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行走于常规之外

作者:李明慧











  
  妙解“九连环”
  
  九连环是我国一种非常古老的智力游戏,是由九根相套相连的圆环组成。
  据《战国策·齐策》上说:“秦始皇尝使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曰:‘齐多智,而解此环否?’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这里所说的玉连环,其实就是九连环。
  当时秦国想攻打齐国,苦于找不到理由。于是秦国就给齐国送了一个玉制九连环。送九连环的使者在齐国的大殿说道:“我们听说贵国有很多智者,不知道贵国是否有人能解开这个环?”
  这时齐国王后开口问道:“如果有人解得开呢?”
  使者回答说:“如果贵国能用最短的时间打开这个环,那么我们就不打过来,但如果打不开它,那我们就要对贵国开战。”
  所有大臣们都面面相觑,谁也说不出话来,因为他们知道,九连环不是轻易就能打开的,更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打开。让齐国解九连环,只不过是秦国想要攻打自己的一个借口而已。但此时,如果不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开九连环,战争就无法避免。
  几分钟过去,大殿上所有人都没敢出声,秦国的使者只是笑着,好像在说:“我看你们也没那本事,你们就等着开仗吧。”
  这时,齐国王后拔出身旁武士的宝剑,一下子就把九连环劈得粉碎。当着目瞪口呆的众人,王后对着国王说:“陛下,九连环已解!”
  秦国的使者只好灰溜溜地回秦国复命。
  
  行走于常规之外
  
  在一家公司的面试现场。面试主管问一号应试者说:“请问你对电脑懂多少?”
  一号应试者老老实实地回答说:“我戴过电子表,玩过任天堂,房间里有电视机……我还看同学用DOS方式开机……可以说我只懂一点。”
  面试主管问完问题后说:“下一位。”
  接着第二号应试者走了进来。面试主管问了同样的问题:“你对电脑懂多少?”
  第二号应试者想了一想,回答说:“那要看哪一种电脑了。一般的掌上型的单晶片时脉输出电脑(电子表)就很简单,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常常用它的解译编码作业流程(门铃功能)。而多功能的虚拟实境模拟器(任天堂)就复杂很多了,不过我试着完整测试过静态资料储存单元(只玩卡带破关)。后来我对复频道超高频无线多媒体接收仪器(电视)产生兴趣,每天都会追踪特定频道的资料(就是看电视剧)。对于传统的电脑,我的一个工作伙伴(同学)经常在我的监控下进行主储存的单晶体与磁化资料存取之间的信号交换(DOS开机)……”
  听到第二号应试者的回答,主管脑袋都晕了,说:“你明天开始上班,你的配车在地下二楼有车位,这是车钥匙……”
  这个故事也许会给你一种狡辩的感觉,然而,这其实在告诉我们,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只要牢牢抓住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或者问题的本质,方法只是一种过程,这个过程没有什么原理或者必须遵循的规则。
  
  怎样在水泥上留下脚印
  
  爱因斯坦在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就读时,有一天突发奇想地问他导师明可夫斯基:“一个人,比如我吧,究竟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在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做出自己的杰出贡献?”经常和爱因斯坦一起研究科学,探讨人生哲理的明可夫斯基被问得知道怎么回答。
  但明可夫斯基却没放弃这个问题,三天过去了,他兴冲冲地跑到爱因斯坦那里,兴奋地说:“我找到答案了!”
  “是什么?”
  明可夫斯基连说带比画,但怎么说都说不明白。于是他拉起爱因斯坦就往外跑。
  明可夫斯基带爱因斯坦来到一个建筑工地。毫不犹豫地带着他走上建筑工人刚刚铺好的水泥地。看到两个冒失鬼踏坏了自己刚铺好的地面,工人大声呵斥着这两个看起来有点儿疯狂的人。
  遭到呵斥的爱因斯坦,一头雾水地问明可夫斯基:‘老师,您这不是领我误入歧途吗?”
  明可夫斯基不顾别人的指责,兴奋地说:“对,就是歧途,你看到了吧,只有在这样的‘歧途’上,你才可能留下足迹!一个人只有在新的领域、还没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足迹,而那些早就已经凝固很久的老地面,被无数人涉足过的地方,就算你是神,也不可能再踩出脚印来……”
  听着老师激动的话,爱因斯坦想了许久,终于说:“老师,我明白了你的意思了!”
  
  大黄蜂的飞翔之谜
  
  世界上,有太多的事不一定非要专业的人去干,专业的人也能干不成许多专业的事。人生历程中,经验、学识、专业是我们得以谋生的手段与工具,是走向成功的垫脚石。但正是因为它的这种特性,有时它们也会转化成无形的包袱或绊脚石,使我们自我设限、故步自封,最终因专业上的重重“心障”屏蔽了真正的解决方法,从而制约和扼杀了人自身的思考潜能。
  几位动物学专家在一起探讨动物飞翔的原理,几个小时之后他们得出一致结论:凡是会飞的动物,它们的形体构造都是身躯轻巧双翼修长的。
  动物学家们刚宣布完这一结果,就有一群大黄蜂飞过。动物学家们见此情景,面面相觑,一阵尴尬。
  于是,动物学家们就抓了一只大黄蜂做成标本带了回去,然后他们就去请教一位物理学家。那位物理学家看着大黄蜂那肥胖粗笨的身体和短小的翅膀,仔细研究了半天,困惑地摇着头,他说:“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它应该是飞不起来的。”
  万分无奈的动物学家和物理学家研究了一上午,都没得出答案,他们一起出去吃饭,在席间他们又提到大黄蜂的问题。这时,一直在旁边的服务生对各位专家们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啊,大黄蜂必须飞起来,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专家听到服务生的话,不以为然地讲起生物学和流体力学的原理。服务生似懂非懂地回答说“幸亏大黄蜂和我一样,不懂什么流体力学和生物学,否则它可能从此再也不想,也不敢飞起来了。”
  (摘自《门外汉哲学:专家看不到的地方》,中国城市出版社2007年7月版,定价:2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