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百变“手”“指”

作者:[英]亚伦·皮斯 芭芭拉·皮斯 王甜甜 黄 佼











  人的手上共有27块小骨头,其中包括了手腕处的8块鹅卵石形状的骨头。我们手部的骨头通过一个网络状的韧带结构互相连接,依靠肌肉的拉伸来完成关节的各种活动。科学家们早就已经发现,人类双手与大脑之间的神经关联远远多于人体的其他部位,所以,双手的动作或手势往往能够准确细致地反映出我们内心的情绪状况。与此同时,由于我们通常会将双手置于身体之前,所以手部的动作哪怕再细微,都很容易就能观察到。
  在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有几个自己所特有的标志性的手部动作或手势。例如,每当提到“拿破仑”,人们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这样一个男人的形象:他的双手插在上身马甲的口袋里,只露出一个向上竖起的大拇指。有的人甚至还会亲自演示这一动作,或是对拿破仑这一动作的原因调侃一番,而至于故事的内容则大同小异,无非是一些民间传说和轶闻。真实的故事应该是这样的:1738年,拿破仑尚未出生之时,弗朗索瓦·尼维隆出版了一本书,名为《上流社会行为指南》。在书中,作者是这样描述该动作的:“手插口袋的姿势是一种常见的男子动作,多见于受过良好教育的绅士。该姿势在体现男子的英雄气概之余,同样突出了受过良好教育的他们谦恭得体的绅士风度。”
  所以,当拿破仑看见以该姿势出现于画像中的自己时,非常高兴地对画师说,“亲爱的大卫,你真是太了解我了。”所以,归根结底,这是一种能够体现使用者高贵身份的姿势。
  通过各种历史书籍,我们发现,这一姿势并不能完全称之为拿破仑的标志性动作。事实上,著名的拿破仑肖像中的这一姿势并不是根据其真实的动作所绘,而是画师凭借其记忆完成了这幅肖像画,而这一姿势也是画师自己添上去的。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只插在口袋里的手却从此声名远播。不过,这倒是说明画师雅克·路易·大卫深谙这一姿势与权威的身份之间的紧密关系。
  
  巧“手”能言
  
  千百年来,时空变迁,社会变更.只有一条交际法则始终没有改变,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决定了他在谈话中发言权的先后顺序。你的身份越高,权威越大,其他人在你说话时保持沉默的概率就越大。举例来说,罗马历史上就曾经有过这样一段记录:一个身份卑微的人因为打断了凯撒大帝的话语而被判处极刑。
  今天,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提倡言论自由,任何想发表自己观点的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在英国、澳大利亚以及美国,有的人为了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会公然地打断总统或首相的发言,或者因为持反对意见而对总统或首相们的演讲喝倒彩。在旁人的眼里,他们的这一行为似乎都很普通,没有什么特别之处。2003年,英国首相布菜尔就伊拉克冲突问题在电视上发表演讲时,就曾遭受过此等“礼遇”。
  在许多国家,手的一大作用就是充当“隐形的标点符号”,在谈话中起到谈话者角色转换的作用。最先使用“举手”这一动作的是意大利人和法国人。这两个国家的人被公认为是世界上在谈话中双手使用频率最高的“手语者”。不过,这样的情况在英国却少之又少,因为英国人认为说话时手部动作过多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只有那些缺乏教养的人才会这么做。
  在意大利人看来,决定发言的先后顺序实在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了,想发言的人只要举起手,就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了。而其他人见状,就会放下双手或将双手背在身后,安静地聆听。所以,如果你想对意大利人发表自己的看法,最直接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举起你的手。当然,你完全可以凝视着对方,直接举手。不过,假如你发现对方有想发言的倾向而你此时又不想交出发言权,那么,有一个小窍门可以巧妙地帮助你成功地阻止对方开口:轻轻抓住他的手臂,从而使他无法举手发言。许多人都认为,意大利人在说话的时候,之所以会频频与对方发生肢体接触,完全是因为其生性热情友好所致。可是,事实上,意大利人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限制对方的手部活动,从而使自己能够畅所欲言。
  
  双手之间的玄机
  
  当一个人对之前的讨论进行总结时,只要稍加观察,你就能明了他对这些观点的个人态度:倾向于此,或有所保留,还是反对。人们在作总结陈词的时候,经常会摊开一只手的手掌,陈述其中的一个观点,然后,当谈论到另一个观点时,人们又会换一只手来做手势。通常来说,习惯于用右手的人会在谈论到自己所青睐的观点时用右手辅以手势来说明,而左撇子们则恰好相反。
  双手的作用:增强记忆效果
  谈话的同时使用各种手势来辅助说明不仅可以吸引对方的注意力,加强谈话的效果,而且还能够加深参与谈话的个人对此次谈话内容的记忆效果。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杰弗里·巴蒂和尼娜·麦克罗林就曾对此进行过一项实验研究。实验中,志愿者们会听到一些耳熟能详的卡通明星的故事,譬如说兔子罗杰,小鸟翠迪和它的死对头大猫西尔维斯特。虽然这些故事的内容相同,但是讲述的方法却略有不同,有的陈述者会在讲故事的同时配以简单生动的动作来表现故事场景。例如,用手的快速摆动来演示跑步的动作,用手拨弄头发来表示吹风机,以及用张开的手臂来模仿肥胖的歌剧歌手,而有的陈述者却没有任何动作。十分钟后,通过测试,实验人员发现,讲述者如果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配合有手部动作,其听众对于故事细节的掌握程度是那些光听故事的志愿者们所掌握的三倍。由此证实了手部动作能够显著增强我们对于某件事物的记忆力。
  
  “摩拳擦掌”
  
  前两天,一位朋友来到我家,与我们商量即将到来的假期滑雪计划。在谈话过程中,她一直将身体靠在椅背上,笑眯眯地望着我们夫妇俩,并且不断快速地摩擦手掌,兴奋地大声说,“你们知道吗,我真恨不得明天就去!”其实,她什么都不用说,我们就已经知道了她的心思,因为她那“摩拳擦掌”的动作就已经将她迫不及待的心情以及她对假期的无限期待全都清楚地告诉了我们。
  人们常常会用摩擦手掌的动作来表达对某一事物的期待之情。掷骰子之前,人们会将骰子置于掌心之内,反复摩擦,其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掷出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数字。晚会的主持人会一边摩挲着手中的话筒,一边说,“现在,让我们请出下一位演讲者,听听他的高见吧!”销售业绩斐然的销售员满心喜悦地踱进销售经理的办公室之后,原本紧握的双手突然松开了,并且开始不停地摩挲,然后兴奋地大声宣布,“我们刚刚收到了一个大订单!”不过,当一位服务生在即将打烊之前走到你的身边,摩挲着手掌,对你说“您还想要点什么吗,先生”的时候,你可不要以为他真如此迫切地想为你服务。事实上,此时他的问话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的真正目的是希望你能给他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