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高中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作者:陈功香 王本法



  摘要 本研究以349名高二学生为被试,探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发现:(1)高中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焦虑;(2)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总分呈显著负相关;(3)高中生面临问题时大多选择成熟型应对方式;(4)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相关显著,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能够有效预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心理健康 分类号 B849
  
  1 引言
  
  高中阶段是人生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升学、就业的压力以及青春期问题,在此阶段,学校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学生就有可能在学习、生活和交往等方面出现问题。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当前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因此,探讨高中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心理学领域,社会支持是指一组由个人接触所构成的社会联系,透过这些联系网个人得以维持其认同,并获得情绪精神支持、物质援助、服务、讯息、新的社会接触等,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它主要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个因子。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者普遍认为,良好的社会支持能有效地缓解个体的心理压力,维护和增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应对方式(coping style)是个体面对挫折或压力时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方式,也是中学生适应性和社会技能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事件的正确认知和评价以及面对压力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纵观以前的研究,在探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时,我们发现大多是探讨三者之间的两两关系,尤其是所选取的被试大多是大学生或初中生,对高中生研究的较少。可以说,高中生是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面临高考的压力,他们的心理问题尤其需要关注。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选取高中生作为被试,希望能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从济南市两所高级中学随机整体抽取高二文理各3个班,共发放问卷360份,经筛选收回有效问卷349份。其中男183人,女166人。文科174人,理科175人。被试年龄在15-2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7.12岁。
  
  2.2 测量工具
  2.2.1 应对方式问卷:采用肖计划等人编制的问卷,共计62个条目,由六个分量表构成,即: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在6个因子的基础上又分为成熟型、不成熟型和混合型3种应对方式,成熟型应对方式包括解决问题、求助2个因子,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包括自责、幻想、退避3个因子,合理化为混合型的应对方式。每个条目有“是”与“否”2个答案供选择。肖计划等人在通过因子分析进行效度评估时显示:构成各因子条目的因素负荷取值在0.35以上;信度评估采用重测信度,六个应对因子重测相关系数在0.62-0.72之间。本次测验中,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
  2.2.2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采用肖水源修订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该量表共10个题项,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三个因子。该量表经多人应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考虑到高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量表中的一些项目进行了修订,第4项的“同事”改为“同学”,第5项删去了“夫妻(恋人)”和“儿女”,第6项和第7项中的“配偶”改为“父母”,“同事”改为“同学”“工作单位”改为“学校”。修订后的量表进行了小样本重测,重测信度为r=0.88,10个项目的相关系数介于0.680~0.846之间。
  
  2.2.3 心理健康问卷(MHT),是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周步成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修订而成的,可用于综合检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该测验共有100个项目,在这100个项目中包含有八个内容量表(学习焦虑倾向(A)、对人焦虑倾向(B)、孤独倾向(c)、自责倾向(D)、过敏倾向(E)、身体症状(F)、恐怖倾向(G)和冲动倾向(H)和一个效度量表(即测谎量表)。每个项目后面有“是”和“不是”两种答案,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进行选择。本次测验的内部一致性系数a=0.886。
  
  2.3 测试过程
  采用集体施测,主试是心理学研究生,在正式测验前统一对主试进行培训,以班为单位同时进行测验。测验数据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高中生心理健康总体情况
  根据MHT评分标准,MHT总分越低,心理越健康,我们可以把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成3类:一是心理健康组,即总分小于或等于55者;一是有轻度心理问题组,全量表分介于56-64之间;一是心理问题严重组,即总分大于或等于65者。调查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3.7%,有轻度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10%。因此,高中生在MHT总分上大于56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3.7%。对在各个因子的平均得分进行对比,发现学习焦虑的平均分最高,为6.90分,其次为过敏倾向和身体症状两个维度,表明高中生主要的问题表现为学习焦虑。各分量表在8分以上者所占比率见下表:
  从表1中可以看出学习存在学习焦虑的学生几乎占到总数的一半,而与学习焦虑紧密相关的是由此引起的身体不适,占到30.09%。
  
  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我们将被试按社会支持总分由低到高重新排序,取两端各占总人数27%的被试分别定为社会支持低分组和社会支持高分组,对两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差异检验。结果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社会支持组在心理健康各个维度上均有显著差异,社会支持度越高,心理越健康。
  
  3.2 高中生应对方式的特点
  高中生在对待压力的应对方式中,最多的是解决问题(0.61±0.23),然后依次是求助(0.57±0.19)、退避(0.46±0.17)、合理化(0.45±0.17)、幻想(0.42±0.27)和自责(0.41±0.27)。大部分高中生主要选择成熟型应对方式来解决问题。此外在不成熟应对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0.46+0.21)的不成熟应对方式显著高于女生(0.40+0.20)。在其他维度上不存在差异。
  
  3.3 高中生社会支持的特点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试表明,男、女高中生在主观支持及社会支持总分上得分差异显著,高中女生主观支持及社会支持总分显著高于男生。
  
  3.4 高中生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相关性分析表明,高中生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分别与心理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