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住宅产业:在分化与和谐的十字路口

作者:王 石











  一季度的房价统计数字终于出来了。从数字上看是比较乐观的,一季度全国房屋销售价格同比涨幅为5.5%,其中新建住宅、二手住宅同比涨幅分别为6.3%和5.8%,而去年一季度,这三个数字分别为9.8%、10.5%和10.6%。今年一季度70个城市中,房价上涨超过10%的只有3个,而去年一季度是35个城市中就有8个。
  但是,公众对房价变化的感觉与数字呈现的情况并不完全一致,舆论对于房价的关注也并没有降温。数字和直觉,哪一个更有说服力?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重要的是,从2004年开始,房价的快速上涨,确实已经经历了比较长的时间,已经变得不容回避。
  房价上涨过快,消费者很担心,政府也很担心。而媒体上许多观点认为,只有开发商是开心的。但是,在2005年初,万科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一个观点——房价的过快上涨无人可以从中受益,即使开发商也不例外。而过于亢奋的市场,也绝非是对房地产的真正利好,平稳发展才是行业之福。
  最近一段时间,我感觉这个观点正在逐渐得到认同。和同行中一些朋友谈到房价问题,大家都觉得比较忧虑。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未来如何才能走向和谐健康的道路?这不仅是行业、也是社会面临的一个问题。
  
  是房价太高,还是贫富分化?
  
  从2004年开始,房价上涨幅度明显变决。与此同时,中低收入家庭越来越觉得买不起房。表面上看,这个因果关系非常明显,买不起房,就是因为房价太贵。但是深入探究一下,恐怕问题还不是这么简单。
   说一种东西贵还是便宜,并没有绝对的标准,贵不贵是相对于收入而言的。近年来大家说房价太贵,用得最多的说法,也是房价收入比这个概念。那么,中国的房价收入比到底是一个什么状况?是不是高得太离谱,是不是越来越高?结论可能是让我们有些惊讶的,这15年中,房价收入比总体来看是呈下降趋势的。
  从1998年到2004年,住宅均价累计增长了43%;而居民可支配收入累计增长了72%;存款余额增长累计增长了158%。从7年的时间跨度看,居民平均财富增长远远高于住宅均价增长。
  如果说,中国房价收入比越来越高,这个说法不成立,那么是不是因为中国的这个比值一直偏高呢?1998年联合国人居中心有一个统计数据,世界各国房价收入比的平均值是8.4,中位数是6.4。中国的房价收入比,比中位数要稍微高一点,但是明显低于平均值。
  由此可见,中低收入家庭买不起房,原因并不是房价收入比太高,也不能简单地说是因为房价太贵。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问题恐怕就出在“平均”两个字上。上面所有的数据,都是用的平均数字。从平均数字来看,大家应该是买得起房的。但问题是,大家的收入并不平均。
  今年2月5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刊登了一篇文章,标题是《对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分配结构现状的总体判断》,文章中是这样说的:
  以基尼系数值来判断,尽管不同学者由于使用数据的不同而计算出来的数值有所不同,但总的看,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达到合理值的上限,在0.4左右;而且这还是在各种岗位外收入、非正常收入难以准确估计的情况下做出的,如果把后者也算上,则计算出的实际基尼系数肯定要更大一些。再从用五等分法计算出来的数据看,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分配的集中程度已非常高,数据显示,城市居民最低收入1/5人口只拥有全部收入的2.75%,仅为最高收入1/5人口拥有收入的4.6%。
  根据这个数据,最富有的20%的人,差不多占有全部收入的一半。而越富有的人可以用来买房的钱占其全部收入的比例就越高。因此从房屋的购买力来看,20%的富人恐怕占据了还不止半壁江山。
  
  富人不买房子买什么?
  
  为什么房子卖给了富人?这其实是一个伪问题。不是因为房价太高,只有富人能买得起,所以房子都卖给了富人;恰好相反,正是因为大部分房子被富人买走,所以房价才高。
  现在的情况是,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而富人不仅买得起大房子,还能购房投资。但是富人为什么要买那么多房子?这背后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不买房予,他们买什么?
  世界上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贫富差距拉大的同时,一般都意味着劳动的竞争激烈程度高于资本竞争、资本回报高于劳动者回报。但是,对于中国这样的转型国家,在贫富差距拉大的同时,投资回报水平却出现下降。
  从2004年开始,美国国债利率稳步上升,而中国国债利率却呈现下降趋势,目前美国7年期国债利率已经高出中国近一倍。考虑到通货膨胀的风险因素,这个差距更为明显。
  中国最大的资本市场是股市。但是从2000年开始,中国股市好几年是大熊市,到2005年第四季度才出现好转。这个大熊市期间,平均来看股民不仅没有获得回报,总体财富反而大为缩水。
  除了回报率水平之外,缺少投资渠道也是大量资金涌入地产投资市场的原因之一。
  在美国,金融产品非常丰富、投资渠道非常多。除了股市和自主投资实业之外,债券、信托、资产证券化等市场都非常发达,尤其是抵押贷款证券化,是美国最大的资本市场,超过了股市和债市。
  而在中国,金融产品比较单一,而且金融创新的步伐似乎还跟不上经济发展和财富积累的速度。而自主投资实业,又受到诸多准入限制,制度成本和交易费用也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资金进入不动产和原材料市场,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举个例子,无论自主投资的意识还是能力,温州人在中国都是首屈一指,现在温州的许多产业在全世界都占据了霸主地位。但是在国内,温州入最近却以“炒房团”而著称,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事情。
  除了富人之外,其实加入房产投资还有很多中产阶级和普通市民,他们大多属于跟进性质,节奏比投资主力要慢半拍,因而在价格上升阶段盈利较少,而市场一旦出现波动,他们却是最大的受害者,但是他们依然趋之若鹜地加入进来,这只能说明目前我们的投资渠道确实太匮乏了。
  所以,要解决大量资金涌入地产投资的问题,根本出路还在于广开投资渠道,让老百姓有更多的选择。
  
  住房超前消费该停下来了
  
  富人的购买力摆在这里,而且他们目前投资的门路还不多,很大一部分钱只好用来买房子。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房价降下来、甚至硬性把房价“管起来”,富人和穷人的购买力也是同步上升的,一半以上的房子还是会被富人买走。而比赛排队,他们可以雇人来排;搞实名制他们可以用亲戚朋友的名字,甚至还会出现“黄牛党”。这是世界上已经屡见不鲜的情况,没道理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