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西学东渐的轶闻趣事

作者:周真真











  电影是怎样传入中国的
  
  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皮辛大街首次放映电影,人们将这一天定为电影的诞生日。1896年,电影就传入中国。最早来中国放映电影的是一们美国商人,此人的姓名,一说雍松,一说詹姆士·里卡顿。从1896年到1898年,他先后在上海福建北路唐家弄的徐园、泥城桥下的奇园,以及天花茶园等处,短期放映美、法等国的短片,如《俄国皇帝游历法京巴里府》等,并在当时《申报》上刊登电影广告,引起轰动,上海滩报纸给予了绘声绘色的报道。当时观众发现,这种西洋的新发明,与中国古老的皮影戏很相似。于是,人们就自然地把这种艺术形式叫做“影戏”或“活动影戏”了。但由于它放映是用电作光源的,故又称作“电光影戏”。此后,就慢慢简化成“电影”了。
  电影最初多在茶馆、酒接放映。1899年,西班牙商人加伦白克带了一台简陋的电影放映机和几本电影的残旧片断来到上海,借当时四马路的“四海升平楼”茶馆的一角首次放映。内容是高山、流水、火车飞奔、轮船行驶、大火烧、人物鸟兽的新闻片和风景片,大部分是法国百代公司的出品。每场放映十几分钟,每位观众收50文铜钱。不久,他换了八本完整的短片,迁移到虹口乍浦路口的跑冰场放映,门票涨到铜钱100文,生意十分兴隆。但时间一长,讽,众看厌了,只好停演,最后盘给了西班牙商人雷玛斯。
  清廷内也曾放过电影。1904年,慈禧太后七十寿辰,英国驻北京公使送了她一架放映机和几套影片祝寿,不料只放映了三本,摩电器就炸裂了,把老佛爷吓了一跳,清宫从此不准再放映电影。1905年,出国考察的端方带回一架放映机,但在宴请宾客时,电影机又猝然爆炸,将担任电影说明的何朝桦通判等人炸死。因为这两次事故,王公大臣们都认为电影不吉利,但在民间,电影的放映却日渐增多。
  雷玛斯1904年来到上海放映电影,他借四马路的“青莲阁”茶馆楼下的一间房子,设了一个影戏部。影戏部的门上挂着黑布门帘,门外贴有红纸广告,还雇了中国人站在门口收票和吹打洋鼓洋号,以招徕观众。他不断更换新片,同时演出魔术,入场券高达每位120文,满20人就放映一场,营业始终不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才停业。这是当时外国人在上海放映电影时间最长的一家。
  1908年,雷玛斯又在虹口乍浦路的一块空地上,用铅皮搭起一座可容250人的“虹口大戏院”,首映的一部影片叫《龙案》,这是上海专业电影院的开始。同年,他又在北四川路海宁路口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维多利亚大戏院”,这是上海第一座真正的电影院。此后,外国人在上海开设放映电影的戏院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外国的一些制片公司也派人到中国拍摄影片。1896年,美国缪托斯柯普公司拍摄了最早以中国为题材的纪录片《李鸿章在格兰特墓前》。1898年,美国汤姆斯·爱迪生公司派遣一名摄影师来到上海,拍摄《上海警察》和《上海街景》两部短纪录片,并公开发行放映。1902年,邵醉翁同美国人列文合拍了《慈禧太后》,这是中国历史上中外合资拍摄的第一部影片。
  人们逐渐对电影这种新鲜玩意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有两位青年,便产生了要亲自拍电影的强烈愿望。他们如饥似渴地边学习,边实践。这就是张蚀川(后改名张石川)和郑正秋。1915年,他们同当时来中国拍摄电影的美国人依什尔合作,从另一个美国人布拉士其手里接办了他于1909年创办的“亚细亚影片公司”,并改名“亚细亚中国影戏公司”,这是我国第一家摄制影片的公司。由美国商人出钱和发行、亚细亚公司摄制的第一部影片,就是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这是我国自己摄制的第一部故事片。西医是如何进入中国的
  如吟,西医成为人们日常行医看病的主要方式,早已取己了往日中医的显赫地位。然而,在它初传之时,并未引起人们太多的重视,人们更多的是对它的好奇。
  西方医学是以古希腊、古罗马医学为基础,并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西医作为一门科学,16世纪以后大规模进入中国。
  然而,西医最初走进中国时,不是具体医道的传播,而是以介绍西医的基础生理学知识为主。明末关于这方面的知识,首先零散地出现在一些传教士的著作中。入华的耶稣会士,为吸引更多的中国人人教,对16世纪西方新兴医学特别是比利时维萨留斯《人体的构造》中的人体生理知识给予了一定介绍。1569年,主教加内罗在澳门设立医院,可谓近代西医传入中国之始。利玛窦的《西国记法》则是西方传入中国的第一部心理学著作。汤若望的《主体群征》(1629年刻印)对人体解剖学进行了介绍。更为系统全面介绍人体生理的著作是《人身图说》和《泰西人身说概》。《人身图说》主要论述脏腑、腑潞、溺液、女人自贡、胚胎等内容,共28篇,并附有五脏躯壳图形21幅。《泰西人身说概》上卷叙述人体骨、肉、筋、皮、脉络等15部,下卷阐述总觉司、目、耳、鼻、舌、四体觉司、行动、语言等8部。此外,西方的医疗制度、医院设施、药物药房等内容也,在一些著作中提到。但明末西医的传入只是一个开始,难以被接受。到了清代,西医才开始被应用。
  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前后,康熙因身体欠佳对西医产生兴趣。他对传教士白晋等人讲述的西医中的病因知识及相关的生理学,特别是17世纪法国解剖学家韦尔纳的著作颇感兴趣,指令他的最好的一个画家,专画人体解剖图像,并将中医中的铜人模型与之进行对比,发现铜人模型也有静脉但无动脉和血管。1698年,法国传教士巴多明参考最先进的西医理论,用了近五年的时间将白晋等人的讲稿整理译成满文,编译成《按血液循环理论及戴尼新发现而编成的人体解剖学》。康熙帝对此很关注,但为维护封建礼教未令刊行。此书在丹麦哥本哈根皇家图书馆被发现,1928年以《解剖学诠释》出版。
  西医入华后,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些学者对西医产生了浓厚兴趣,常与传教士研讨西医,行医也兼采西医治病。王宏翰便是第一位接受西医的医家。1688年王宏翰四卷本的《医学原始》集中反映了他所受西医的影响。乾隆时的王清任,也是笃信西医的学者,平素常以未见人体脏腑为憾。1797年,滦州瘟疫流行,小孩死者多且多无棺材。王清任,趁机察看小孩死者脏腑达三十多人,才弄清中国古代医书所绘脏腑与实不符,后著成《医林改错》记述脑髓说,颇多卓见。
  排斥西医者也大有人在。经学家俞正燮出于反宗教情绪,诬蔑中外的脏腑不同,抨击西医。姚莹在《康猷纪行》中讲述天主教源流,也引粤中奏章说习教的人,借此诱淫妇女,取人死后目睛。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