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他曾给白求恩当助手

作者:文秀为











  做一名医生,是他儿时最大的心愿。没想到,这个心愿的实现会和抗日战争联系在一起,会和远道而来的白求恩大夫联系在一起,作为当年白求恩的助手,刘志冒说,那段日子深深印在了他的脑海里,伴随着他的一生,影响着他的一生。
  
  母亲病逝,找到朱德要求当兵
  
  2006年12月底,省城太原。正值下午,太原市桃园小学站满了前来接孩子们的家长。看到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容,正和老伴散步的刘志国老人慈爱地笑了。
  刘志国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豆村镇的一户农家。母亲的疼爱,让他对母亲有着十足的依恋。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刘志国17岁时,一场淋巴结核夺去了母亲年仅36岁的生命。母亲的突然离开,让刘志国痛不欲生。“我要学医。”刘志国暗暗下定决心。
  母亲去世的第二年,抗日战争爆发,18岁的刘志国从村人的口中得知离家几公里外的南茹村,驻扎着一支部队——晋察冀革命根据地第二军分区。有部队就会有医院,刘志国打定主意,趁家人不注意,在一个夜晚,拜别父亲,一个人偷偷跑到南茹村,没想到朱德总司令正在这里,刘志国便径直找到朱总司令,哭着闹着要求当兵学医。
  “你为什么要当兵?”
  “为了打日本救中国。”
  “想当什么兵?”
  “当医生。”
  经过考试,朱德总司令同意刘志国参军,军分区卫生部长贺云卿把他安排在部队医院里当了一名护士,负责照料从前线运送下来的伤员。刘志国细心照料着每一个伤员,时不时地还跑去看医生给重伤员做手术。
  刘志国来到部队的第二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残酷的阶段,前线缺医少药,急需受过专业训练的医生。有一天,刘志国和战友们接到命令,让他们清理积雪,打扫卫生,准备迎接一支来自加拿大和美国的医疗队。想到不久就可以见到技术精湛的医生,刘志国欣喜万分,干起活儿来也忍不住乐出声来。
  几天后,一个外国中年医生带着一支医疗队出现在他们面前。部队的首长告诉他们,这就是白求恩大夫带领的加美医疗队。
  “大概是6月16日那天,白求恩大夫带着医疗队果真来了,还用牲口驮来了好多药品和器械。”刘志国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高兴地给记者比划起来,“晋察冀第二军分区司令部司令员赵尔陆、卫生部长贺云卿还特意在金刚库南的古佛寺庙前的小树林里,组织召开了隆重的军民欢迎大会,欢迎白求恩带领的加美医疗队一行。”
  安顿好白求恩大夫一行人后,卫生部长贺云卿把刘志国和另外几个护士叫来,告诉他们,以后,他们就是白求恩大夫的助手了。
  想到以后就能跟着白求恩大夫学医了,刘志国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望着母亲坟头的方向,刘志国思绪万千。就在刘志国想着心事的时候,贺云卿部长把刘志国单独叫到一边,悄悄地对他说了几句话。
  
  要求严厉,助手们既敬又怕
  
  “那天,贺云卿部长把我们安排给白求恩当助手的时候,特别交代了我几句。如果不是这几句话,我后来就不可能跟着白求恩大夫了。”刘志国说着,不由得低头看着自己的手背,边摸边笑了起来。
  “‘你以后就跟着白求恩大夫学医,但白求恩大夫脾气不好,你要做好准备,第一要吃苦,第二要忍耐。’他说。”
  在后来的手术中,刘志国和战友们领教了白求恩大夫的严厉。战争的炮火,无时无刻不在摧残着战士的生命。白求恩大夫异常焦虑,总是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最短的时间里,挽救伤员的生命,因而脾气也显得暴躁。
  一次,一个助手将手术器械递错了,白求恩大夫一看不对,当即将器械摔在地上。再次递器械时,助手们都非常小心,生怕出一点差错;有个助手给伤员麻醉时,不知道什么原因,麻药一上,病人意外出现了窒息反应,白求恩大夫赶紧抢救,但还是没有挽留住这个伤员的生命。听着伤员的心跳一点点消失,白求恩大夫对着助手就是一拳,因为太着急,这一拳下去,那个助手坐在地上半天没有起来……
  “那时候,我的手背经常被打得肿起厚厚一层。到后来,谁都想跟着白求恩大夫做手术,因为可以学到好多技术,可谁又都不想跟白求恩大夫做手术,特别是不想当第一助手、第二助手,因为第一助手、第二助手离他最近,最容易被他教训到,轻者被踢一脚,重者可能就会挨一刀把。”刘志国摸着自己的手背,笑着说,“不过被他打过后还真记住了,犯过的错误,也没有再犯。”
  我和白求恩大夫做的第一个手术是脾脏切除术,是给一个侦察员做的,手术很成功,白求恩大夫也很高兴。一个月后,这位侦察员又回到了战场,继续他的侦察工作。
  “白求恩对助手严厉,对伤员却很和气。他对伤员的爱护胜过爱护自己的生命。他经常通过翻译对我们说一句话:‘宁叫医生找病人,不让病人找医生。病人叩门找医生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刘志国说着,陷入深深的回忆中。
  平时没手术的时候,白求恩大夫就领着护士们给伤员刮胡子、理发、做护理。有一次,一个护士明明看见他来了,赶紧追了过来,但只看见马在人却不在。“会在哪里呢?”护士想来想去理不出头绪。最后找到病房,才看见他正领着护士们给伤员理发、擦脸。
  而每次给伤员擦脸在白求恩大夫这里也有讲究,水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冷。每次护士打来水,他都要自己先试一试,如果太热,白求恩大夫就会嚷嚷着拽过护士的手往水盆里摁。这时,白求恩大夫的翻译董越干县长就会边翻译白求恩的话,边示意护士赶紧重换一盆水来。
  护士进病房不准戴口罩,是白求恩大夫对护士的特别要求。谁要是戴着口罩进病房来,准会被他揪着耳朵拽出门外去。“前方战士流血牺牲,你们还嫌脏。”
  到离伤员最近的前线去医治伤员,是白求恩大夫最强烈的愿望。他多次要求,但首长们考虑到他的安全,没有答应。战场上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呀!然而经不住他的请求,有一次批准了他的请求,但临出发时,首长们特别叮嘱助手们要时刻警惕,照顾好白求恩大夫。
  那次,白求恩大夫正带着护士们在一个村子里给伤员做手术,突然接到了敌人突袭的情报,警卫员要求他们赶快撤离。当时白求恩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任凭大家怎么劝说,他就是不愿意离开。担心白求恩大夫的安危,刘志国拉起白求恩大夫就走,结果惹恼了他,一生气,他甩手一扒拉,器械摔了一地。看到白求恩大夫生气,大家只好作出让步。直到做完最后一个手术。伤员被抬走后,他才和护士们离开。
  他们刚刚撤出村子,就听见了敌人的脚步声。“要是(让鬼子)把你这个老头逮跑了,我们可交代不起。”听到刘志国等人的“埋怨”,董翻译笑着“贪污”下了这句话,没有翻译。
  1939年11月,河北战场上,白求恩大夫再次提出要到平山县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