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生活技能教育对学业不良儿童课堂参与行为的影响

作者:王 雁 姚 萍 林 红



  摘要 本研究采用单一被试研究设计,对五名小学学业不良儿童进行生活技能教育。结果表明:生活技能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业不良儿童课堂积极参与行为,降低学业不良儿童课堂消极参与行为,提升学业不良儿童课堂被动参与行为。
  关键词 学业不良儿童 生活技能教育 课堂参与行为 单一被试研究设计 分类号 B846
  
  1 问题的提出
  
  学业不良是指有适当学习机会的学龄期儿童(残疾儿童除外),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教育等原因致使其在正常教育情形下学习成绩明显达不到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要求水平的现象。学习成绩低下是学业不良儿童的主要特点,此外,大部分学业不良儿童在社会能力方面还存在严重的缺陷,缺乏自信,问题行为比较多,在学校适应、同伴交往、教师接纳方面存在着困难。不仅如此,他们还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讲小话、发呆开小差、玩东西等课堂问题行为,以至于参与课堂的程度不高。研究发现:好、中、差三类学生在课堂参与的时间方面存在十分大的差异;差生参与课堂的时间与好生参与课堂的时间相比,在一天之内相当于要少上三节课,累计一周则要少上十五节课。可见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行为是影响其学习结果的重要因素。
  生活技能教育(life skills education)是提高学生心理社会能力(psychosocial competence)的系统教育活动。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心理社会能力是个体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是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且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积极的行为的能力。这些能力又被称为生活技能,主要包括五对(十种)能力:自我认识能力和同理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和有效的交流能力;调节情绪的能力和缓解压力的能力;决策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生活技能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自尊水平和自我概念水平,降低问题行为,能够改善学业不良儿童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还有研究表明,生活技能教育可以有效地降低儿童课堂问题行为,提高其学习成绩。另有研究发现,学生的课堂参与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交互影响的,积极参与带来学业方面的积极性结果,高的学业成就又推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那么,生活技能教育是否能改善学业不良儿童的课堂参与水平?对这个问题开展实验研究不仅能进一步挖掘生活技能教育的作用,同时也为发展提升学业不良儿童学业成绩的有效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遵循方便取样原则,在北京某小学四年级某班筛选出5名学业不良儿童。选择学业不良儿童的标准为:(1)上学期期末考试,主科(语文和数学)平均成绩在全班末位15%以内;(2)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其学业状况的综合评价为学习能力不足;(3)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的评定智力等级在第四等级以上;(4)没有明显的躯体和精神疾病。
  筛选出的5名被试情况如下:
  01号,儿童甲,男,10岁,性格外向,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结果为75%,独生子女,父母都是高中学历。课堂行为表现:上课经常做小动作,喜欢玩东西,不爱发言。其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反映:该生很容易分心,经常不看书上的内容,在课堂上玩东西、东张西望,小动作频率较高。
  02号,儿童乙,男,10岁,性格内向,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结果为75%,独生子女,父母都是初中学历,没有工作。课堂行为表现:上课经常发呆开小差,有时候玩东西。其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反映:该生经常开小差,不看黑板,上课不喜欢举手发言。
  
  03号,儿童丙,男,9岁,性格外向,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结果为90%,独生子女,父亲为大专学历,母亲为高中学历。父亲酗酒,经常打骂他。课堂行为表现:上课喜欢说话,东张西望,经常和同桌打闹。其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反映:该生爱动,上课爱讲话,有时候也比较爱发言,但正确率不高。
  04号,儿童丁,女,9岁,性格内向,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结果为75%,独生子女,父亲中专学历,母亲大专学历。课堂行为表现:上课不爱发言,偶尔会发呆。其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反映:该生不喜欢说话,胆小,内向,上课几乎不举手发言,不懂的问题也不会主动问老师和同学。
  05号,儿童戊,女,9岁,性格外向,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结果为75%,独生子女,父母都是大专学历。课堂行为表现:有时候上课会积极发言,爱说话,经常有小动作,偶尔东张西望。其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反映:该生爱表现,喜欢摆弄自己的头发,有时候也能够积极发言,但次数不多。语文和数学成绩都很差。
  
  2.2 方法
  2.2.1 实验内容
  
  2006年8月-9月,获取基线资料,并对班主任开展生活技能教育的培训工作;10月-12月,由班主任根据已有教材,采用参与式教学方式,即游戏、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对研究对象所在班的全体同学进行生活技能教育干预,每周1—2课时。生活技能教育干预的主要内容包括独特的我、做决策、理解他人、调节情绪、应对压力、沟通、同伴压力、学会拒绝、解决冲突等14个主题,每个主题需1个课时。
  2.2.2 实验设计
  本研究设计采用单一被试研究法之倒返,撤回设计的A-B设计,旨在研究某行为与实验处理的因果关系。A为基线期,在此期间客观测量和记录被试的某行为的表现作为实验的基线水平;B为介入期,在此期间,测量和记录被试某行为的表现。
  2.2.3 实验变量
  由研究者将小学生课堂参与的类型分为三类,即积极参与型、消极参与型和被动参与型。积极参与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经常发起活动,主动探索,不仅努力达到教师的要求,还能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自觉、专注、活跃,积极呼应教师,踊跃发言,积极与同学交流,主动质疑等。消极参与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像个旁观者,既不主动,也不努力,甚至还会干扰课堂教学;默然地游离在课堂活动之外,开小差、做小动作、不听讲、不发言,还有捣乱行为等。被动参与行为是指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但缺乏主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和监督下能够按照要求听讲、发言、完成课堂练习等,但积极性不高且不稳定。
  本实验的自变量为生活技能教育,因变量为学业不良儿童的课堂参与行为。在融合环境下对学业不良儿童进行生活技能教育,并观察其课堂参与行为的变化。因变量的测量采用事件记录法记录学业不良儿童在班主任的语文课堂中的各类参与行为出现的次数。这些表现通过研究者本人的录像观察和记录获得。研究者在每周固定日期观察班主任的一节课,每节课40分钟。
  为控制实验过程中的无关变量并减少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首先进行预观察,使学生习惯摄像机的存在,以减少摄像机效应。
  2.2.4 资料处理
  本研究由两名研究人员进行编码。为避免主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