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业自我的关系

作者:王 钢 张大均 梁 丽



  摘要 为探索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业自我的关系,随机选取初一到高三学生592人,用主观幸福感量表(SWB)和一般学业自我量表(G-ASCS)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各因子(学习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年级差异显著。在主观幸福感以及学习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上,初一年级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其他年级之间大都没有显著差异。在负性情感上,初一年级的得分明显低于其他年级,其他年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正性情感上,初一、初二年级明显高于高中各年级,初三年级明显高于高一年级,其他年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2)中学生学业自我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以及主观幸福感各因子的相关都显著。其中学业自我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正性情感、学习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与负性情感呈显著负相关。(3)中学生学业体验和学业能力对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整体以及主观幸福感各因子有较强的预测力,预测力在0.19—0.38之间。
  关键词 中学生 主观幸福感 学业自我
  分类号 B842.6
  
  1 问题提出
  
  随着积极心理学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主观幸福感(the Subiective Well-being)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在一个从积极到消极连续体上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和情感体验,是某一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参数。主观幸福感不仅可以评估一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衡量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水平。
  同许多心理现象一样,主观幸福感是发展变化的,呈现出发展特点。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发展特点研究中,国内外研究存在一些差异。Dew和Huebner的研究以及Huebner的研究一致认为,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与性别和年级无关,但却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马颖、刘电芝的研究表明,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普遍偏低,且存在学校类型、年级的差异,非重点学校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更低;高二、初二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最低。金盛华,田丽丽的研究发现,男生在身心状况和学习状况两领域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女生;高一学生在物质生活领域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在社会适应与社会支持领域的满意度显著高于高二,在学习状况领域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初三,在社会发展与国际政治领域的满意度显著高于高三。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差异呢?除文化因素外,不同研究所测内容的不同很可能是主要原因。Dew和Huebner的研究,Huebner的研究以及金盛华、田丽丽的研究主要测量的是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生活满意度,马颖、刘电芝的研究主要测量主观幸福感的一种类型——学习主观幸福感。内容的不一致可能导致发展特点上的差异。其实,有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有着丰富的内容,不仅包括生活满意度和学习满意度,而且包括正性情感、负性情感等。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不应该局限于对某些方面或某种类型的考察,应将主观幸福感的内容尽可能纳入进来,进行系统研究,这有助于主观幸福感的全面把握。因此,在目前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不多的情况下,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用内容更加全面的主观幸福感量表对中学生进行测量,分析其发展特点。
  随着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不仅对主观幸福感进行纵向的考察,分析其发展特点,而且将其与其他因素联系在一起,对其进行横向的研究。近年来研究者们就将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结合在一起进行探讨。这些研究大都表明,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对自我概念有一定的预测力。如Terry T和Huebner E S的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存在一定的关系,表现为自我概念越积极,主观幸福感越强。杨昭宁探讨了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发现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相关。又如郑全全等研究发现,自我概念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学业自我也称学业自我概念,它指个体在学业情境中所形成的有关自己学业发展的比较稳定的认知、体验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在不同学业领域中的学业能力、学业成就、学业情感以及学业行为等的认知、体验和评价。学业自我是自我概念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成分。既然主观幸福感与一般自我概念有较为密切的联系,那么作为自我概念重要成分之一的学业自我与主观幸福感又有怎样的关系呢?学业自我对主观幸福感有多大的预测力呢?会不会因为学习是中学生的重要任务,而表现出不同呢?在目前的研究中,鲜有研究直接涉及这个问题,因此,研究的目的之二就是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学业自我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考察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学业自我的相关关系,分析学业自我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力,为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机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四川省绵阳市和阅中市各选取一所中学,每所中学随机选取初一至高三各一个班,学生共650名,收回有效问卷592份,有效率为91%。被试的具体构成如下:从年级构成上看,初一84名,初二101名,初三98名,高一106名,高二99名,高三104名;从性别构成上看,男生317名,女生275名;从年龄构成上看,被试年龄从11岁至19岁,平均年龄15.07±2.95岁。
  
  2.2 研究工具
  2.2.1 主观幸福感量表(SWB)
  采用陈作松编制的主观幸福感量表,用以测量一段时间内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量表共有35个条目,由5个因子组成,即正性情感、负性情感、生活满意感、学业满意感和身体满意感。用Likert5点记分,计分范围从“完全不符”得1分至“完全符合”得5分。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因子得分越高,说明体验到该情感越多,其它3个因子得分越高,说明对生活越满意。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量表以及5个因素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2—0.91之间。量表各因素间的相关系数介于0.22—0.60之间,且低于因素与量表之间的相关0.60—0.91。量表的得分与情感平衡量表和一般生活满意感量表两个效标得分的相关分别为0.76和0.82。
  2.2.2 学业自我量表(G-ASCS)
  采用郭成编制的青少年“一般学业自我量表”,包括学业能力知觉、学业行为自控、学业愉悦体验、学业成就价值4个因子,共22个题项。采用Likert5点记分,计分范围从“完全不符”得1分至“完全符合”得5分。学业自我总量表以及4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4—0.92之间,重测信度系数在0.82—0.91之间。量表各因素间呈中等程度的相关,相关系数介于0.49—0.64之间,且低于因素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0.77—0.86。量表的得分与Hers-Harris之智力与学校情况分量表和自我描述问卷(SDQ)之学业自我分量表两个效标得分的相关分别为0.59和0.61。
  
  2.3 施测过程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