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随众性

作者:姚育明











  车停了,上车去。里面几乎坐满了入,却有一只位置空着。空位边上站着一个神情专注的年轻女人,她的肩上挎着一只休闲包。上车的人纷纷抓住把手,自觉地靠边站着。有一个人朝那个空位方向看去,看了又看,最终没有过去。另一个人欲过去,还没到那个空位时停了下来,因为他发现那个站立的女人毫无表情地看了他一眼。他醒悟过来:“哦,位子上有雨水吧?”最后一个胖妇人挤了过去,她走到空位前看了看,抬头困惑地问那年轻女人:“你为什么不坐?”年轻女人笑了笑,没有回答。胖女人从口袋里掏出纸巾欲擦座位,想了想又缩回了手,重新挤到老位置站着去了。
  我有些好奇,难道那个座位有些什么特别的地方吗?站在我边上的人是个多舌的,他对旁边的人说:“那个空位没人坐总归有道理的,好坐的话早被前面的人抢了,还轮得到后面的人?”
  车子过了几站,有人上,有人下,那个座位始终空着。乘客的表情几乎是一样的,判断也是一样的——既然边上站着人,这个座位肯定是有问题的。后来,车里空了一些,我走向那个空位,于是我看到了它。这一看我几乎吃惊,它干干净净的,没有脏物,也没有什么异常的地方。怎么回事?就因为先前站着的那个年轻女人不想坐,于是导致了所有的人不敢坐?
  我心安理得地坐下来,很自然地想起长者对我的教导:什么是主观?什么是客观?再多的人对一事物持同一看法也不能证明它就是客观。是的,生活中更多的是盲从。
  快到站了,我站起身来,几个人急不可耐地挤过来。一个动作灵敏的小姑娘抢了先,她笑嘻嘻地坐在刚才我坐过的位子上,从她的男朋友手上接过那只庞大的洋娃娃,男朋友抚了抚她的头发,一副爱恋的模样。
  车里再也没有空位。一切都很正常。我知道,这位子就循环下去了,它空后就会有人来坐,除非它被污染了,毁损了,否则没有道理让它空着。
  但是,也很难说,如果她走后站在边上的人凑巧也不想坐呢?而后上的人又凑巧全是聪明人呢?
  
  (摘自《手托一只空碗》,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3月版,定价:4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