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北京市聋校毕业班聋生职业期望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作者:肖 非 陈 墨



  摘要 对北京市四所聋校毕业班110名聋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毕 业班聋生的职业期望表现出 以下三个主要特点:聋生的职业价值观以福利保健因素为主导,呈现出明显的物质性需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聋生的职业期望会更符合社会现实,表现出更高的合理性;聋生的职业期 望受自我评价及社会支持(含家庭支持、学校支持、及社会整体性支持)的影响,并受相关 背景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毕业班 聋生 职业期望 调查
  分类号 G762
  
  1 引言
  
  职业期望是个体(自然人)对某种职业的渴望和向往,是个体对待职业的一种态度和信念。 职业期望属于个性倾向的范畴,是职业价值观的外化,也是个体人生观、世界观的折射[1] 。与职业期望相关的四个理论即期望理论[2]、需要理论[3]、妥协理论 [4]、社会认知职业 理论[5]以及职业期望因果模型[6]都从各自的视角论证了形成合理的职业 期望对于个体职业 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国内外均有不少研究探讨普通人群的职业规划、职业影响因素、职 业价值观和职业动机等与职业期望紧密相关的主题。但是,针对聋生这一特殊人群的职业研 究却不多。国外研究方面,有研究采用质与量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影响重听学生初中毕业的选 择(找工作或继续上学)的因素;也有研究以高中毕业后3到4年的聋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回 溯性的研究方式探讨影响聋生就业情况的因素[7];还有研究专门探讨聋生的“职 业成熟” (career maturity)[8]。相比之下,则未查阅到国内聋生职业期望的研究,有关 聋生职业 的文章多是讨论聋生的职业教育,从教育服务提供的角度研究促进聋生就业的措施。因此, 本研究一方面可以填补国内聋生职业期望方面的研究空白;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以聋生为本,更客观地认识聋生的职业期望, 并给聋生、聋生家长、聋校以及聋生职业教育提供一 定的启发。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毕业班的聋生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北京市四所聋校初中毕业班、高中毕 业班、以 及职业高中毕业班121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21份,回收120份,回收率为99.2%; 将超过三道题目未填写的问卷视为无效问卷,共剔除无效问卷10份,有效回收率为91 .7%。有效被调查者中,男生69人,女生41人;其它背景变量统计学特征见表1。
  
  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是职业期望因果模型(图1)。该模型认为,个人评价和社会支持直接影 响着个体的职业期望;而相关背景因素可以直接影响职业期望,也可以通过直接影响个人评 价或社会支持从而间接影响职业期望。国外有研究表明,该模型同样适用于听障者[9 ]
  
   基于该模型,研究者自编了本研究的问卷,调查了如下五个方面:(1)基本背景信息(结 果如表1所示)。(2)职业期望:包括毕业后的规划与获得职业的整体信心度、职业选择、 职业价值观,以及工资期望值;其中,采用吴谅谅、李宝仙论文[10]中的职业价值 观量表 ,调查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该量表共有22个项目,按重视程度以很重要—不重要5个等级进 行评分;进一步将22个项目划分为声望地位、自我发展与福利保健三个因素,在该论文 中虽未指出量表的信效度,但经主成分分析得到的这三个因素已被证实具有较好的解释力。 (3)个人评价:采用Rosenberg于1965年编制的自尊量表[11],评价学生关于自我 价值和 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从中反映学生自我评价的高低,按符合程度以非常符合—很不符合4 个等级进行评分,分数越低,自我评价越高。已有的信度测定表明,该量表的Cronbach α 系 数为0.77和0.88,重测信度为0.85和0.82;已有的效度测定表明,该量表和自尊相关的概念 有联系,如报告该量表的得分与信心的相关系数为0.65,与合群性的相关系数为0.39; 此外 ,该量表与几个涉及到自我评价过低的概念呈负相关,如与焦虑的相关系数是-0.64,与抑 郁的相关系数是-0.54。总体而言,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4)社会支持:包括家庭、 学校和整个社会三个方面;其中,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 Ⅱ—CV)[12]的亲密度分量表,测量学生的家庭支持,分数越高,家庭支持也越大;且根据该 分量表 的分数,可将家庭分为松散型、自由型、亲密型、及缠结型这四种类型。FACES Ⅱ—CV的重 测信度为0.84,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总体而言,FACES Ⅱ—CV的心理测量特征是满意的 ,可以有效并准确地评价中国城市家庭的亲密度。
  
  
  2.3 结果处理方法
  采用SPSS 11.0与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聋生职业期望情况
  3.1.1 自我规划
  大多数学生(69.1%)选择继续学习,只有8.4%的学生选择直接工作;值得注意的是 ,在这部分选择工作的学生中,84%为高三学生(含职高三学生),且82.4%的职高三学生 选择直 接参加工作。此外,40.7%的学生表示很有信心能在毕业后找到工作。
  3.1.2 职业选择
  首先,在整体性职业认知方面,北京市毕业班聋生对职业项目的认识还是颇为广泛的,涉及 到了计算机/工程、服务、艺术、学术等门类。
  其次,通过统计,完整填写自身“职业希望”与“职业期望”的学生共87名,填写率为79.1 %。其中,共有44名学生表现出一致的职业希望与职业期望,即他们想做的工作与他们认为 以后可能要去从事的工作之间是一致的。相一致的职业项目包括:计算机类(23人);艺术 类(9人);服务类(4人);学术类(2人);以及其它职业(如商人、私营主等共6人)。
  3.1.3 职业价值观
   在职业价值观项目上,将声望地位、自我发展与福利保健三个因素分别记为F1,F2,F3。 事后平均数差异检验表明(表2)三者之间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F(2, 288)=55.58, p=0. 000<.01; MF1=21.57>MF2=17.76>MF3=12.44];由于将“很重要”计为1分,“不太重 要 ”计为5分,因此,聋生的职业价值观方面,置于首位的是福利保健因素(包括:福利好; 有医疗、养老、公积金;职业稳定;收入高;职业环境优雅;交通便利),其次为自我发展 因素(包括:能发挥自己才能;工作有挑战性;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符合兴趣爱好;信息 畅通;能学以致用;自主性大,不受约束;能提供受教育机会),最后才是声望地位因素( 包括:单位级别高;单位规模大;单位知名度高;容易成名成家;单位在大城市;有较高社 会地位;晋升机会多;有出国机会)。
  
  
  3.1.4 工资期望
  从工资期望分布图(图2)上也可以看出,接近半数的学生(43.6%)期望毕业后每月工资要 在1900元以上;另除“0-400元”的档次之外,学生在其它工资水平上的分布则较为平均。 将“1-7”作 为学生工资期望从低到高的代替值,检验初三学生、高三学生,以及职高三生在工资期望上 的差异,结果(表3)显示:三类学生的工资期望整体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F(2, 107)= 7.489, p=0.001];初三学生的工资期望值高于高三学生和职高三学生(M初=6.16>M高=5. 14 >M职=4.88),事后检验显示它们之间存在着极其显著的统计学差异(t=1.014, p=0.0 01; t=1.275, p=0.003);虽然高三学生的工资期望值也略高于职高三学生,但无统计学上的差 异(t=0.261, p=0.544)。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