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普通小学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教学策略与所需支持的研究

作者:曾雅茹



  摘要 从厦门市思明区普通小学中随机抽取11所学校,对班上有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师共70人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结果表明,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总体上是正向与积极的,但这种正向与积极的态度尚处于形成过程的初级阶段。绝大部分教师面对随班就读教学,都能主动选用策略,协助特殊学生学习,但他们更多选用的是使用容易、方便、偏重情意层面的教学策略,而对那些既费时又需要专门技巧的教学策略,教师用得少。教师需求的服务支持包括创造教师参加专业知识培训机会、提供校内专业支持与管理、增加经费投入和减轻教师工作量。
  关键词 随班就读普小教师态度教学策略所需支持
  分类号 G761.2
  
  1 问题的提出
  
  态度指个体对人、对事、对周围世界所持的一种具有持久性与一致性的倾向。一般认为态度包含认知、情感、行动三种成份。当人们对某一对象持赞成或反对,肯定或否定评价的同时,会表现出一种反应的倾向性,形成一种心理的准备状态,所以,态度不同,行为有别。
  随班就读是指在普通学校普通班中吸收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形式。随班就读是中国政府依据国际特殊教育改革趋势与中国特殊教育发展实际,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特殊教育的主要安置形式。有研究表明,对残疾儿童和随班就读的态度是影响残疾儿童个体发展及随班就读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
  关于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彭霞光研究表明,从总体上讲,特殊学校教师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是积极的,但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理解与偏见,甚至有拒绝和隔离的倾向。韦小满的研究表明,普通小学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是很消极的。刘春玲等的研究表明,普通小学教师对特殊儿童的接纳态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小班制、残疾类别及有效的培训是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杞昭安的研究表明。修习三学分特殊教育课程的大学生对特殊学生的态度,从认知层面看持负面态度;从情感层面看多数人持正面态度;从行为倾向看多数人持负面态度。
  以往的研究关注的是特殊学校教师、修习特殊教育学分的大学生对特殊学生随班就读的态度,或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类别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比较,以及普通小学教师对特殊儿童的接纳态度,而较少关注正承担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工作的普通小学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他们在教学中是否为残疾学生的学习需要选用教学策略,所选教学策略的效果如何,以及教师所需的支持等问题研究得不够。
  
  教师是学校教育中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从分离逐渐走向融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历程中,承担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工作的普通小学教师对残障学生随班就读的态度、在随班就读教学中选用的策略,以及承担随班就读教学中所需的支持等三个问题成为本研究探讨的主要内容。对这些问题的了解有助于教师的培养、培训,以及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并以此推进特殊教育的发展。
  
  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
  
  2.1 样本的选择与分布
  从厦门市思明区21所有招收三类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普通小学中随机抽取n所学校,并选取班上有被相关部门鉴定为残疾学生的任课教师共70人,作为问卷调查及访谈的对象。其中女教师占96%,男教师占4%。问卷回收率为100%。
  
  2.2 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自编,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被试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第二部分为问卷的核心部分,主要涉及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由13道题构成)、教师在随班就读教学中选用的策略(由16道题构成),以及教师承担随班就读教学中所需的支持(采用开放性设计)。
  
  2.3 研究程序
  第一步,编制问卷,时间为2005年2月。
  第二步,设计抽样方案,逐一进行问卷调查,并在完成问卷后就问卷中的问题与教师做面对面的详谈,让老师对问题充分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意见。时间为2005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
  第三步,用SPSS8.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第四步,撰写研究报告。
  
  3 结果与分析
  
  3.1 教师对随班就读与相关人员、相关部门需求关系的认识
  从表1可以看出,第一,对随班就读符合小学教师的需求持认同观点的人数居少数(同意者占7.1%,不同意者占71.4%);第二,对随班就读符合家长的需求持认同观点的人却居多数(同意者占60%,不同意者占7%)。以上二个结果经X2检验,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第三,教师对随班就读符合教育公平思想、随班就读是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及随班就读符合教育发展的趋势三个观点持同意、中立、不同意的人数比例,经X2检验,认同程度的差异不显著(p>0.05)。
  这些数据表明,在教师有关随班就读态度的认知成分中,更多反应的是外部影响,而不是教师内部的需求。多数小学教师认同随班就读是家长的需要、而不是教师自身的需要;从教师对随班就读符合教育公平的思想、符合教育发展趋势观点的认同度及人数的分布情况看,有三分之一教师认同教育公平的观点及随班就读教育改革的趋势。
  
  3.2 随班就读工作对教师及学校管理者影响作用的认识
  从表2可以发现三个初步的结果。第一,有半数的教师不认同随班就读能促进学校管理者的专业成长(不同意者占49.7%,同意者占19%)。第二,有近三分之二的教师认同随班就读会增加教师工作压力(同意者占62.9%,不同意者占16%)。第三,超过半数的教师不认同随班就读工作消蚀教师教学热情(不同意者占54.3%,同意者占14.3%)的观点。以上三个结果经X2检验,同意、中立、不同意观点人数不相等,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第四,就随班就读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一看法,持同意、中立、不同意的人数比例,经X2检验,认同程度的差异不显著(p>0.05)。
  这些数据表明,随班就读教学增加了教师工作的压力,但并不因此而消蚀教师教学工作的热情,反映教师对随班就读态度的情感成分还是正向与积极的。数据还表明,随班就读工作并不必然地促进管理者与教师专业成长。
  
  3.3 随班就读工作对学生影响作用的认识
  从表3可以发现三个初步的结果。第一,半数以上的教师不认同随班就读对特殊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不同意者占57.1%,同意者占18.5%)。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教师不认同随班就读对普通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不同意者占68.5%,同意者占8.6%)。第二,半数以上的教师认同随班就读对特殊学生的社会交往有促进作用(同意者占51.4%,不同意者占24.3%)。以上三个结果经X2检验,同意。中立、不同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