳄鱼,有时又像马;它的脚有时像蜥蜴足,有时又像狗爪;唯有蛇的修长的身子从未变过。远古,崇拜蛇的氏族部落很普遍。蛇有很强的生命力,经过蜕皮,又能死而复活。这种顽强的生命力,正符合原始先民的愿望。蛇对人又有很大的威胁,尤其是毒蛇,能致人于死命,使人畏惧。《山海经》中各式各样的神,有不少便是蛇身或龙身。蛇本身便具有多民族性,用现代话语,便是那时的蛇崇拜,很有群众基础,以它作为龙的主体,这种民族大融合的标志,即使被兼并者也愿意接受。中国龙的正式形成,大概开始于夏禹时期。禹巩固了在中原的地位以后,以蛇结合其他部族图腾而创造龙的社会条件已成熟。龙是适应国家的出现而被造就的。因为蛇崇拜的覆盖面大,以蛇作龙的主体,能得到炎黄后裔南北各民族的认同。龙是多元文化的结晶,一旦形成,便牢固树立了它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权威地位。

  图4 应龙
 


  图5 龙的演变
 


  1.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是他拉村出土的红山文化玉龙。

  2.山西襄汾陶寺村出土的龙山文化的彩绘龙盘。

  3.河南偃师二里遗址出土的夏代二里头文化的龙图陶片。

  4.商代青铜器上的龙。

  5.西周铜盘上的龙。

  6.战国时期的龙。

  7.汉代的龙。龙的形象已基本定型。

  (2)凤

  凤凰是神鸟,鸟中之王,古人说,雄的叫凤,雌的叫凰。以后,凤凰合称;再以后,龙凤相配,凤便成了宫廷后妃的代称。

  根据神话传说,凤是从东方殷族的鸟图腾演化而成。《山海经·大荒西经》提到有一种五彩鸟,有三种名称,叫皇鸟、鸾鸟及凤鸟。《山海经·南次三经》记载一种鸟,样子像鸡,有五彩的花纹,叫凤凰。说明凤凰的形象一开始便是很美丽的。以后,它也跟龙的形象一样,愈往后愈复杂,有了鸿头、麟臀、蛇颈、鱼尾、龙纹、龟躯、燕子的下巴、鸡的嘴。(见《说文》)它飞翔的时候,由于有至高无尚的德性,以至雷不鸣,风雨不兴,河川不涨水,草木不摇摆。(见《淮南子·览冥训》)非梧桐不栖息,非竹实不吃。(见《诗·大雅·卷阿》)它自歌自舞,见到它意味天下太平。为群鸟之首,追随者以万计。凤凰死在一座山上,群鸟每七、八月到这里来吊唁它,过十七、八天才散去,故此山叫“吊鸟山”。(见《水经注异闻录·鸟吊》)凤是百鸟风采的综合与升华,它的原型不外是阳鸟、鹰鸮、孔雀和鸡四大类。

  北方民族对禽中之王——鹰很崇拜。我国凤的定型化和规范化,是在辽、金、元以后,使我国原以鸡、雀为基本形态的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那一双强劲的翅膀,鹰姿突出。我们现在从艺术品上常见的凤,实际是清代以后的形象,集雉尾、鸡身、鸡冠、鹰目、鹰爪、鹰颈、孔雀翎、鸳鸯羽等于一身。它的基调不似龙那么恒久、稳定。

  图6凤家族
 


  1.丹凤朝阳 2.踆乌 3.鸾鸟 4.鸷鸟 5.鹄 6.凰 7.玄鸟 8.朱雀 9.孔鸟

  神话中的凤凰体现了中华民族由原始走向文明,由分散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向。今天,文学艺术再创造的凤凰却有了全新的意义,有的是摧毁旧世界的号角,如郭沫若的《凤凰涅槃》;有的则象征生命的最高境界,被称为“火中凤凰”,经过烈火的燃烧和考验而再生,便有了全新的意境。

  (3)麒麟

  “麒麟”以“鹿”为偏旁,古人造这个词的时候,便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麒麟由鹿演化而来,但它又决不是鹿,比鹿多了一些零件和装备。据说它的身子像麕〔jun军〕,也可以写成麇,古籍中指獐子。牛的尾巴,圆的头顶。却只有一只角。有的说麒是雄的,麟是雌的,形状被描绘得略有不同。但据说麟的形状大略像鹿,麒与麟相似。可见基本形态都近似于鹿。它被古人视为神兽、仁兽,长寿,能活两千年。能吐火,声音如雷。“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大戴礼·易本命》)这里的“虫”泛指兽类,犹如《水浒传》的英雄叫老虎,是“大虫”。是吉祥神兽,主太平、长寿。鹿本身便是兽中驯良者,有力、善跑,角有药用价值,肉能食,制成皮革亦很珍贵,大有益于人。传说中的白鹿尤有神性。民间有麒麟送子之说。麒麟是以鹿类为主,融合了牛、羊、马的特点。它的综合面不及龙、凤那么广泛,不过名气也不算小。对麒麟的研究亦不如对龙凤文化的研究那么火爆,它的始作者究竟是谁,其源流怎样,还不是很清楚,有学者推测可能是周民族的祖先,因为周人原居西北,那时的西北,水草丰美,适宜鹿类的生长。

  (4)结束语

  神龙与神凤的形象被塑造成以后,已经不只是代表夏、殷两个民族的标志。龙、凤相结合,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开端,只是到了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龙、凤被最高统治者所攫〔jue觉〕取,便失去了原来的图腾综合的意义,而成为最高统治者帝王、后妃的象征。性善的麒麟,在权利角逐中,被挤到了民间,老百姓期望它带来丰年、福禄、长寿与好后代。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应天故事汇 -11- 更多经典书籍,请访问应天故事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