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视障人员考试平台开发及其学生试用探究

作者:安俊英 周华丽 付百文 贾 昊



  摘要 为有效解决视障教育师生在学习评价与反馈上遇到的困难,在现代特殊教育观念指导下,运用缺陷补偿原理,开发了“新特视障人员考试平台”。该平台全面考虑视障学生考试工作的实际情况,为视障教育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量身设计,使盲生、低视生和视觉正常生同试卷同场考试成为可能。研究者组织肓生试用了该平台并进行了问卷调查,在统计分析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1、系统的功能和操作方式,较好满足了盲生和低视力学生的不同需求;2、两次试用后,所有学生都接受并喜欢这种通过计算机平台进行考试的方式。
  关键词 视障 考试平台 开发
  分类号 G761
  
  1 开发视障人员考试平台的背景与目的
  
  随着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的长足发展,视障人士得到更多受教育机会,视障生可以在盲校就读、也可以随班就读。随着国家单考单招政策的出台,以及国家对残疾考生高考政策的进一步放宽,全社会给予了残疾考生更多的人文关怀,使得越来越多的残疾考生实现了大学梦。但视障生因其视力障碍,缺少了获取信息的一个最重要的渠道,因此在完成学业方面遇到更多困难。特别是在学习结果评价和反馈方式上,视障学生及其教师都面临很多困难。
  目前比较主流的测验与考试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师生一对一口头问答,这种方式耗时长,效率低,不适合大规模正规考试。二是使用盲文、大字等特制试卷,有时还提供磁带试卷作辅助,这是目前国内视障生大规模正规考试的主流方式,缺点是:考前教师要根据学生视障程度准备多种形式的试卷;考试时学生写盲文或答大字体试卷很吃力;考后判卷时,教师的盲文水平和学生字迹的清晰度,一定程度上影响成绩判定的准确性。三是简易的计算机语音试卷,即最近在国内成人考试中出现的计算机语音软件加WORD文档试卷的新型考试方式。这种方式采用了语音软件帮助学生听题,学生通过键盘录入正常文字,教师可按正常学生试卷批阅,因此受到师生欢迎。但是,计算机语音软件和WORD文档的结合,仍有不少问题。学生答题过程中容易因误操作而改变试题顺序甚至内容,且在题目查找和定位方面很不方便;教师批卷时要逐个打开学生试卷文档批阅,工作量大。三种方式共同的缺点是考试成本高,给特殊教育院校和机构带来沉重负担[1]
  目前,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语音处理技术等的视障学生考试软件还不多见。在国外,有一些视障学生使用的软件,如Teacher's Pet[2],但很多都是练习或测验软件,功能相对简单,不能用于我们通常的正规考试,因为国内的正规考试如学校的期中、期末、升学等考试,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相对固定和相对严格的要求。国内视障学生考试使用的软件更是少见,到目前为止,可以检索到的只有两个,一个是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考试系统”,另一个是新近出现的山东烟台的“清毅校园考试系统”[3],清毅考试系统实现了视障人员在计算机上的常规考试,但没有主观题的评判,出卷方式还视障人员考试平台开发及其学生试用探究/安俊英 周华丽 付百文 贾 昊 不够灵活。自2002年开始,我们依托相关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逐步开发了一套有计算机语音技术支持的计算机考试平台——“新特视障人员考试平台”(简称“平台”),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4-5],并已在一些特殊教育院校进行了试用,效果良好。
  
  2 视障人员考试平台的设计思想与主要功能
  
  2.1 设计思想
  平台在设计过程中,应有助于构建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密切结合的开放式特殊教育体系,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技术服务生活的理念[6],针对视障教育特点量身设计,全面考虑视障学生考试工作中学生、教师和教务部门的需求,为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4]
  平台面向学生的功能应充分运用缺陷补偿原理,借助计算机主流数据库系统和前台开发工具,利用市场主流语音读屏软件,以键盘操作为主,通过语音给予及时引导和反馈,以利于盲生使用;并以简单的界面和鼠标操作,方便低视力学生[5];在平台面向教师和教务功能设计中,应充分体现现代特殊教育的新理念,为承担视障学生教育任务的正常班级和特殊教育班级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临床支持技术与手段,充分考虑教师考前、中、后各项工作需求和教务部门管理的需要[6]
  2.2 平台构成与主要功能
  该平台由教务、教师、学生三个模块组成:学生模块旨在帮助视障学生自主、自如地在计算机上考试,在操作方式、操作方法、流程控制、信息提示和信息反馈等方面,充分考虑了视障人员的特点,使视障人员易学易用、操作简捷、反馈及时准确、控制自如;教师模块旨在帮助教师根据视障学生特点,做好试题管理、试卷生成或导入管理、发卷、试卷回收、考卷评判与分析等工作;教务模块则旨在方便教务人员进行学生与教师信息管理、答卷管理、考试课程成绩统计与分析、成绩查询及报表输出等功能[5]。考试平台框架图详见图1。
  
  
  3 平台试用与学生调查
  
  为进一步了解系统的适用性,我们组织针灸推拿学本科专业的视障学生,就《方剂学》等课程进行了试用,并针对试用的视障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便为平台推广和升级换代提供依据,使之更好满足视障人员需求。在第一次试用基础上,我们即时发放了调查问卷,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2份。根据问卷分析结果,增加了菜单操作,而后组织这些视障学生再次使用了改版后的平台,即时发放了新调查问卷,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2份。问卷所得数据用SPSS13.0进行了统计处理,并得出如下有益结论:
  3.1 平台设计了两种操作方式,较好满足了盲生和低视力学生的不同需求
  在平台开发之初,希望保护视障学生的残余视力,因此,计算机系统功能主要通过快捷键方式实现,学生只要记住快捷键,熟悉键盘,就可以快速操作。但第一次试用和调查发现,视障学生对菜单方式也不排斥,因此在改版时,所有功能都增加了菜单操作方式。经第二次试用和调查发现,效果很好。盲生更喜欢快捷键方式,低视力学生则更习惯菜单操作方式;也有学生根据不同需要,交叉选择两种方式。因此,视障学生考试系统兼顾两种操作方式,是更人性化的设计。
  3.2 筛查出系统常用功能,较好顺应了盲生和低视力学生的不同习惯
  通过统计分析,筛查出视障学生最常用的计算机功能,如登录、翻大(小)题、选定(全部、未做、标记)题目、保存答案、交卷等,除登录、客观题选答案、进主观题答题区没有菜单外,均进行了快捷键和菜单双重方式,经试用与调查,学生对常用功能的满意程度见下表:
  
  3.3 设计了人性化辅助功能,较好满足视障学生的个性需求
  平台设计了进入菜单、进Word文档、选答案、大题标示、浏览题目(大小题及选项)以及供低视力学生选用的菜单变大字体等。学生可视需要和习惯自行决定是否选用这些功能。
  此外,平台也设计了一些辅助功能,如实现版本信息、操作提示、实现试卷提示信息等,尽管学生第一次试用结果表明他们较少使用这些功能,但平台还是以两种方式进行了功能实现,以体现功能的完整性与人性化。
  3.4 经两次试用,所有学生都接受和认可了通过计算机平台进行考试的方式
  学生第一次试用后认为通过平台考试比常规考试方便的人数达到65.6%,而认为差不多的学生为15.6%,选择不如传统考试方式的只有11.1%,说明:绝大多数学生能接受和认同计算机考试系统,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对平台的整体功能表示满意;第二次改版后感觉方便的学生增加到70.6%,其余29.4%的学生则认为与传统考试差不多了,说明:所有学生在经过两次试用后,已全部接受和认同计算机考试方式,而且对平台整体性能满意的学生人数也增多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