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血型对于人类究竟意味着什么?

作者:王建强











  人类任何遗传都有其合理性,这是千百万年以来人类进化的结果,血型也不例外。
  
  血型的发现
  
  很久以前,虽然有很多人已经认识到血液对于人的生命的重要性,但却不知道人类血液还有型别之分。因此,曾发生过许多因输血而致死的悲剧。直到1900年,血型的医学奥秘才被奥地利维也纳大学一位名叫兰德斯坦纳的病理学家所揭开。
  兰德斯坦纳从实验结果中得出不同人之间血清和红细胞出现凝聚反应的内在规律:每个人的血清和自己的红细胞相遇,都不会发生凝聚;而不同人的红细胞和不同人的血清相混,则可以出现凝聚或不凝聚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据此,兰德斯坦纳大胆地宣告:人类存在着三种血型。他认为不同血型红细胞和血清相混产生的凝聚反应,就是致人死亡的输血反应的秘密所在。因为相同血型的血液相混不会发生凝聚,因此只需在相同血型的人之间进行输血,就不会导致致命的输血反应。从此,临床输血才步入科学的轨道,人类的血液才发挥出救护生命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1902年,兰德斯坦纳的学生狄卡斯德罗对155个正常人重复了兰德斯坦纳的血清和红细胞交叉凝集试验,结果发现,除了兰德斯坦纳报告的3种血型之外,还存在着第四种血型,这种血型被兰德斯坦纳忽视了。这第四种血型的红细胞,除了对自己的血清栢遇不发生凝聚以外,对其他人的血清都发生了凝聚,这就是AB血型。
  1907年捷克医生杨斯基总结归纳了这四种血型的相互关系,推进了输血程序的科学发展。后来为了避免命名的混乱,国际上又统一对4种血型命名,分別确定为O型、A型、B型、AB型。
  1927年,兰德斯坦纳与美国免疫学家菲利普·列文共同发现血液中的M、N和P因子,促进了MNSS血型系统的发展。
  Rh是叵河猴(Rhesus MacacnJs)英文名称的头两个字母。1940年,兰德斯坦纳和英国医师威纳在做动物实验时,发现叵河猴和多数人体的红细胞上存在Rh血型的抗原物质,故而予以命名。凡是人体血液红细胞上有Rh抗原(又称D抗原人)的,称为Rh阴性,从而比较科学完整地解释了某些多次输同型血而发生的溶血症问题。这样就使已发现的红细胞A、B、O及AB四种主要血型的人,又都被划分为Rh阳性和阴性两种。
  现在医学家已知道了270个公认的血型抗原。这些抗原大部分归类于29个血型系统中,但最重要的还是ABO和Rh系统两类血型系统。在我国,Rh系统是仅次于ABO血型的另一个重要的血型系统。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人群中Rh阳性占99%以上,因此在一般临床输血中较少发生Rh血型不合问题。但在某些少数民族人群中,Rh阴性的人较多。
  
  血型的演变
  
  德国哥廷根大学数理统计学著名的血型研究者F.贝尔斯泰教授说:“原始时期的类人猿都是O型血,后来突然相继变异为A和B两种,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初仅有的O型血分裂出A型和B型”。A型与B型的结合产生出新的O型、A型、B型和AB型。
  1980年穆舜英发掘出一具女性干尸,一般称“楼兰美女”,距今约有6000年的历史,科学测定该女子血型为O型。测定出古人遗骸的血型,对于研究人类社会的进化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人类血型演变分为三期。一是O型期,大致为原始社会(上古);二是A型、B型期,大致为奴隶社会(古代);三是O型、A型、B型、AB型期,大致为封建社会(中世纪)。 一般来讲,O型期结束得早些,文明出现新的时间就会提前。作为人类始祖的非洲及美洲、大洋洲等一些国家的O型期特别长,从他们那里走出的人类在遥远的东方和北方早已结束了O型期,出现了A型和B型,产生了新的思维文明。有可能是受地理环境的影响,留在原居住地的土著居民比其他地域的人们晚了两千年左右,最终才以血的代价结束了O型期;O型期的O型人没有经过A型与B型的分裂合成,是原始人,其智力、能力与现代O型人绝不可同日而语。现代的原始人的保守程度相当惊人,如果不与现代人结合产生新一代,光凭自然变化其时间会相当漫长,他们也不会轻易溶入现代社会。
  A型和B型期是两极尖锐对立时期,B型对事物的无差別对待表现为对人与工具、牲畜一样看待的残忍,A型讲究礼俗而形成的森严的差別制度表现得非常充分。
  一般来讲,进入中世纪是人类血型系统完善后的产物,这一时期的哲学、文学会有大的飞跃。这是人类血型演变规律对人类思想影响的同现。
  
  人的心理活动有规律吗?
  
  人的生命运动包括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几千年来,人类对生理问题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经验,特别是现代人类学、医学、生物工程的发展,更使人们对生理活动的认识有了突飞猛进的跨越,从不同生理系统到各个器官的运动规律,可谓尽数掌握;相对于人们对生理活动的了解,目前我们对心理活动的认识却少得可怜。科学心理学诞生一百多年来,几代心理学家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但是,人们对心理活动现象的描述并未触及其规律、本质。人的心理活动应该也是可知的,是有规律的,并且这个规律也是物质的、先天的,它与生理活动规律一样,也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人类有五大基本遗传:人种、民族、性別、血型和激素。长期以来人们观察到的前三种遗传对人的生理现象影响最大,而血型和人的性格、气质有关(知道激素作用的人更少),但由于许多心理学家只是从统计概率中总结出一些现象,而无法说出个中真正原因,因而并不被广大心理学界所认可。在民间,人们将其与星座、属相、占卜等混为一谈,血型在心理学中的声音就更加微弱了。一件事如果能被反复证明达到40%以上概率就值得去研究。血型为什么总与人的性格有关呢?有没有科学道理,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们现在的研究就是要从现象发现本质,从表面联系找出内在规律,彻底揭开血型心理之谜。
  人有200多种体细胞,血型基因在其中都有可能发挥作用,比如影响人的体质(这里不做具体分析)。血型基因的真正作用是在大脑细胞中的表达,影响人的心理特征。“血型”在这里只是一个代名词、符号,准确地说(就其根本的作用而言)可以叫做思维基因、心理基因。认识到血型基因决定人的心理特征称得上是一个惊天的发现,它将一举破解长期以来人们对自己心理活动的种种猜测。
  血型基因的根本意义在于表达人类心理活动的“操作系统”——基本思维方式。基本思维方式是指人自然的、习惯的、必然的和不可抗拒的思考问题时的路径、过程和形式。人类基本思维方式只有四种:推理、因果、发散和聚合平衡。
  几十年来人们在观察各种现象中总结出釆,O型人是推理陸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