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科学家眼中的爱情游戏(外一篇)

作者:曾志朗











  中国情人节是农历七月七日。在七夕那一夜,神话里的牛郎与织女借着喜鹊搭桥相会。千年相思,但求一夕缠绵,多情也充满了哀怨!美国人的情人节是阳历2月14目,既不哀怜,更不悲切,却是充满了欢乐的气氛。西方人要求的是赤裸裸的甜蜜,而且直截了当,毫不扭捏作态。所以情人节的日子一到,包装精美的巧克力、设计得令人开心的情人卡以及束束芳香清新的鲜花,都大发利市。所复一年,两性欢悦的爱情游戏不断上演。这时候最怕的是科学家来凑热闹,因为他们只会抽丝剥茧地分解两性关系,其结果总是把柏拉图式的爱情境界破坏无遗。
  
  两性结合是增强基因的生命力
  
  可是就真的有这么两位不解风情的科学家,偏偏就选在情人节的前夕,在《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这么一篇论文,说什么两性结合是生物为增强基因的生命力所演化出来的策略,真是煞风景到了极点。但是既然科学家姑妄言之,我们就不妨姑妄听之。而且我也真想知道这两位科学家(一位是印第安纳大学生物系的博士候选人,另一位是他的老师)到底用什么方法写出这样唐突的爱情结论。所以在上个月14日,就是情人节那一天,我走进图书馆,找到那篇文章。细读之后,觉得这两位科学家的说辞可不是乱“盖”的,他们是根据一套电脑模拟的程式,在荧幕上观察生物繁殖的世代变迁,比较单性生殖与两性生殖在周遭环境发生巨变时的生存率,发现前者太容易“夭折”了,因此两性交配确实有“福及子孙”的好处!
  
  男欢女爱的终级目标
  
  一般说来,对单性生殖动物(如有些甲虫或蜥蜴)而言,最严重的致命打击主要来自本身基因的突变以及寄生虫的滋生。因此这两位科学家就把这两个负面的因素摆进模拟的程式里,做为“天演”的压力!由于在单性生殖里,两样的基因总是由一代传至下一代。这种照单全收的方式造成两个致命的后果。第一,基因若发生有害的突变,则只有一直累积,数代之后到了不可收拾的境地,只有走向灭亡!第二,同样的基因一直繁殖,就容易受到新的寄生虫的侵袭,也容易被病毒感染。几代下来,也很快就到了绝子绝孙的地步。
  上述这两个凄惨的结局,在两性生殖的过程里较不容易出现,因为男性的加入,使得母体的基因数加上一倍全然不同的基因数,下一代的遗传基因就会有所变化,不再一成不变地等待死亡,也会因为新基因的加盟而增强对病毒的抵抗力,两性生殖在世代繁衍的生存战争中是非常有利的。所以男欢女爱就是为了保证生存的最终极目标——多子多孙!
  昨天上课,迫不及待把上述心得和全班的同学分享,只听得一声娇斥:“这个研究一定是你们臭男人做的,真是别有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