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发展性障碍儿童初筛行为检核表的编制

作者:向友佘 刘 娟 黎 莉 慕雯雯 魏寿洪



  摘要 发展性障碍儿童初筛行为检核表是为了筛查学龄期发展性障碍儿童而编制的,编制的基本理念是根据各类型障碍儿童的典型行为特征构建量表的架构。本量表可作为广大普通学校教师、心理教师筛查、转介发展性障碍儿童的一项有效工具;主要用于初步筛查和诊断智力障碍儿童、学习障碍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儿童以及情绪障碍儿童。该量表的特点表现在:(1)项目的回答模式合理;(2)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3)该量表可以区分不同类型的发展性障碍儿童。
  关键词 行为特征量表编制信度效度
  分类号 B846
  
  1 引言
  
  发展性障碍是上世纪末提出的一种新的理念性概念,它是指在发育期间因为生理或心理原因造成显著、长期的发展迟缓,并导致功能上具有实质性限制。发展性障碍儿童包括智能障碍、学习障碍、语言障碍、情绪行为障碍以及自闭症等。在我国发展性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测评和研究工作只是在最近20年来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于广大教育、心理学工作者在理论和实践领域的勤奋钻研,锐意拓展,发展性障碍儿童的筛查、转介工作无论是人们思想上的重视。还是教育实践中的展开,都令人欣慰和鼓舞。但是,这项工作与心理健康研究和开展较为前卫的国家和地区相比,尚显得明显稚嫩与滞后。目前在国内外有利用现有的诊断、评估量表对儿童的心理或者某方面的能力等进行单一诊断和评估,无论是诊断或评估的内容,还是诊断和评估的形式都显示出它的单向性。即是用某一障碍类型测查工具去诊断和评估其障碍类型。如分别利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比内智力测验、韦氏智力测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艾森克个性测验(EVQ)、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等对学生的智力、个性和情绪等进行测验。但在实际的诊断过程中,我们无法事先知道它是属于哪一类障碍儿童,往往需要从众多的行为特征中去鉴别出典型的行为特征和与之相关的行为表征。传统单一的诊断技术就显示出了它的局限性。本量表的编制在于希望从发展性障碍儿童众多的行为中了解其行为的类型特征,以便老师更好地了解发展性障碍儿童的问题行为和障碍类型。为进一步制定个别化的家庭服务计划(IFSP)、教育计划(IEP)、训练计划(ITP)等,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量表编制的目的及理论架构
  该量表的编制主要是为了初步筛查六类疑似特殊儿童,分别是情绪障碍(ED)、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智力障碍(MR)、学习障碍(LD)、自闭症、语言障碍。研究者参考了大量的文献之后,通过对儿童的智力、学习、情绪、行为、社会交往和语言障碍方面的行为特征进行分析。根据其类型特征分为六个分量表;共计73道题目,采用5级评量标准。分量表A是学习障碍行为特征,主要从阅读、书写,运算、推理几个方面来筛查学习障碍儿童;分量表B是智力障碍行为特征,包括认知、感官等的评量;分量表C是多动症,主要包括对注意力,行为过动方面的评量。分量表D是情绪障碍行为特征,指个人情绪表现的问题,如攻击行为、焦虑表现等;分量表E是语言障碍行为特征,从词汇、语用、口头表达等方面鉴定;分量表F是自闭症行为特征,主要从交往、自我照顾、刻板行为来鉴别自闭倾向儿童。量表题项的搜集标准如下:①具有某类问题的典型行为特征,能与其他类别特征相区别;②基本符合儿童年龄阶段特征。各分量表的题目间隔排列,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倾向性回答,量表样例如表1:
  
  2.2 题目编制与项目的筛选
  根据以上行为检核量表的基本结构,我们初步整理和收集了发展性障碍各问题类型儿童的典型行为特征,经过合并初测,将其中区分度较低的题目剔除后,构成发展性障碍儿童行为检核表。项目的选取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取舍原则是:全部保留难度偏易、区分度较好的项目,以便于特殊需求儿童及常模年龄范围向下延伸;删除难度高、区分度低的项目,同时保留个别技术指标不理想,但对于鉴定特殊儿童有意义的项目。各分量表与总量表的测题数量见表2。
  
  量表的评分采用5点评分。按学生在实际情况中该行为出现的频率进行评定。从“1分”到“5分”代表“总是这样”、“经常这样”、“有时”、“很少”、“从不”。
  
  2.3 研究对象的选取
  本研究对重庆市嘉陵小学、重庆市星世界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重庆师范大学儿童实验学校、重庆市东关小学具有可疑行为的儿童进行检测。其中重庆市嘉陵小学69名,重庆市星世界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10名,重庆师范大学儿童实验学校31名,重庆市东关小学4名,共计114名。
  
  3 结果分析
  
  3.1 量表的信度分析
  根据量表的施测结果,分别计算各量表的Cron.bach’a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结果见表3)。
  从表3可知,智力障碍、学习障碍、多动症、自闭症、语言障碍的a系数均在0.9以上,说明这几个分量表的信度甚佳;情绪障碍的a系数在0.8以上,是可以接受的。总量表的系数为0.985,说明该量表具有很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很高。
  
  3.2 量表的项目分析
  从表4可知,对各分量表题目与其量表总分进行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各题目与其所属量表总分的相关都较高,其中智力障碍量表中除52题为0.548之外,其它各题均0.68以上。学习障碍除31题为0.544之外,其它各题均在0.4以上。多动症儿童所有题目与总分的相关均在0.57以上。情绪障碍量表中除14题为0.367和54题为0.488,需要调整之外,其它各项均在0.55以上。自闭症儿童量表的题项均在0.61以上。语言障碍量表的题项均在0.73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各量表内在一致性高,整个测验真实可靠。
  
  3.3 量表的效度
  3.3.1 量表的结构效度
  从表5可知,其分量表结构和总量表结构的结果表现为:各分量表与总量表间的相关明显高于各分量表问的相关。这表明各分量表对总量表都做出贡献,而各自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如:智力障碍与学习障碍、多动症、情绪障碍、自闭症、语言障碍之间的相关系数明显低于其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这也说明各个分量表之间既包容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3.3.2 量表的效标效度
  各类发展性障碍儿童都存在着学习、情绪、智力、语言方面的问题。为了考察本量表的效度,我们采用老师在学生学习、情绪、智力、语言四个方面的评定情况为效标。计算老师的评定与各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
  从表6可知,教师评定与各分量表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如在学习障碍这一类中:教师评定学习障碍学生在学习上r=0.683,智力障碍在智力方面r=0.739,总体上具有很好的效度。
  
  4 结论
  
  4.1 本研究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在量表的项目选择方面,我们吸取了中小学学习行为特征检核表、特殊需求学生转介表-100R、儿童ABC量表以及其它一些量表的经验,通过访谈、讨论,对照相关的一些诊断性量表经过预试而筛选出来的。量表的架构主要以发展性障碍儿童的类型为主,每一个分量表选取其代表性行为,并考虑到年龄特征,尽可能适合我国儿童的实际情况,使它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4.2 本量表题项全部采用具体的行为特征,与其它分类诊断量表相比,具有很大的操作性。便于测评者根据日常生活、学习经验来判断和填写,提高了疑似个案筛查的准确率。
  
  4.3 本研究结果表明各项目与各分量表、各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非常高,表明量表具有较高内部一致性和较好的结构效度。通过效标分析,有较高的效标效度,能对不同行为类型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区分。本量表具有一定的推广和使用的价值,可作为初步发展性障碍儿童的筛查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