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上海市辅读学校教师专业化状况的调查研究

作者:万莉莉 王和平 杜晓新 陈榕娥



  摘要 为有效推动我国培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本研究采用问卷和访谈对上海市163名辅读学校教师进行调查,了解其专业化状况。结果发现:辅读学校中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养的教师比例不高;教师的特殊教育相关知识尚需更新和拓展,康复训练、行为矫治及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等专业技能亟待补充和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需求是多方面的,但更为急切的是技能专业化的发展需求。当前,辅读学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离实际教育需要尚存一定差距,亟需改进。
  关键词 辅读学校教师 知识专业化 技能专业化 专业化发展需求 分类号 G760
  
  1 引言
  
  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发展过程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是知识专业化和技能专业化。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教师专业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但研究对象主要是普校教师,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问题的研究比较有限。其实,教师专业化问题同样是制约我国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目前,我国培智教育的师生人数已开始超过盲、聋教育的人数。因此,加强培智教育教师的专业化问题研究对推动我国培智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当前,随着随班就读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国培智学校学生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一方面,学生类型多样化,中重度智力障碍、脑瘫、自闭症、情绪与行为障碍、多重障碍等儿童成为培智教育对象的主体;另一方面,学生障碍程度更为严重,以中、重度为主,且伴随其他障碍。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及其发展需要的复杂性,决定培智教育教师需要更宽厚的专业知识以及更强的专业技能,需要整合教育、心理、康复等多学科知识和技能以提高从业的适应性。那么,我国培智教育教师的专业化状况如何?是否适应培智教育的实际需要呢?这些都是关于培智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当前推动特殊教育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
  本研究面对当前培智学校(上海称“辅读学校”)学生的结构性变化,立足教育对象的发展需要,就辅读学校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专业化发展需求问题进行调查和访谈,了解其专业化程度、存在问题及原因等。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本研究被试为上海市7所辅读学校在职任课教师,分布于中心城区、城乡结合区及郊区。共发放问卷174份,回收有效问卷163份,有效率93.7%。其中,85.3%教师为女性;71.8%教师获得小学中、高级职称;具有大专或本科学历教师各占45.4%、53.7%;教师在特教岗位工作10年以上。
  
  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上海市辅读学校教师专业化调查问卷》,涉及教师基本信息、专业知识理解状况、专业技能掌握状况及专业化发展需求。调查项目采用1-5级记分,分值越高,表示教师理解该知识或掌握该技能的程度越好。结果分析中使用的“平均理解/掌握度”指标,是指所有被试在调查项目上得分的平均值,反映所有被试在调查项目上的总体理解/掌握程度。同时,在问卷调查基础上就部分问题辅以访谈(访谈对象均为辅读学校资深教师)。调查数据用SPSS 11.5 for Windows软件进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辅读学校教师的特殊教育专业背景
  本调查结果显示,36.3%教师毕业于特教专业,有系统的特殊教育背景;34.2%教师任教前接受过特教岗位培训;29.5%教师任职前或期间没有接受过任何特教专业训练。访谈得知,相当多的特教教师从普教调配而来。调配来的教师有的因身体健康问题无力承担普教工作,有的因能力、态度或人际关系问题难以胜任普教工作……普通学校教师转岗从事特殊教育,是上海市辅读学校教师队伍结构的基本特征,也是制约辅读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2 辅读学校教师知识专业化状况
  3.2.1 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
  本部分调查选取了与辅读学校教师从教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涉及所教课程学科知识及教材教法知识、普通教育相关知识、特殊教育学知识。本研究对特殊教育学(概论)知识加以细化,调查结果散见于本部分及其它部分。在所教课程学科知识及教材教法知识方面,教师的平均理解度为3.72,60%以上教师均理解得比较透彻。在普通教育相关知识方面,教师的平均理解度为3.32,近50%教师对普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儿童发展心理学有较好的理解,但只有19.5%教师对人体解剖心理学有较好的理解。在特殊教育学知识方面,教师的平均理解度为3.29,30%-45%。教师对IEP制订与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特殊教育史、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特殊教育研究方法和特殊教育法规理解比较透彻。调查表明,教师对所教学科知识及普通教育、心理等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优于对特殊教育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
  3.2.2 对专业应用知识的理解程度
  本部分调查了康复训练、行为矫治等培智教育的“专业应用知识”,结果发现教师对这两类知识的理解程度较低,远低于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康复训练知识方面,教师的平均理解度为3.13,总体不容乐观。其中,教师对游戏康复、感觉统合训练、言语语言康复、运动康复和作业康复理解稍好,“理解较透彻”的教师比例分别是37.7%、36.5%、32.5%、31%和30.7%。而不足三分之一的教师对音乐康复、感觉教育训练等技术具有较好的理解。在行为矫治知识方面,教师的平均理解度为3.18,稍好于康复训练知识,但总体情况也堪忧。教师对正强化、惩罚、负强化理解稍好,“理解较透彻”的教师比例分别是53.5%、51.1%、50.5%。至于代币制、消退等技术,超过50%教师处于一般的了解水平。可见,教师总体上对康复训练及行为矫治知识的了解比较局限。
  3.2.3 对教育对象有关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
  本部分调查涉及教师对辅读学校智力障碍、多重障碍、自闭症、脑瘫、情绪与行为障碍等五类学生的心理与教育、评估及病理病因等三方面专业知识的理解情况。结果表明,教师对智障儿童的平均理解度为3.16,对脑瘫、情绪与行为障碍、自闭症、多重障碍儿童的平均理解度依次为2.94、2.91、2.88、2.81。可见,教师对智障问题理解得稍好些。但是,对于这五类障碍儿童,理解较透彻的教师均低于三分之一。另外,教师对五类儿童有关心理和教育知识理解得稍好些,平均理解度为3.01;评估知识次之,平均理解度为2.92;病理病因知识甚弱,平均理解度为2.89。同样,少于三分之一的教师对这三方面专业知识有较好的理解。总的看来,教师对五类儿童三方面专业知识的理解很不乐观,多数教师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