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差异教学在智力落后学生家庭烹饪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报告

作者:赵小红



  摘要 本研究以两个家庭烹饪专业班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单组前后测的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了差异教学的应用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从全面测查、动态分组分层、制定挑战性的目标、选择多样化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及时反馈与评价等方面系统实施差异教学,可以大面积提高智力落后学生的家庭烹饪技能和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烹饪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差异教学 智力落后学生 家庭烹饪专业 应用研究 分类号 G762.2
  
  1 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国内外对差异教学的研究越来越多。按照差异教学的理念,在班集体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可以促进全班学生的进步。但笔者在分析国内差异教学的研究现状时发现,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领域专门开展的差异教学实验研究都比较少,特教职业培训领域也大多没有专门在“差异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开展实验研究。
  对于智力落后学生来说,职业培训是其走向工作岗位或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其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许多针对大龄智力落后学生的职业教育培训学校或机构通常都会开设烹饪专业的教学。本研究拟探讨在智力落后学生烹饪专业培训过程中实施差异教学的策略、方法及效果,为智力落后学生家庭烹饪能力的提高研究提供借鉴,同时为普特教领域开展差异教学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本研究通过目的取样的方法,在北京市某特殊教育中心职业教育培训部选取了两个家庭烹饪专业班(家庭烹饪A班和B班)共128名智力落后学生为被试。其中,轻度智力落后4人,中重度智力落后14人(智力落后程度由该职教部提供);男生12人,女生6人;年龄范围在16-25岁之间,平均年龄19岁(家庭烹饪A班原有学生9人,其中有1名学生中途转学,1名学生参加运动会集训,未参加后测,实际被试为16人)。
  
  2.2 实验设计
  采用现场准实验研究的方法,实验方式为单组前后测设计。
  
  2.3 相关概念界定
  
  (1)差异教学: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
  (2)智力落后:是指在智力功能和适应性行为上存在显著限制而表现出来的一种障碍,所谓适应性行为指的是概念(conceptual)、社会(socail)和应用(practical)三方面的技能。智力落后发生于18岁以前。
  (3)智力落后学生:本研究中的智力落后学生是在职业教育培训部专门进行职业培训的学生,年龄均在16岁-25之间(平均年龄19岁)。
  (4)烹饪能力:在本研究中指学生掌握一定的家庭烹饪知识与技能,并能应用这些烹饪知识与技能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烹饪问题的能力。
  
  2.4 研究假设
  (1)在家庭烹饪专业(两个班)内实施差异教学,可以提高智力落后学生的烹饪技能。(2)在家庭烹饪专业(两个班)内实施差异教学,可以提高智力落后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烹饪问题的能力。
  
  2.5 实验研究变量
  2.5.1 自变量的操作
  依据差异教学相关理论,在测查、安置、制定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定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和评价五个方面实施差异教学的策略。
  2.5.2 因变量的测量
  本研究的因变量是智力落后学生的家庭烹饪能力,具体包括:家庭烹饪技能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烹饪问题的能力。
  (1)家庭烹饪技能的指标及测量工具
  第一,家庭烹饪技能的指标。家庭烹饪A班和B班(电器烹饪班)的烹饪技能指标都是8个部分(共有120个条目):烹饪原料工具及设备的认识与使用技能、厨房卫生及物品清洁整理技能、烹饪安全常识、家用烹饪电器的认识与基本操作技能、使用家用烹饪电器(为主)制作主食的技能、使用家用烹饪电器(为主)制作副食的技能、不使用烹饪电器制作主食的技能、不使用烹饪电器制作副食的技能。第二,测量工具及测量形式。家庭烹饪A班和B班(电器烹饪班)都采用自编量表《家庭烹饪班烹饪技能测查表》,由专业课教师兼班主任测评。每个条目计分标准相同:独立正确掌握,计“1”分;指导下掌握,计“0.5”分;不能掌握,计“0”分。
  (2)解决日常生活中烹饪问题的能力的指标及测量工具
  
  第一,测量形式为工作样本评量。具体做法是:研究者与实验班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家庭烹饪专业工作样本评量,请学生炒一个家常菜。两名学生一组(教师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尽量依据烹饪能力水平的强弱搭配,便于提供合作互助机会),同时进行,同时录像,并作书面记录,从操作技能(操作前准备、原料切配、灶前准备、制作、收拾整理)和工作习惯及工作人格(卫生习惯、安全守纪、态度、模仿他人、合作)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量。家庭烹饪A班4名学生(烹饪能力较弱)使用煤气灶制作鸡蛋炒黄瓜,5名学生(烹饪能力较强)制作肉片炒黄瓜;家庭烹饪B班(家用电器烹饪班)学生使用电器灶具制作鸡蛋炒西红柿。计分标准为:独立正确完成,计“1”分;指导下完成,计“0.5”分;不能完成,计“0”分。
  
  2.6 实验过程
  本实验经过准备阶段(寒假放假前)、前测阶段(开学后第三、四周)、实验处理阶段(约三个月)、后测阶段(学期结束前两周)和试验总结阶段。历时一个学期。需要说明的是,(1)在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有:确定被试及实验班教师;编订、设计测量工具及形式;组织实验班教师学习差异教学的相关理论,确保其掌握差异教学的基本实施策略。(2)在实验处理阶段,研究者与实验班教师每周开展一次专门的课堂教学交流研讨,每两周互相听一次课,确保教师按照研究者制定的差异教学实施环节开展教学实践,并交流具体的实施策略和效果,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此外,每月开展一次校内的研究课,请学校领导和相关教师听课、评课、交流和指导。
  
  2.7 实验数据收集与处理
  《家庭烹饪班烹饪技能测查表》、工作样本评量的“操作技能”部分,采用直接计分的方式,工作样本评量的“工作习惯及工作人格”部分,现场记录,之后整理编码,赋予分值。最后,应用SPSS11.5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家庭烹饪两个班学生烹饪技能提高情况
  通过威尔科克逊符号秩次检验(Wilcoxon SignedRank Test),结果见表1和表2。
  从上表结果来看,16名智力落后学生在烹饪原料工具及设备的认识与使用技能、厨房卫生及物品清洁整理技能、烹饪安全常识、使用家用烹饪电器(为主)制作副食的技能及烹饪技能总分五个方面的前后测差异极其显著;在家用烹饪电器的认识与基本操作技能、使用家用烹饪电器(为主)制作主食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