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特殊学校校长最关心的教师绩效评估问题分析

作者:赵德成 夏 靖



  摘 要 为了解特殊学校校长在教师绩效评估实践中所关心的具体问题,采用开放式问卷和焦点小组讨论两种方式,对30名特殊学校校长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当前特殊学校校长最为关心的具体问题主要有“评估指标难以操作和量化”、“评估指标没有照顾不同岗位工作性质的差异”、“评估没有能从实质上激励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等。建议特殊学校将绩效评估目的主要定位于促进教师发展,基于工作分析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并在评估过程中注重多主体的参与。
  关键词 特殊学校 校长 教师绩效评估
  分类号 G760
  
  1 问题的提出
  
  绩效评估(Performance Appraisal)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事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学校管理学等不同学科共同关心的问题之一。它是一种正式的、结构化的系统,通常依照一定标准或指标,对每一位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表现及工作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以考察员工对组织的贡献程度及其未来发展潜能(蔡聪泳,2002[1];曾晓东,2004[2])。绩效评估对员工个人发展与组织绩效改进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李匡云,2007)[3]。在个人层面上,绩效评估可以促使员工进行自我反思,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分析各种问题形成的症结,并通过自我生涯规划,制定新的目标,选择新的发展策略,不断提高工作绩效和专业水平。在组织层面上,绩效评估有助于组织从整体上诊断员工工作状况,发现问题并分析原因,逐步形成有针对性的员工开发方案或员工激励计划,促进组织的改进与革新;另外,组织还可以将绩效评估的结果作为员工聘任、转岗、奖惩、晋升等人事决策的参考依据,有效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新陈代谢”。
  具体到特殊学校管理领域,绩效评估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学校可持续发展无疑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一直以来受到管理者以及各种利益相关群体的广泛关注。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充分借鉴普通教育领域有关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许多特殊学校在教师绩效评估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尝试开展学生评教,但同时也遇到一些亟待深入讨论和解决的问题。
  校长是特殊学校设计与实施教师绩效评估方案的主导力量,校长对当前教师绩效评估实践问题的认识与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所在学校未来绩效评估的走向。通过调查研究明确当前特殊学校校长最关心的教师绩效评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并努力寻找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借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第三期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高级研修班之机,我们面向来京参加培训的特殊学校校长开展了一次小型调查研究,了解他们在教师绩效评估实践中最为关心的问题。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来自北京、上海、吉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 河南、江苏、江西、湖南、湖北、贵州、四川、云南、重庆、福建、浙江、甘肃、宁夏等20个省(市、自治区)的30名特殊学校校长参与了本次调查研究。其中兼任党支部书记的正职校长13人,不兼任党支部书记的正职校长15人,副校长2人;男校长17人,女校长13人;来自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16人,来自聋哑学校的校长9人,来自培智/启智学校的校长4人,还有1人来自兼有特殊学校与普通学校的综合学校。
  
  2.2 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分两个步骤进行。我们先组织30名特殊学校校长完成一份开放式问卷。问卷只有一道题目,要求校长报告他们在教师绩效评估实践中最困惑、最关心、最希望获得专家支持的问题是什么,所列举的问题不超过三个,并做简要分析。问卷回收之后,我们主持开展了为时45分钟的焦点小组讨论,校长们聚焦于教师绩效评估实践,提出自己最关心的问题,并对问题的性质与原因进行分析与讨论。考虑到现场录音可能引发校长们的焦虑,我们仅采用现场笔记方式记录下校长的发言要点。
  
  2.3 数据分析
  对开放式问卷调查所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初步分析之后,经讨论形成一个编码系统,将特殊学校校长报告的最关心问题分成评估内容与指标体系(评什么)、评估主体(谁来评)、评估方法与工具(怎么评)、评估结果表达与使用、其它等5个主要类目,每个主要类目又进一步区分为3-7个次属类目,赋以不同的代码。接下来,由一名研究者对所有校长的问卷按顺序进行编码,由另外一名研究者对编码进行复核,有分歧之处经两人讨论后决定。最后,采用SPSS13.0软件对编码后的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
  对焦点小组中校长们的发言记录只在讨论结束之后作了必要的整理,未作进一步的数量化分析。
  
  3 研究结果
  
  开放式问卷和焦点小组讨论使我们对特殊学校校长关心的教师绩效评估问题形成了比较深入的认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3.1 整体情况
  开放式问卷要求每位校长列举自己最关心的教师绩效评估问题,最多不超过3条,最后30名校长实际提供了88条意见,其分布情况见表1。在5个主要类目中,“评估内容与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与工具”方面的意见数最多,都是29条,分别占所有意见数的33.0%;“评估结果表达与使用”方面的意见数也不少,有23条,占26.1%;“评估主体”和“其它”方面的意见数较少。这一方面反映了特殊学校校长在教师绩效评估实践中所关心的问题主要分布在“评什么”、“怎么评”和“评估结果怎么使用”等方面,同时表明在多种评估主体参与方面,特殊学校的改革力度较小,有关问题尚未引起校长们足够的关注。
  
  
  3.2 校长们关心的具体问题
  采用频数统计方法,进一步分析每一次属类目中校长的提名人数及其所占总人数的百分比,结果见表2,从中可以发现当前特殊学校校长们最关心的具体问题到底是什么。表2显示,有20%及其以上校长提名的问题或困惑共有5个,依据提名人数由多至少排列,分别是:①评估指标难以操作和量化(12人,占40.0%);②评估指标没有照顾不同岗位工作性质的差异(9人,占30.0%);③如何评估教师的“绩”(8人,占26.7%);④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7人,占23.3%);⑤评估没有能从实质上激励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6人,占20.0%)。
   “评估指标难以操作和量化”排在第一位,是特殊学校校长最为关心的问题。多位特殊学校校长声称,普通学校的教师绩效评估可以依据学生参加区域性统一考试所取得的成绩(分数),而特殊学校不同,无论是智力落后学生,还是聋生或盲生,都没有区域性统考,只有学校自行组织的考试。加之,不少校长(5人,占16.7%)反映,特殊学校通常没有平行班,即便有,也由于特殊学生个体差异较大,使考试成绩缺乏可比性,不能作为评估教师绩效的依据。所以,特殊学校教师的绩效评估很难找到合适的指标来量化,如何找一些量化指标客观公正地衡量教师工作绩效,成为校长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有校长指出,评估指标难以操作和量化是普通学校与特殊学校共有的问题,许多“软东西”(如敬业精神、教学态度)都难以进行量化评估,希望获得具体的专业支持。
  
  提名人数排在第二至四位的问题:评估指标没有照顾不同岗位工作性质的差异、如何评估教师的“绩”以及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尽管不属于同一主要类目,但实际上都与“评估内容与指标体系”相联系,关注的都是“评什么”的问题。校长们希望通过理论分析、实证研究或专家引领,逐步构建一套能客观评估教师绩效的指标体系。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多位校长(9人,占30.0%)指出,现行绩效评估体系中没有充分照顾任课教师、保育员、后勤人员等不同岗位工作性质的差异,通常使用概括化的指标进行评估,导致某个群体感觉不公平,个别学校甚至出现不同工作群体之间相互抱怨的情况。由于绩效评估通常与激励方案直接联系,这种被认为不公平的绩效评估系统,往往导致教职员工整体工作士气的下降。因此,他们希望设计一套基于工作分析、反映不同岗位工作职责与要求的、非大一统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