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徽章的故事

作者:孟中洋











  徽章的功能不外乎奖掖,纪念和证明三大项,但徽章又反映特定的历史,有着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徽章的故事》一书的作者从自己收藏的三千多枚徽章中精心选择了数百枚,向人们讲述了自清末到新中国初期的一个个历史故事。
  
  中国最早的的勋章:“御赐双龙宝星”
  
  清王朝制颁的“御赐双龙宝星”是中国最早的真正完全意义上的一枚勋章。
  中国勋章的产生,是洋务派借鉴西法的结果。此前,清政府对有功之臣的奖励仅限于赠赐马褂、花翎、顶戴等。洋务运动中,洋务派被迫“与国际接轨”,主张颁给对中国有贡献的洋人以勋章,以示奖励。
  “御赐双龙宝星”的设计土洋结合,外形为星状,图案仿照清朝国旗,以龙为标志。勋章共分五等十一级,直到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才经外务部奏准,亦可颁发给本国外务部官员及出洋使节。
  宝星的等级用满文标于宝星之上,并镶嵌珠宝,或珍珠或珊瑚或宝石,以其颜色区分等次。双龙宝星上用汉满两种文字写明“御赐双龙宝星”字样。作为对等面目出现的外交礼品,“御赐”两字表现了清政府的妄自尊大。
  帝国主义侵华的罪证:“八国联军”颁发的徽章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各列强都制作颁发了炫耀其胜利的功勋章和纪念章。其中德国颁发的“为了胜利的战斗”中国战事奖章最为露骨。奖章将德国货币上“鹰抓蛇”的图案改成“鹰抓龙”的形象,其压服中国、侮辱中国民族之意昭然若揭。而法国颁发的徽章则在章的背面分别设计有军旗、大炮和铁锚,以及象征坚强的橡树和象征勇敢的月桂叶图案,章的中心则是一座中国的古建筑,包含着武力征服中国之意。
  “航空救国”纪念章与中国飞行第一人
  将孙中山“航空救国”的号召首先付诸实施的,当数“中国飞行第一人”冯如。
  冯如1883年生于广东,12岁时,因生活所迫随亲戚赴美国旧金山谋生。1903年,当得知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后,冯如决心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制造飞机。1906年,他在华侨中集资创办飞机制造公司。1909年,冯如新制造的一架飞机试飞只飞了几丈高就坠地,幸好自己没有受伤。他抱定“飞机不成,誓不返国”的决心,最终成功研制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并在1910国际飞行比赛中获第一名。
  1911年2月,冯如拒绝美国多方的重金聘任,带着助手及两架飞机回到中国,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任广东革命政府飞机队队长。1912年8月25日,为宣传孙中山“航空救国”主张,他亲自驾驶飞机在广州郊区燕塘操场上空做飞行表演。在盘旋一周准备返航时.由于转弯过急,飞机突然失速下坠,冯如随飞机坠落地面不幸遇难,年仅29岁。民国时期,各地颁发了大量以“航空救国”为主题的纪念章。
  
  黄埔军校徽章
  
  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先生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于1924年5月创办的军事学校。该校初设于广州黄埔长洲岛的原海军学校,曾称“黄埔军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和“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1928年3月该校迁至南京,更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抗战爆发后的1938年11月,该校迁至成都,并根据抗战需要在洛阳等地设9处分校。1946年初,学校最后定名为“陆军军官学校”。国民党从大陆败退时,陆军军官学校的最后一期学生——第二十三期随胡宗南去西昌一带固守,除少数投诚、被俘外,大部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消灭,至此黄埔军校完结。
  
  两枚伪满洲国徽章与一个傀儡政权的出笼
  
  伪满洲国建立后,日本控制了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实权,推行划小省份、分而治之的策略。1934年10月1日,将热河省在内的原东北四省划为10个省,12月又将原兴安省划分为东、南、西、北四省,全境总计14个省。此外还设有新京、哈尔滨两个特别市和东省特别区。到1941年,增改为19省1市。同时,采取“内部统辖”手段,在伪皇帝身边设“御用挂”,指导和监视溥仪行动;任命日本人担任伪国务院总务厅长官,控制伪国务院的一切活动;推行“次长制”.任用日本人担任各部副职,掌握实权。以上机构官员均受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控制。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18日,溥仪颁发《退位诏书》,伪满洲国结束。本文所附的两枚徽章,见证了伪满洲国的两次“建国”,它们分别是颁授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时“建国”有功人员和1934年参加伪满洲国“皇帝”登基大典有功人员的。
  
  蒋委员长西安蒙难纪念章
  
  这枚造型别致的纪念章是“西安事变”后国民政府于1937年3月颁发的。纪念的中心图案是临潼箭楼。它是西安事变的重要证物。
  
  西南联大校徽
  
  这枚简单质朴的证章是抗战时期西南联合大学的校徽。该校徽使用了倒三角型这一民国校徽常用的造型,却将章面分成面积相等又紧密连在一起的三个部分,分别代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构思十分巧妙。
  
  开国大典纪念章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文所附的徽章定格了这一辉煌时刻。
  
  一枚反映“五反”运动的纪念章
  
  “五反”运动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这枚“五反”战斗纪念章反映的就是这段史实。
  
  以毕加索作品为图案的赴朝慰问团纪念章
  
  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共组织过三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由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群众代表组成,分赴朝鲜各地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第三届慰问团赴朝慰问时,向每名志愿军战士颁赠了“和平万岁”纪念章。这种纪念章分大小两种,整个章面设计成一只展翅飞翔的和平鸽,而这只和平鸽的原作出自著名绘画大师毕加索之手。
  20世纪50年代,毕加索为“世界和平运动”绘制和设计的徽章,被授予斯大林奖。他先后为世界和平大会画了三次和平鸽。第一幅是1949年4月为第一届拥护世界和平大会而作。第二幅作于1950年9月。第三幅就是“和平万岁”纪念章上的这只和平鸽,是为1952年12月12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专门创作的。
  
  见证“除四害”活动的奖章
  
  “除四害”是1958年起在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