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初中生“大七”人格与幸福感的结构模型研究

作者:陈咏媛 许 燕 张姝绢



  摘要 目的:考察初中生“大七”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模式。方法:采用中国青少年人格量表和综合幸福感量表对223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大七”人格的各个维度中,外向性、处世态度、情绪性和行事风格这四个维度能有效地预测幸福感。结论:在初中生群体中,“大七”人格是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有力预测指标。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心理幸福感 “大七”人格 分类号 B849
  
  1 引言
  
  上世纪中后期,积极心理学迅速崛起,“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开始渗透到心理学,对传统的消极心理学的弊端和困境提出了批评和质疑,在这个背景下,幸福感作为积极心理学的一大研究主题异军突起,补充、完善和发展了现代心理学的体系。在有关幸福感的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幸福感的预测指标。国外已有研究证实,在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中,人格因素是最稳定和最有效的预测指标之一。尽管我国已有许多研究者考察了人格对幸福感的预测力,但所使用的人格指标多为西方学者得出的“大五”人格。崔红、王登峰提出,中国人的人格并不符合“大五”的结构,而是由七个维度组成。另一方面,有关幸福感本身的研究也呈现了新的趋势,研究者们不再单方面地关注主观幸福感或者心理幸福感,而是趋向于将这两种概念模型进行整合,试图在更高层面上来统摄幸福感。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的目的包括:(1)考察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人格特质对于幸福感变异的贡献;(2)考察人格特质与幸福感的两个组成部分一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关系模式;(3)考察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本研究力图对青少年人格理论的本土化、幸福感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建构“幸福”的积极干预提供客观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对象
  从武汉市某中学初中部选取初中生240名,17人未能完成全部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223份,回收率93%。其中,男生100人(44.8%),女生123(55.2%),年龄范围为14.13±1.09岁。
  
  2.2 工具
  2.2.1 综合幸福感量表
  
  该量表由苗元江编制的综合幸福感量表,包括50个题目,涉及到幸福感的9个维度,即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自我价值、友好关系和人格成长。前三个维度代表主观幸福感,后六个维度代表心理幸福感。所有题目进行1-7级计分。各维度所包含的题目得分的均值即为该维度上的幸福感得分。将负性情感维度反向计分后,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分数为各自所包含的维度的分数之和。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7。
  2.2.2 人格量表
  采用王登峰、崔红编制的中国青少年人格量表。量表包括111道题目,要求被试对每个题目进行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评定。该量表由7个人格维度组成,分别对七个人格维度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共抽取了19个二级因子。它们是:外向性(合群、活跃、诙谐),才干(坚韧、决断、沉稳),善良(宽厚、利他、诚实),人际关系(温和、谨慎、委婉),情绪性(敏感、急躁、悲观),处世态度(淡泊、自信),行事风格(严谨、自制)。进一步对19个二级因子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三个二阶因素,分别是:事物指向特点、他人指向特点、自我指向特点。本研究中,对七个人格维度和三个二阶因素均采用其对应项目的平均分进行计算。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64。
  
  2.3 程序
  数据收集并筛选之后,使用SPSS11.0和AMOS4.0软件包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初中生“大七”人格与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由表1中的结果可知,“大七”人格中的各个维度均与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显著相关。其中,外向性、才干、善良、人际关系这四个维度与两者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情绪性和两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处世态度和行事风格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与心理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外向性、情绪性、处世态度这三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都达到了中等程度的相关。
  
  3.2 初中生“大七”人格与幸福感的因果关系模型
  
  为了对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关系模式有更加清楚地了解,本研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各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首先构建一个“大七”各人格维度均能预测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人格维度之间、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之间都相关,且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残差之间也相关的模型,然后根据相关分析的结果删除了行事风格和外向性、行事风格和情绪性之间的两条路径,最后根据模型中各条路径的显著性,删除系数不显著的路径,形成模型1(见图1)。模型中各项拟和度指标见表2。
  由图1中的数据可知,在本研究中,外向性是预测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最有效的人格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路径系数分别达到0.32和0.42;处世态度能负向地预测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路径系数分别为-0.20和-0.30;行事风格能正向地预测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路径系数分别为0.22和0.20;情绪性仅对主观幸福感有微弱的负向预测作用,为-0.12。值得注意的是,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残差仍有中等程度的相关(r=0.46),这说明两者的残差间仍存在共同的变异。
  
  3.3 初中生人格的三个综合维度与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由表3中的结果可知,人格的三个综合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均呈显著正相关,且这三个维度与这两者的相关都达到了中等程度。
  
  3.4 初中生人格的三个综合维度与幸福感的因果关系模型
  
  王登峰的研究表明,对七个人格维度所包含的19个二级因子继续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可得到三个二阶因素,即自我指向特点、事物指向特点和他人指向特点这三个综合维度。于是本研究继续构建三个综合维度均能预测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三个综合维度之间,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之间两两相关,且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之间的残差也相关的模型,然后对模型进行了调整和限定,删除了路径系数不显著的路径,最终得到模型2(见图2),该模型的各拟和度指标见表4。
  图2中的数据表明,自我指向维度和事物指向维度都能正向地预测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两者与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路径系数分别达到0.30和0.38。此外,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残差仍有中等程度的相关(r=0.49),这说明两者的残差间仍存在共同的变异。这一点与3.2中的结果相一致。
  
  4 讨论
  
  4.1 初中生“大七”人格与幸福感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在“大七”人格的各个维度中,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