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视障人士积极人格特征之个案研究报告

作者:林云强 顾凌筱 马珍珍



  摘要 采用质的研究方法探讨一视障人士的积极人格特征,对研究对象的自我评价、如何看待“盲”、求学经历、职业认同等方面进行了解。在对“盲”、积极人格、环境支持三者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者发现:客观理智的自我评价、平和的生活态度、周围环境的支持这三个方面在视障学生积极人格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视障人士 积极人格 个案研究
  分类号 G761
  
  1 问题的提出
  
  2006年9月,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通过自编的《特殊学生积极人格词汇问卷》对上海市10所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关于学生积极人格发展的符合性和重要性进行了调查,通过客观的数据分析,提取出对特殊学校学生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积极人格品质。但这些提取出来的积极人格品质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这进一步激起研究者的好奇。
  在基层特殊教育学校所提供的案例中,选择有针对性的个案进行深入研究,探寻其积极人格的特点,总结其积极人格形成的规律,为特殊学生的人格辅导提供参考性的建议,即为本个案研究的出发点。
  
  2 研究对象
  
  甄昊(化名),1983年出生,由于先天性青光眼导致双目失明,属于一级盲。从学前起就就读于本市某盲童学校,2002年以高分考取本市某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主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06年本科毕业返母校任教,现担任计算机课程助教工作。
  甄昊出生于上海一普通家庭,父亲为个体户商人,本科学历;母亲为会计,中专学历。家庭经济状况良好,收入属于中上水平。家有爷爷奶奶、父母,甄昊在家排行第一,还有一妹妹,其妹妹视力等完全正常。
  在与甄昊建立研究合作关系之后,研究者进行了初步分工:一个利用和甄昊在同一学校任教的优势,先对接触过甄昊的师生进行访谈,最初的反馈有:甄昊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是一个聪明勤奋的学生,是一个容易相处的老师……研究者二主要通过与甄昊QQ聊天、新闻媒体的报道来收集资料。当年,上海盲校有三名学生参加高考,引起海内外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甄昊即为当年第一批参加大学入学考试的盲人学生之一,并且被录取为本科生,这在中国高等教育史及特殊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3 研究工具及过程
  
  3.1研究工具
  3.1.1一份全封闭式的个案基本情况调查表,涉及个案资料、家庭状况、健康状况、教育状况、其他情况等五个方面。
  3.1.2两套半封闭式的访谈提纲,广泛涉及自我评价、学习、生活、工作等情况。
  3.1.3录音笔(经个案允许访谈全程录音,辅助现场记录,为防止设备故障,用两个录音笔)。
  
  3.2研究过程
  3.2.1课题启动,确定研究对象
  2006年9月,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特殊学校学生积极人格辅导研究》课题启动,课题成员主要来自上海市各特殊学校的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在全面完成特殊学校学生人格词汇测试后,研究小组根据研究目的确定抽样的标准,通过具体的强度抽样和理论抽样,最终选定甄昊作为研究对象。
  3.2.2进入研究现场,建立关系
  2007年4月,《生命教育视野下残障学生人格教育的研究》课题研讨会在研究对象所在学校举行,研究者利用该机会与个案初步建立了合作关系,并约好访谈事宜。
  3.2.3收集资料,第一次访谈
  在前期个案资料收集的基础上,第一次访谈主要以个案基本情况调查表和半结构化的访谈提纲为主,进行基本资料的收集;初步了解其身上所具有的积极人格品质。
  3.2.4分析资料,确定本土概念
  在第一次访谈之后,研究者着手进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在研究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讨论,明确个案身上所具有的积极人格品质,并从个案访谈记录中提取出了几个“本土概念”。
  3.2.5理论重构,再次访谈
  在“本土概念”的指导下,我们重新进行研究设计调整。再次访谈的主要目的放在对“本土概念”的深入了解,明确其本土概念背后所支撑的积极人格品质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
  3.2.6全面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对160分钟的录音进行全面转录、编码、整理,以研究进程为主线。通过类属型和情景型相结合的方式呈现研究结果。
  
  4 结果及分析
  
  4.1优秀人物的自我评价
  一个盲生,以高分考取大学,他的事迹在海内外引起巨大的轰动。以我们的预期,他应该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各种积极人格品质都会在其身上得以体现。
  林(研究者):从我们先前收集的资料来看,我们暂时对你的评价是:合群、乐于助人、开朗、积极主动、勤奋……你觉得哪个最为合适?
  甄(研究对象,下同):积极主动吧。我始终感觉自己不是一个很勤奋的人。自我感觉是目标很多,志向很大,说实话自控力挺差。这是什么概念呢?比如说举个例子,玩游戏。遇到比较好玩的,我可以盯着它玩一个礼拜,特别是放假的时候。在学校里没有办法。
  “玩游戏”、“不是很勤奋”。这是甄昊带给研究者的第一次触动,一个坦诚且真实的个案。可能有些信息这时研究者并没有完全得到,但是开头仅有的几句对话中没有看到任何的装饰,这对研究者尝试以质的研究方法来探讨问题是极为关键的。研究经验告诉我们,前期关系的建立非常重要,这种没有掩饰的话语能够为研究者后续的访谈铺垫一个较真实的基础。
  随着访谈的深入,甄昊对自己的人格特质的符合度排序依次是积极主动、开朗乐观、合群、乐于助人、勤奋……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他觉得自己属于偏外向,话比较多,喜欢热闹,比较活跃而且不怕丢脸的一个人,兴趣爱好比较广泛,尤其是对未知事物兴趣浓厚。对现状是抱着一种积极主动,满足心态来对待的。
  甄:我觉得从一个比较理智的角度上,我应该是值得满意的,但是,百分之百的满意是不可能的。大环境是非常良好的,就工作来说,总是希望不断的发展,自身能力上感觉需要提高。
  “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现状,总体满意,细节加强。”这就是展现在研究者面前,一个真实个体的自我评价。
  
  4.2“盲”意味着什么
  “盲”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看不见”,可能还隐含着更为深层的涵义。带着这样的疑问,作为研究者我们期待着甄昊能够继续讲述他真实的感受。
  甄昊看来,“盲”对于他来说意味着很多:
  “首先,不方便,主要表现在出行,交友,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不敢主动交女朋友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证;其次,心理压力,作为一个盲人来说,大部分的时间里我不觉得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但是,要说没有心理压力那也是不可能的,有时候会有自卑情绪。”
  研究认为个体一旦视觉信息渠道受限,那么在听觉等其它信息获得渠道肯定会有一定地拓宽。“超度补偿(缺陷补偿)”是甄昊自己引申出概念,随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