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有理不一定合理

作者:赵玲玲











  每一时代都有其流行,有其习以为常的思考习惯,当此习惯成为自然,大家都认为必定如此的时候,它可能就是我们错误的根源。因此针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视为当然”的思考做一反省,以此作为来日思考的依据,是绝对有必要的。
  
  “理”的不讲理和“有理”取闹
  
  我们摆脱了上帝给我们的限制,摆脱了自然界给我们的限制,可是却把自己推到别人自由发明创造出来的理论中受其限制,而且是心甘情愿的。
  今天谈某一件事时,动不动就是美国式、英国式、德国式,好像除了这些“式”外,我们统统都不可以是,所以形成自己的“式”就不对,只要我们的情况跟人家不同,就值得检讨了,此种强制的力量非常可怕。他说要拿出一套,而这一套是别人已经做过的那一套,那一套就一定是对的。此思想本身的强制意味,远比神权、君权还要厉害,这是假借理性之名说出来的,强调“我有理”、有“张三告诉我的理”、“李四告诉我的理”。
  根据爱因斯坦所提出的,科技精神为“人类智能的自由发明”。这是科学的第一个原则。第二是用纯粹的思想去攫住实在,是爱因斯坦在1931年演讲时特别提到的。我把爱因斯坦的话作为演讲依据,大家就能接受。那还不是他的发明?还不是我必须要以他为基础?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强调的“自由”发明,可是我的“自由”前提已被限制了,在后面发挥的一大堆自由,还是在有限的范围内,这种自由仍然不是自由。
  由于这个原因,人类智能发展出来的思想理论就产生某种强制性,这种强制性又可进一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被认为是当然的,电脑的程序被认为是当然的,所以当电脑与人脑在算术中算出来的结果不一样,人家一定相信电脑,而不相信人脑,为什么?因为有强制性在里面。
  专家告诉我们房间的规格是三房一厅、厕所在中间,你会认为很理想,当你觉得不太好时,旁人会笑你根本赶不上时髦,连时代潮流的思想都不知道。所以提出很多理由作为证据时,就变成非如此不可,这份强制性造成机械式的操作,残酷地抹杀了生命的自主性。五个手指拿出来都不一样,哪有完全一模一样的人?哪有完全一模一样的情况与环境?怎么可以一套理论就全部必然如此,非如此不可?我们应该注意生命的自主性,亦即重视自然的环境,重视自然的生命。
  比如台湾的基隆河应不应该截弯取直?专家会拿各地方的河来比较,但是人家的河跟基隆河不同,他们有没有基隆河的习性:台风一来就暴涨,台风一过就干涸见底?如果习性不同,怎能相提并论呢?拿出许多理论模式,作为强制性的理由,要求别人必须如此,这种情况完全疏忽了环境中的变化性和自主性,如此情况下虽然有理,却不见得合乎实际。
  正因为这份强制性,带来了“理直气壮”,气壮之后就变成“当仁不让”,所以“不仁厚,不宽容”就变成“必然”。“你不照我的意思做,就是不讲理”、“你不照我的意思做,就是不尊重道理”,因为我就是那个“理”,假如一个人觉得自己没有“理”时。气不会太足。气不足,许多暴动式的行为就不会发生。在理亏之下,没有人还会勇往直前。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理,可是忘了反省这个“理”本身到底是否真正合乎客观事实,这一点是在科学的精神慢慢形成强制之后造成的。
  举例来说,20世纪初的时候,由于当时整个世界的社会环境条件都不太好,所以那时采取强制性的生产,强调增加生产。近些年来,新的经济学理论则是强制性消费,美其名曰“消费意识抬头”。过去没有人消费吗?那生产的东西都到哪里去了?不是到今天才有人消费,“消费意识抬头”是告诉我们:一定要消费,非消费不可。事实上,有很多生活中的现实,逼迫你非消费不可。
  像我最近买了一台美国产的洗衣机,厂商告诉我买此型洗衣机,一定要买美国的洗衣粉,令我纳闷不已。他说,台湾地区的洗衣粉是高泡沫,低效能(当时尚未生产这类洗衣粉),美国的洗衣粉则是低泡沫,高效能。我说泡沫高低没啥关系,有泡沫比较好看。他说这种洗衣机脱水是从四方脱水,所以泡沫过多会冒出来,因此一定要低泡沫、高效能的洗衣粉才行。如此强迫非买他的洗衣粉不可,要不然就不要买这种洗衣机;看在洗衣机的功能不错的份上,就要买附带的洗衣粉。
  我很生气,又无可奈何,为了省时只好被迫买他的洗衣粉。洗衣粉一包500元台币,真贵。他还说洗衣粉每次有一定用量,一桶大约一个半月要用完,没用完会自动氧化坏掉;人口少想省一点都不行,若家里人口少只有自认倒霉,这就是强迫性消费。
  强迫是这一系统的基本原则,看起来很理性,实际上它是用理性来强迫你,让你非接受不可;强制性与强迫性,造成了生活上“不仁厚、不宽容”的缺点。
  想要用思想去抓住实在,抓得不好则是思想曲解了实在,最后变成用思想来强制实在。在人的思想系统中,觉得这样有理,所以实际的情形,就必须照着人思想里设定的秩序,按部就班地发展。因此,思想强制了实在,扼杀了实在本身自然的发展,这是在科学状况下所产生的第二种情况。
  由于曲解实在,由于进一步强制实在,到最后的扼杀实在,造成否定实在的结果,所以今天的人,常常对人生觉得无望,对自己的环境觉得不满意,对自己所遭遇的许多客观的事实有太多的不满,永远用自己的“理”来叙述客观事实这里不对,那里不是,未照我的逻辑系统发展,因而造成否定实在的结果。由于失落了实在,就产生了虚无感,所以我们常感觉人生很虚幻、环境本身是一场空;常让人觉得什么都没有照应该的状况发展,可是“应该”的本身,却是我理性当中的想法,于是一切都被否定,无一可取之处,人活在其中,自己也觉得有种厌恶感。
  同样一个事实,不同的思想就可以今天肯定你成功,也可以明天肯定你不成功;思想天天在变,那些实际的东西都被视为假的,是跟着思想跑的,毫无意义。所以今天有很多依人诠释的观念,我看这个东西,替它解释,替它当家作主,然后产生的问题是,人家跟我不一样,如此一来就失去标准;标准一旦失去后,恒久性就不存在了;永存性不存在,安全性就没有;有恒性与安全性没有时,人的意义就不见了。所以“无意义一场空”,必然是今天人对人生的一场感觉。实际上,不应用思想来攫住实在,而应让实在本身说话。
  成功的人觉得无意义,失败的人觉得更无意义,所以大家碰在一起时就是无意义,无力感与无奈感太多了。因此,罗素有句话说:“你即使有再大的成就,最后也要跟宇宙同归于尽。”当然这句话说出来后,人实在就没有太大意义了,所以这是很可怕的观念。
  当一个人不自觉地拿着被迫依循的思想理论去观察、评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