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小学高年级学生应对方式与自我意识、家庭功能的关系

作者:杜红梅 冯 维



  摘要目的:探讨自我意识、家庭功能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应对 方式的影响。方法:应用Pier s 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自编儿童应对方式问卷,对小学 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与其应付方式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自我 意识水平与解决问题呈正相关,与自责、退避呈负相关;小学生家庭功能与其应付方式具有 一定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对积极应对方式有预测作用的因子主要有行为、躯体外貌 与属性、幸福与满足、问题解决和总的功能。对消极应对方式有较大预测作用的因子有智力 与学校情况、焦虑和沟通。结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应对方式与其自我意识和家庭功能存在 着一定相关性。
  关键词小学生 应对方式 自我意识 家庭功能
  分类号B844.1
  
  1 前言
  
  应对(coping)是指个体处于应激环境或遭受应激事件时,为平衡自己精神状态所做出的认知 或行为上的努力。应对方式则是个体在压力情境中意在减轻压力影响而采取的策略或行为 [1]。目前,国内外关于应对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有一种过程——特质研究取 向。该理论认 为应对方式是人格特质、个体差异和应激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并着重研究不同人格特质 的个体在不同应激情境下的应对方式,探讨人格特质与情境因素在应对中的交互作用 及在应 对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个体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变化和发展。另有研究表明,人们采取的应 对方式与其性别、年龄、人格特质和以往经验有关[2]。而自我意识是人 格结构的核心部分, 它在人格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整个心理的发展,通过测查个体的自我意识可以预测 其应付方式。
  另外,个体的应对方式与其所拥有的应对资源密切相关。应对资源是影响个体采用何种应对 方式的重要因素,可概括为生理资源(如健康状况)、心理资源(如人格特质、自尊、人际交往 技能)、环境资源(如社会支持)[3]。家庭便是个体应对中重要的环境资源之一,家 庭在儿 童行为形成中的功能和作用,是其他资源所不能替代的,是非常重要的。而家庭功能是指家 庭对家庭成员生存与发展所能起到的作用。以往的研究表明,家庭功能与家庭系统中的相互 作用对儿童的个体成长和社会化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家庭的基本功能为家庭成员的生理、 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3]。青少年阶段心理发展水平 尚处于从 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如果心理与生理发展不平衡,很容易产生行为问题,所以家庭功 能对青少年形成正确的行为方式非常重要。目前,应对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大学 生、中学生或其他一些人群,对小学生研究较少。本研究主要探讨小学生应对方式与其自我 意识、家庭功能的关系。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四川省乐山市的3所普通小学随机抽取5、6年级的612名小学生。每个小 学分别在5年级、6年级各选 2个班级,对其所有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 男生298人,女生314人。受测者年龄主要在11-1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2.06±1.04岁。发放问卷共612份 ,回收有效问卷 601 份,回收率为98.7%。
  2.2 研究工具
  ①自编儿童应对方式问卷:结合小学儿童的特点编制初始问卷(问卷参考以前应对方式问卷 的文献[4]),请专家对其表面效度进行了评估,经160名五年级小学生一个月后重 测,重测 信度系数r=0.7823。各分问卷的信度系数在 0.65-0.83之间,表明信度较好,其内容效度也 是可靠的。根据重测结果修改问卷,最后问卷包括26个条目,共分六个维度,解决问题、自 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评分方法:“是”得1分,“否”得0分。②家庭功能评定 量表 (FAD)[4],该量表有60条目,由7个分量表组成,分别评价7个不同的家庭功能特 征。评 分方法:“很像我家”= 1,“像我家” =2,“不像我家” = 3,“完全不像我家” = 4。 对不健康的条目,其评分为实际得分。该量表的60个项目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2 ,表明信度较好,其内容效度也是可靠的。③PiersHarris 儿童自我意识量表[4]。该量表有 80个是非题组成。分为6个分量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 幸福与满足来评价儿童的自我意识状况。该量表重测信度为0.81,Cronhach的а系数为0.61 -0.75,各因子内部一致性较好。量表与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Achenbach教师报告表、 智商、学习成绩均有较好的相关,表明量表内容效度较好。
  2.3 研究程序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由研究人员将被调查的学生集中,一并发放3份调查表, 每填一表休息10分钟,填表前实施统一的指导语,并要求其独立完成,问卷采用无记名形式 。
  2.4 数据处理
  所得数据用统计软件包SPSS11.5进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应对方式不同的学生自我意识水平的差异检验
  以常模规定自我意识水平总分作为筛选标准, 得分低于或等于第30百分位(相当于粗分46) 为低分组(N1), 得分位于第30百分位至第70百分位之间(相当于粗分46-58)为正常组(N2) 。比较正常与低分两组自我意识状况,结果如表1。
  表1显示,N1组与N2组在应对方式的各个因子上,除了解决问题、自责、和退避上差异显著 (p<0.01),而在其他因子上差异不显著。
  
  
  由表2可知,自我意识中的行为除了与应对方式中的合理化相关不显著,与解决问题、求助 显著正相关,与自责和退避呈显著负相关。智力与学校情况、解决问题呈显著正相关,与退 避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因子相关不显著。躯体外貌与属性与解决问题和自责相关 显著,其中与 自责呈负相关,与其他因子相关不显著。 焦虑除了与幻想显著相关外,与其他因子相关不 显 著。合群与自责呈显著负相关。幸福与满足与解决问题相关显著,与自责呈显著负相关,与 其他因子相关不显著。自我意识总分与解决问题呈显著正相关,与自责和退避呈显著负相关 。
  
  3.3 家庭功能(FAD)与应对方式的相关
  
  
  如表3所示,FAD中的问题解决除了与应对方式中的合理化和幻想相关不显著,与其他因子都 呈显著相关,其中与自责和退避呈负相关。沟通与解决问题、求助和退避相关显著(与退避 负 相关),与其他因子都相关不显著。角色与幻想显著相关,情感反应与解决问题和求助显著 相关,情感介入与解决问题显著相关,而与其他因子相关不显著。行为控制与应对方式各个 因子均相关不显著。家庭总的功能除了与应对方式中的幻想和合理化相关不显著外,与其他 因子均相关显著,其中与自责和退避负相关。
  3.4 自我意识对应对方式的回归分析
  根据应对方式量表的编制,以“解决问题—求助”两种应对方式为积极应对,而“退避—自 责” 两种应对方式为消极应对。然后,分别以积极应对和消极应为因变量,以自我意识各相 关因子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由表4可见,自我意识中影响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的因子 各不相同。对积极应对方式具有较大预测作用的因子主要有行为、躯体外貌与属性和幸福与 满足。对消极应对方式预测作用较大的因子有智力与学校情况和焦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