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留守儿童眼中的留守老人

作者:叶敬中 贺聪志











  “家有老,如有宝”,亲子之间天然的血缘联系和亲情使留守老人成为外出子女最可信赖和方便利用的家庭资本。在外出务工期间,由父母来照料自己的房产和田地,或者把自己无法一同带到务工地的子女留给父母照看,成为多数农村外出务工者的理性选择。正是因为这种必然的理性,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之间便有着较之一般祖孙更为紧密的监护关系。
  在劳动力外出非常普遍的农村社区中,研究者随处可见留守老人与留守儿童相依为命的隔代家庭,随处可观察到两代人在生活中互相照顾的场景。在留守家庭中,成员之间对彼此的认识和看法会影响着各自的行为,并进而影响对方的生活世界。那么,同样作为被留守的一个弱势群体,在与留守老人朝夕相处、紧密相依的生活过程中,留守儿童眼中的留守老人是什么形象?他们认为留守老人在子女外出后存在哪些困难,受到哪些影响,有些什么需求?本文将结合“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的相关资料,对这些方面加以阐述。这里所涉及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双方均长期在外务工、被交由留守老人监护的儿童。
  
  对留守老人所受影响的看法
  
  经济支持
  调查发现,被访的留守儿童中,多数认为父母外出务工对祖辈的经济方面能产生有利影响。在这些儿童看来,父母之所以要外出务工,正是因为在家的经济收入很少。“外出能挣到更多的钱,这样能给爷爷奶奶更多的钱”,他们表示祖辈会因为父母经济收入的提高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支持,改善生活条件,并有钱支付医药费等难以避免的家庭支出。
  也有部分留守儿童提到父母的外出使祖辈陷入了经济困境。当父母没钱往家里寄,或者寄钱不及时,留守老人在用钱方面的拮据状况会被孩子尽收眼底:“家里的钱用完了,爸爸妈妈不知道,爷爷就没办法,很为难”,“爸爸妈妈在家时,买东西都是他们花钱。现在都是爷爷奶奶拿钱买东西,爷爷奶奶没有多少钱,常常舍不得买什么”。
  
  生活照料
  生活于同一个家庭内,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在日常生活中有更多相互叠合的交集,子女外出务工给留守老人带来的影响也更容易展现在孩子眼前。被访的留守儿童普遍观察到留守的祖辈在父母外出后日常照料的一些变化,认为父母外出使祖辈能够获得的生活照料和扶助大大减少,生活上因此需要面对更多的困难。
  ——赶集的时候,奶奶只能自己去,爸爸在家,可以骑车带奶奶去,
  ——爸爸妈妈外出会给爷爷奶奶增加负担和麻烦,有时家里会发生一些事情,爷爷奶奶不知道怎么处理,常常叹气发愁。
  ——有些重活干不了时,爷爷奶奶要装着笑脸,拿着自己舍不得吃的东西去求别人帮忙。
  在与留守儿童谈到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时,被访者通常将话题集中在留守老人的疾病照料方面。这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儿童本身很可能没有意识到老人日常生活中的其他照料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监护孙辈的留守老人多数处于低龄阶段,其日常生活照料需求不是十分明显,甚至是掩隐于繁重的劳动负担之中。而当留守老人患病时,老人对他人照料的需求就立刻凸显出来,并且对一些留守儿童的生活也会产生较大影响。有的留守儿童表示,“如果爷爷奶奶生病了,那就是我一个人来照顾,买药、熬药和其他的活都是我一个人来做”。事实上,不少留守老人在生病时往往会依靠留守儿童提供照料和帮助,尤其是空巢和丧偶留守老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儿童的劳动负担。
  从留守儿童的描述里,我们能明显看出留守老人通常是在遇到较为严重的事故或大病时才能获得子女的照料。此时外出子女可能会回来,但更多是未外出子女提供照顾。而在这些特殊时刻之外,留守老人大多只能自己默默承受。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年高体弱的留守老人在日常生活和劳动过程中都存在着很多风险。这也反映出留守老人对日常照料的需求。
  
  精神慰藉
  在留守老人的精神慰藉方面,每个留守儿童都会从自己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外出后祖辈并不孤独。留守儿童之所以不觉得祖辈孤独,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祖辈有配偶、孙辈陪伴:如有的儿童表示,“爷爷奶奶互相陪伴,两个人在一起不会孤独”,“奶奶不孤单,有爷爷陪着,还有我陪着”;二是祖辈每天忙于劳动,顾不上孤独:“爷爷不孤单,每天有那么多事做,他一直都在干活”;三是祖辈会去参与打牌、喝茶、串门聊天等闲暇活动,精神上相对充实:“爷爷会出去打牌,带着弟弟出去打牌,不孤单”,“爷爷奶奶不孤单,爷爷会每天都出去散步,看看新鲜事物”。
  而有些留守儿童则认为留守老人会因思念外出子女、感觉缺少关爱而孤单,并且对自己外出的父母存在很多担忧。当观察到老人流露出孤独与担忧时,有的留守儿童还会通过自己的一些行为宽慰老人。如湖南省岳阳县长坪村一13岁男童,父母均在广州务工,每年暑假他都有机会去广州看父母,但每到这时候他会很矛盾,因为奶奶年纪大了,不能和他一起去广州,但他不想离开奶奶。当问他愿不愿和爸爸妈妈在广州生活时,他说:“奶奶要是能去,我就去,但是奶奶身体不好,不能和我去城里生活,所以我也不想去了。”
  
  劳动负担
  留守儿童所观察到的父母外出给祖辈生活带来的最直接、最明显的变化,或许就是老人劳动负担的加重。大多数被访的留守儿童会提到祖辈在父母外出后劳动负担更加沉重,因为几乎所有的家务活和农活都压在了老人身上。不少留守儿童表示,祖辈因为繁重的劳动负担,经常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劳作上,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和休息,甚至也影响到了老人的健康。如有的留守儿童说,“农忙时,爷爷奶奶要割谷子,还要给那些请来割谷子的人烧洗澡水、做饭”,“我心目中最重要的人是爷爷奶奶,他们为我们做饭、洗衣、种地、插秧、打油菜等,在家里很辛苦”。
  同时,不少留守儿童还意识到了祖辈之所以劳动负担很重,部分原因是因为要照顾自己。这些儿童在父母外出后只能和祖辈一起生活,他们把爷爷奶奶如何为自己做饭、洗衣、接送上学等付出的辛劳记在了心里,“觉得爷爷奶奶很辛苦,因为他们以前照顾自己的孩子,现在又要照顾我们,很累”,“奶奶腿不方便,她要很早起来给我做饭,还要送我上学”,“奶奶想走亲戚都没时间,家里走不开,要照顾我和爷爷”。
  当留守儿童体会到祖辈承受的沉重负担和因照看自己而操劳的不易时,会对祖辈产生一种尊敬、关爱和体恤之情。在问及留守儿童对祖辈有什么要求时,有的儿童表示,“爷爷奶奶已经很辛苦了,我对他们没有别的要求”,“我希望爷爷奶奶少累一点,不要太过于操心”。正是因为理解祖辈的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