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发展性阅读障碍亚类型研究中的问题

作者:薛 锦 舒 华 杨剑锋 陆建平



  摘 要 本文从被试取样以及测试任务、筛选标准差异、信度和效度以及理论的适用性等方面详细综述了阅读障碍亚类型研究的现状,提出阅读障碍亚类型研究结果的可推论性受到质疑不仅是由于理论视角的差异,也是实验操作的问题,为未来阅读障碍亚类型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阅读障碍 亚类型 实验操作
  分类号 B842.3
  
  发展性阅读障碍指个体具有正常的智力、教育及社会文化机会,没有明显的神经或器质上的损伤,而难以获得有效的阅读技能,在阅读方面出现特殊的学习困难状态。阅读障碍的异质性推动研究者找出了各种亚类型,亚类型的研究能帮助人们更全面地了解阅读障碍的形成原因。本文总结并分析阅读障碍亚类型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以期为阅读障碍亚类型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资料。
  
  1 阅读障碍亚类型的研究证据
  
  阅读障碍亚类型的研究大多是在两种视角下进行的:认知加工缺陷组合的视角和阅读模型理论的视角。前一种通常以聚类的方式分析认知技能上存在的不同缺陷,得出阅读困难的口语和语音加工缺陷等亚类型,如Morris等人的研究。后一种从阅读理论模型角度如传统的双通路模型(dual-route model)、联结主义的三通路模型(trianSle model)预期阅读困难的个体差异并探索阅读障碍的亚类型。依赖于各种阅读理论模型,一般用例外词和非词阅读成绩差异的研究范式,产生语音阅读障碍(phonological dyslexia)、表层阅读障碍(surface dyslex-ia)和深层阅读障碍(deep dYslexia)等亚类型。两种理论视角下的研究总结见表1。
  
  
  2 阅读障碍亚类型研究中的问题
  
  鉴于阅读障碍的异质性和理论的不足,以及亚类型的研究存在诸多问题,我们仍然未能对阅读障碍亚类型形成一个清晰又可靠的理解,在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上仍然存在争议。
  
  2.1 取样差异
  首先,阅读障碍亚类型研究中,阅读障碍的定义不一致(采用IO和阅读差异法或低成就定义等)导致从根本上产生亚类型标准差异(定义在平均分以下1个标准差、1.5个标准差、1个年级和2个年级的差异为缺陷标准的均有)以及筛选的任务不一致的问题(用识字量、理解任务,还是合成分)。即使是在同一种语言系统中,实验用的筛查量表和常模都不一样(如Woodcock、WRMT)。在理论模型框架下,阅读障碍亚类型的划分并没有固定的标准,常是基于阅读非词和例外词阅读的缺陷程度(如用95%或90%的置信区间均有)来筛选。这些差异不利于研究推论和跨语言之间的比较。
  其次,认知任务水平匹配也可能导致结论的差异。大多数研究匹配阅读成绩,仅少数研究匹配了阅读经验和其他认知任务。且匹配阅读水平控制组和阅读障碍组的单词识别水平,其它认知水平也不一定相当。在哪个层面上(词、句、识别、理解)匹配阅读水平,都可能导致后续分析和研究结论不一致。很多研究中,智力只是总体匹配(即智力正常),而有些研究表明智力高的阅读障碍者语音缺陷程度更高,且智力和阅读水平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在模型理论中,表层阅读障碍的定义是无法读例外词,控制组和障碍组匹配年龄和真词阅读成绩时,表层阅读障碍人数无形之中就被限制了。非词和例外词缺陷差异的研究范式对阅读障碍亚类型人选的标准产生偏倚,这些情况下探讨认知缺陷,就无法得知阅读障碍亚类型缺陷的真正原因。
  再次,匹配年龄和匹配阅读水平是不同的概念,控制组不同可能导致结论的差异。阅读障碍者阅读机制出现问题,其阅读习得的模式和正常人不太一样。因此,预期阅读障碍者可能存在三种阅读模式:其一,变异发展的趋势,在任何年龄段的任何层面的阅读情况和正常读者不一样;其二,仅在某种阅读能力上存在缺陷;第三,阅读发展的滞后模式,和年纪更小的读者的阅读水平和模式类似。年龄控制组可以提供参考的依据,获得阅读障碍组合控制组之间的差距的信息(滞后或变异)。而阅读水平控制组通过控制阅读水平,试图验证这是否是一种变异。Manis等人的研究使用阅读年龄控制组,从51人中筛选出15个表层阅读障碍者,而控制了阅读年龄后,表层阅读障碍组的阅读缺陷几乎消失,因此得出表层阅读障碍是发展的滞后。用年龄控制组,语音阅读障碍是17人,而使用阅读水平控制组,语音阅读障碍为12人;由于使用阅读水平控制组,语音阅读障碍还存在,研究者认为这是发展的变异。从表]的控制组选择看出,除了Ho等人、Manis等人和刘文理选择阅读年龄和阅读水平控制组,大多数研究只使用年龄控制组。总之,阅读障碍者在阅读发展上是变异还是滞后的问题不仅和阅读的哪个层面上进行对比有关,而且和控制组的选择也不无关系。
  
  2.2 任务的合理性
  在模型理论中,一般都用非词阅读任务评估形音转化的亚词汇通道以筛选阅读障碍亚类型。例如阅读英语“lave”时使用“cave”还是“have”的韵进行发音还是其他的发音方式。在所有的研究中,类似的评分依据都没有直接探讨,且即使有评分标准,这种方式是否能测查到真正的形音转化的能力也存在争议。Ho等人对汉语阅读障碍亚类型的研究也利用假字阅读来探测汉语的亚词汇通路,发现词汇和亚词汇通路的高度相关;而假字也依靠许多真词的习得,通过声旁来获得读音。在正常阅读中,读者对真词期望值更大,语音的帮助就越大,因此用假词测查时对语音加工的要求会更高,假词就无法测查到形音转化加工的质量。一些研究表明,读者对目标词的期望程度将影响其使用形音转化或者整词加工的策略;目标词包括真词的情况下,读者更容易使用整词发音,而当目标词包括假词时,读者更容易使用形音转化规则。McDougall等人用真词任务作为筛选的手段,避免了假词任务筛选的缺陷,但这种方法在跨语言中的适用性仍需要更多实验证实。而且,词汇和亚词汇通路之间会出现权衡(trade -off)效应,如果这种效应和阅读水平相关,那用正常儿童的阅读模式来划分阅读障碍亚类型的做法就不合适。在联接主义模型中,词汇和亚词汇通路可能相互作用,非词阅读缺陷可能是不同缺陷造成的,例外词和非词的加工缺陷并不能完全解释阅读障碍的阅读困难,因此,用假词和例外词筛选阅读障碍亚类型的研究范式就不太合理。
  
  2.3 信效度验证
  亚类型研究结果某种程度上会出现变异,因此信效度的验证就很重要。验证亚类型信效度的一个方法是采用和亚类型相关的任务。如语音阅读障碍儿童的假词阅读困难可以用语音表征的其他任务来测查,如音位切分。行为研究上,Morris等人的外部效度包括人文资料、学业成绩和教师评定;生理心理研究上,发现图形阅读障碍和语音阅读障碍都对应着不同的脑区激活模式;基因研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