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阅读障碍的“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原理和应用

作者:白丽茹



  摘要 本文主要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基于阅读成分理论的阅读障碍“成分模型”的理论基础、检测及亚类型鉴定操作原理以及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详细阐释;同时简要分析了汉语阅读过程潜在成分及其性质以及“成分模型”在汉语阅读障碍检测中可行性探究,旨在为汉语阅读障碍检测及亚类型鉴定提供一个基于阅读成分理论,以干预为导向,科学合理、简便易施的理论模型,以避免单一采用“差异模型”进行阅读障碍检测的弊端以及我国阅读障碍检测及亚类型鉴定方面存在的混乱现象,促使汉语阅读障碍检测及亚类型鉴定朝着更加科学化的方向前进。
  关键词 阅读障碍 单词识别障碍 阅读理解障碍 成分模型
  分类号 B842
  
  1 引言
  
  阅读障碍检测在阅读障碍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检测不仅仅是一种识别过程,而是进行有效教育的前提;检测可以监控儿童阅读发展状况,有助于确定最有效的教育干预措施。检测可以为干预补救提供指导性信息,从而使教学能够针对儿童阅读成分缺陷进行以提高阅读障碍儿童的学业成绩,这一教育效度是胜于其他一切指标的最高要求。阅读障碍检测必须采用科学合理和综合性的理论模型,因为理论模型可以指导实验研究在理论框架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对实验数据进行理论阐释;理论模型还可以为实施教育干预提供直接的诊断结果。反之,如果研究者对阅读过程中包含哪些成分,各成分之间关系如何以及哪种成分缺陷最容易造成阅读障碍发生等问题不能达成共识,那么就很难将各项测验成绩相互联系起来,也很难识别出有意义的模式,甚至对相同的病例也会得出不同的诊断结论,致使不该接受教育干预的儿童被纳入到阅读障碍者之列,而本该接受特殊教育服务的儿童被排除在教育干预之外,其结果势必影响儿童学业成绩,乃至就业机会,甚至造成教育资源及财力的巨大浪费。为此,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Aaront提出的基于阅读成分理论的“阅读障碍的成分模型”(the Component Model of Reading Dis-ability,简称“成分模型”)进行详细阐释,同时对“成分模型”在汉语阅读障碍检测及亚类型鉴定中的可行性进行简要分析。
  
  1 “成分模型”的理论基础
  
  1.1 阅读成分的内涵
  根据阅读成分理论,即“简单阅读观”(theSimple View of Reading),阅读是指根据语言书面表征构建语义的能力,包含单词识别和语言理解两个同等重要的能力(每一种认知能力都建立在若干基本认知成分基础之上),掌握这两种能力是获取阅读成功的唯一途径,其中任何一个成分或两个成分同时存在缺陷都会导致阅读障碍发生。单词识别能力是低年级儿童学习阅读的主要技能,也是其阅读发展的最佳预测指标;语言理解能力是高年级儿童学习阅读的主要技能。
  单词识别是指读出书面单词或提取语义的能力,包括单词解码能力和视词加工能力。单词解码是指利用字素—音位对应关系将书面单词转换成相应的语音表征,单词解码技能建立在语音意识基础之上,在书面阅读和口语朗读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拼音文字的大量研究表明,掌握单词解码能力是通向熟练阅读的第一步,反之则会导致阅读障碍发生;一旦儿童掌握了解码技能,他们便开始快速且毫不费力地通过视觉识别更多单词,为成为熟练的阅读者奠定基础。因此,单词解码能力在儿童早期阅读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视词阅读是指通过书面单词的视觉形式与记忆中该词的语义建立直接连接的方法识别单词,是熟练阅读的一种标志;儿童大约在四年级后才能完全掌握视词阅读技能,大量接触书面材料和正字法记忆练习相结合在视词阅读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单词识别这两种策略不是两个独立成分,视词阅读建立在单词解码基础之上,依赖于单词解码技能的充分掌握;单词解码技能是儿童学习阅读的主要策略,视词阅读则标志着儿童已步入阅读学习阶段。
  语言理解是指根据语言口语表征构建语义的能力,包括理解书面语言(阅读理解)和理解口语语言(听力理解)的能力;阅读理解是指儿童准确识别书面单词的能力,听力理解是指儿童理解口语语言的能力。从本质上讲,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二者包含完全相同的认知技能,代表一个统一的认知过程,仅语言输入形式不同而已。如果儿童能够阅读文本,那么他们就能理解所听到的内容,也能理解阅读文本内容;如果儿童阅读理解能力与听力理解能力表现不相一致,那么就有理由判断其患有某种类型的阅读障碍。Stannovich、Cunningham和Veeman的研究表明,小学一、三、五年级听力理解与阅读理解相关系数从0.37上升到0.59,听力理解是阅读理解的一个较好的预测指标。Hoover和Gough对254名英语一西班牙语双语儿童进行了为期四年(小学一至四年级)的纵向研究,结果发现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相关系数分别为0.71、0.72、0.83和0.82,阅读理解中有相当大的变异量可由单词识别和听力理解的变异量解释。Aaron的研究表明,三至八年级儿童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相关系数分别为0.65、0.68、0.62、0.69、0.58和0.74,阅读理解中有34%至55%的变异量由听力理解变异量解释。Aaron、Malatesha和Williamstts的研究表明,小学四、五、六年级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相关系数分别为0.71,0.91和0.81。Joshi的研究表明,三至六年级阅读理解与听力理解相关系数分别为0.68、0.61、0.65和0.75,听力理解是六年级儿童阅读理解一个较好的预测指标。
  
  1.2 阅读成分的性质
  成分的本质是个独立的模块,一个成分受损不会殃及另一成分正常运作。运用“双分离”标准,研究者发现单词识别和语言理解是阅读过程中两个潜在的独立成分,其中任何一方或双方同时存在缺陷都会导致三种阅读障碍亚类型发生:“单词识别障碍”或“诵读困难”(dyslexia),表现为单词识别能力差而阅读理解能力好;“阅读理解障碍”或“读词者”(hyperlexia or word callers),表现为单词识别能力发展充分而阅读理解能力存在缺陷;“普通认知缺陷”(generalized cognitive deficit)或“普通阅读障碍”(garden variety poor readers),表现为既存在单词识别困难也存在阅读理解困难。
  
  阅读过程中两个成分的独立性已得到认知神经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支持。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表明有些“失语症”病人能够很好地理解单词的语义却不能大声朗读非词,表现为单词理解能力好于单词解码能力,即“表层阅读障碍”;另有一类“失语症”病人能机械地朗读单词却不理解其语义,表现为单词解码能力好于单词理解能力,即“深层阅读障碍”;这两类“失语症”病人的存在证明了单词识别和语言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