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中国游客正在涌出国门

作者:吉姆·罗杰斯











  当我写到这里时,中国第一批前往南极的旅行团已经起程了。负责这次极度大胆旅行的旅行社位于广州——个从不下雪的南方城市。旅行社向每人收取1万美元。他们的这次旅行将从阿根廷中转,庆祝该国成为中国政府批准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从2001年开始,与中国签订双边简化旅游签证的国家从少数的18个国家增加到令人吃惊的132个国家。
  在两次环球旅行走遍大半个地球之后,我很能理解那种发自内心的急欲探寻地球的渴望。其实几乎所有人都渴望走出去“看看从未看过的,尝尝从未吃过的”。中国十多亿人民将这种渴望埋在内心已经多年,现在终于有条件出门旅游了。
  旅游,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旅游,都正扩张着中国企业的边界——把它变成更有价值的投资领域而不是纯粹的走马观花。我敢打赌,在全球任何一个值得游玩的地方都将出现中国游客的身影,他们将大大改变全球的旅游产业。目前旅游产业已经占到全球就业率的9%,全球GDP的11%。
  就国内旅游产业而言,在过去25年里,旅游业的收入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中国整体GDP的增长。据统计,2005年,中国国内旅游为776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为全国带来4.3%的收入。2006年,中国本土的游客数量增长了15%,达到13.9亿,整个旅游产业的收入比上一年增长了17.9%。
  想当初我刚刚来中国旅行的时候,似乎就只有我一个人在旅游。雄伟的洞窟、沙漠美景以及长城边的古代烽火台,都属于我一个人,我可以尽情欣赏。许多山顶的寺庙和宗教景点都还人烟稀少。现在,要去佛教、道教以及孔庙等地方,我都得挤过人山人海、前来膜拜的人群比缭绕的香火还多。中国的一些“神圣的佛教山脉”还成了公开上市的企业。
  让我最为心动的是,中国的旅游产业还较为年轻。想想当初第一条高速公路刚刚建好、汽车旅馆以及假日酒店刚刚流行起来的美国,再想想刚从二战中恢复的德国和日本。一旦人们恢复自己的资源,就会以一种更好的方式来迎接世界。在良好的农业与水资源的条件下,旅游将是最好的“支撑复苏经济”的投资领域之一。
  让我们看看中国旅游产业的增长速度,来自高盛的一份研究报告估计:未来8年内,中国的国内旅客数量将以每年1 7%的速度增长;而13亿中国人中,绝大部分都将持护照出境旅游,不曾办理护照的可能只有极少部分人。
  
  来自东方的游客
  
  如果你想看看自飞机发明之后旅游业的最大变化,你只需要到马可·波罗的出生地意大利威尼斯附近走走就知道了。从欧洲第一个中国记事碑出发,经过两条光滑的鹅卵石巷,跨过一条小河,就可以看到一家挂着红灯笼的餐馆。这家餐馆名叫“天堂神殿”,专门为那些从水路涌入威尼斯的亚洲人提供中国风味小吃——馄饨,像这样的餐馆共有三四十家。来自中国大陆的游客与早期来这儿旅游的日本人一样,都喜欢成群结队地租用价格昂贵的威尼斯游览船,一只只游船犹如一支小舰队,游客们兴起时还会唱起小曲儿。
  现在的中国和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情况类似。当时,随着消费能力的增强、货币的日趋坚挺,尤其是工作时间的缩短,日本人带着尼康相机,纷纷进军卢浮宫和金字塔。可是,那时的日本游客潮和现在的中国游客潮相比,可真是小巫见大巫。毕竟,日本一共才1.25亿人,而中国人却有13亿,是日本人口的10倍多。虽然不少中国人还很贫穷,无力出门旅行,但中国的游客数量只会一天天增加。
  再看看巴厘岛、里约热内卢或者离那儿不是很远的伦敦西区,你会发现不少足浴店和金饰店,专门为中国消费者提供的中文说明书以及位置指示图。甚至还有能说流利中文的导游。各大博物馆开始添加中国的壁画展览,中文电视台开始进入各家五星级酒店以及大多数五星级酒店。一个明显的趋势是,热爱运动并珍惜健康的中国人开始疯狂地爱上了滑雪。1999年,滑雪的人数大概只有200人,可是现在人数达到近2亿,共有200多个滑雪场——最北边的黑龙江成为著名的滑雪胜地,政府为其投资了1.5亿美元。中国所有北方省份乃至俄罗斯远东都因此获益。显然,中国人决心从“井底”跳出来,寻找更多更为广阔的天地。
  要想精确统计中国大批出境游人数并非易事。一份研究显示,2005年,在出境的3000万中国人中,只有600万游客到了比香港和澳门更远的地方。不过,2006年,所有出境游客的数量增加了11.22%,达到3452万,出国旅游的人数在过去5年里已经增长了250%。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预计,到2020年,中国游客出国旅行的人数将位居世界第四。排除一些无法预见的边境关闭事件,中国出国旅游的数量将于2035年居世界首位。很快,中国的旅游产业将仅次于美国。所有的这一切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发生着。
  不用多久,中国人就会前往法国的圣特罗佩、西班牙的布拉巴海岸,以及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这期间不仅旅游机构、在线订票网站、航空公司以及铁路公司会赚得盆满钵溢,酒店、餐馆、温泉与海滩胜地、游乐场,以及滑雪运动、购物,甚至生产晕车片、防晒霜、行李箱和背包的厂家全都能获益。还有研究显示,中国入境外游目的地的化妆品销量已经远远超过了明信片。最近一份调查发现,60%的中国游客是女性,其中又有65%在45周岁以下,平均每次旅行消费546美元。早期,每位游客只允许携带或兑换2000美元,现在的数额增加到了20000美元。2006年6月,据《经济学人》报道,不管是按单个旅客还是按单次旅行计算,中国游客花在购物上的金钱都多于来自欧洲、日本以及美国的游客。
  大多数中国游客仍选择离祖国较近的地方出游,就2005年11月而言,90.4%的出境中国游客都选择亚洲国家或地区。日本、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一直是中国游客的热爱之地,不过70%的游客出行不远于香港和澳门。早在1983年,中国政府就允许团体游客到香港和澳门旅游,10年之后,政府颁布了“自由行计划”(ITS),允许附近的广东省以及北京和上海的居民办理前往香港和澳门的旅游通行证,办理的时间和费用都少于办护照。现在,该计划已覆盖34个城市,2亿大陆居民,并将继续扩大到赋予5.35亿居民到这两地的旅游权。
  香港,曾经的英属殖民地,长期以来已经成为西方在中国的“自由之窗”。由于其商品交易的免税优势,香港成为中国与西方贸易的经济中心。大陆人到香港除了品尝新鲜的海鲜之外,最重要的目的还是为了疯狂购物。就目前而言,路易·威登的箱包、高档香水等在香港的售价比在大陆的售价要便宜10%~50%,而且香港的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