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关于染发与美甲的调查

作者:王 静 李 娟











  
  染 发(王静)
  头发作为身体的一个部分,对人的整体形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古人云:身体发肤,授之父母。而在今天,头发早已脱离了其所背负的意义,成为人们追求变化、追求美的一个突破口。
  染发从20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开始出现,经历了从最初染黑到现在染成各种颜色,从最初不被人接受到现在成为时尚潮流的复杂过程。如今走在大街上,我们发现,在青年人当中,有颜色的头发大有超过黑发的趋势。在作者所在的班上,共有学生48人,其中染过头发的高达28人,染发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据新华社报道,一项对100名18岁以上女性的调查结果显示,有92%的调查对象曾经染过头发,其中近60%染发达到三次或三次以上。
  那么,当今的年轻人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告别黑发,选择染发,谁在影响着他们的选择,为此作者调查了大学里20~30岁的年轻人,还走访了两家理发店。
  我们知道九十年代初染发刚刚在年轻人当中兴起的时候,大多数人对于染发是不接受的。回想当时大众的看法,染发好像是社会不良青年的象征符号,只有不被社会主流接受的边缘人才会选择染发,染发的人和“叛逆”、“前卫”等词直接相联。媒体的报道也是负面为主。
  九十年代后期,随着市场意识形态越来越深入人心,社会文化出现多元化,人们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开始追求个人审美,个人的价值取向出现分化,人们关注的更多的是自己的生活和切身感受。对身体的关注使身体上升为目的,身体的审美化成为了一种社会文化思潮,这直接导致了美容等行业的迅速发达。染发潮流也在此背景下顺势而生,逐渐成为青年人的时尚。
  小徐(男,23岁,黄白色头发,挑染,花费60元):日剧韩剧看多了,周围染头发的人也多了,慢慢觉得习惯了,也接受了。现在自己也染了,想尝试改变一下。
  小乌(女,23岁,棕色头发,全染,花费140元):染个亮一点的颜色,肤色会显得好一点,但是到现在也还不能接受夸张的颜色,比如理发店的员工染的那些奇怪的颜色,仍然觉得他们和自己不是同类人。
  小耿(女,24岁,栗色头发,全染,花费第一次80元,第二次140元):最开始看到特扎眼的颜色,比如红色、鲜黄等,觉得他们像“狐狸”一样,让人看了浑身发毛,非常怪异,我是持否定态度的。心里想,“好好的头发怎么被弄成了这样”。后来染发的颜色改进了,变得柔和,接近自然色,周围人染的多了,慢慢也就接受了。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不用把它提升到价值观、道德观上去,现代人思想都很自由,不会一来就上纲上线,不用把平常的事情提升到理论层次上。
  小韩(男,28岁,黄色头发,花费120元,自己买染发剂花费70元):刚开始时不喜欢,黑头发是中国色,应该保持本色。后来感觉有的人染了确实很好看,看起来有活力,有个性特色,所以也就不反对了。
  在西方,时尚往往发源于社会较高阶层,然后渐渐成为较低阶层的参照。但是染发这一现象在中国是一开始被亚文化群体接纳,再在整个社会扩散。理发店店员介绍说:第一次来染发的人里有60%左右是因为本身就有白头发,染黑不好看,所以尝试着染成有颜色的。染发现在成为一种装饰,它成为装扮自己的一种道具。好看就可以染。我们已经从集体认同到了个人时代,大家更关注个人的形象、打扮等,希望用种种方法弥补自己的不足,让自己变得更有个性,生活更有色彩。
  染发是从西方流行过来的时尚,黄色、棕色、红色都是西方人头发的颜色,而黑头发是东方人的天然颜色。许多年以来,黑发都被人认为是中国人的标志,从最初对染发人的称呼“黄毛”“洋鬼子”我们也可以看到,对于头发的颜色,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是有很大的民族情感、传统的成分在里面。
  如今尽管人们依然承认黑发的意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黑头发与东方、黄头发与西方的符号性关联正在消失。大众已经不再牵强地把发色和文化联系在一起,不再赋予发色更多的审美之外的内涵。发色,在中国与传统价值判断脱离,独立地以美的多样性的面貌出现。
  调查中,“改变”、“换一种感觉”、“体验”、“尝试”、“新鲜”是经常出现的话语,时尚对我们的意识发挥了有力的影响,主要的、永久的、无可怀疑的信念正越来越失去它们的影响力,生活中短暂的与变化的因素获得了更多的自由。
  在染发成为时尚的时候,染发对头发及身体的伤害被有意忽略或缩小了。染发剂本身属于化学产品,主要成分是苯环、胺基、硝基。这三种成分组成了对苯二胺,这是一种能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和多种疾病的有害物质。专家表示,目前市场销售的染发剂大都含有使细胞产生突变的活性有害物质,其中氧化型染发剂含有20余种化学成分,它们之中的9种会引起细胞突变,若长期大量使用,又不注意清洗,可能导致癌症。
  而据2005年3月25日《新闻晨报》报道,上海市消保委、市工商局对上海市流通领域的染发剂(膏)的比较试验和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公布,美容院提供的染发剂不合格率高达75%。
  那么,染发的人是否知道染发对发质及身体有害呢?为此,作者调查了20个染发的学生,其中19个表示知道,只有1个表示不知道。
  可见,虽然大家大都知道染发的伤害,但是他们并不认为这是特别严重的问题,为了美肯定是要付出一点代价的。在他们眼里,使用较好的染发剂和护发品就可以降低伤害。
  作者周围的几个同学,是因为发质本身不好才去染发,他们认为染完头发后,发质比从前变得更好了。针对这一问题,理发店员说:
  可能偏红的颜色会使头发看起来比较光亮,有色泽,好像发质变好了,实际上这都是假象。头发染一次就会少一点水分,再好的染发剂和护发产品只可能使伤害降低到最少,而不会有任何好的作用。
  尽管如此,染发的人并没有把染发的伤害当作考虑的重心,可见,大众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它的负面作用,在追求时尚、追求美的道路上一路直行。
  
  
  美 甲(李娟)
  随着20世纪30年代化学药剂指甲油脱色剂(脱甲油)的诞生,指甲的美化术迅速普及。美甲风潮越来越受到都市丽人的欢迎,在指甲上画上各式的图案已成为一种时尚。只要你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各式美甲店每天都在吸引着不少誓把美丽延伸到指端的姑娘们。美甲风甚至被戏称为潮流最高“指”示。其实指甲彩绘由来已久,早在宋代的古典美人,就已经开始以凤仙花来装饰指甲。当前日本当红女星滨崎步更是带动了指甲彩绘潮流,她每换一款颜色和花式都引来崇拜者追随。
  简单来说,美甲是通过使用甲粉、甲液、贴片等,采用特殊工艺在指甲上进行描画,可以分为水晶甲、丝绸甲、贴片甲、雕艺甲等。美甲业在西方已有不短的历史,但在中国,第一家以美甲为经营方向的专业化公司是从美国回国的李安女士于1995年11月注册的。之后十年间,美甲逐渐为中国民众所接受,如今,在深圳这样的沿海开放城市,美甲铺已然遍布大街小巷。
  美甲消费从基本护理到装饰性的项目,种类繁多,大众最为经常消费的是指(趾)甲基本护理。主要包括去死皮、打磨、涂营养油、画花、上蜡、涂指甲油、而镶钻、贴假甲等则是种类更为繁多,不光所镶的钻有各种花色、不同风格,甲片也有纤维甲、水晶甲、光疗水晶甲等不同材质和不同工艺。正规的美甲铺里更是配有成套的设备,如烘干机等。
  美甲消费群体庞杂,从十几岁到四十几岁,以在校学生和白领为多,以女性为主,男性一般只限于基本的指甲护理。
  深圳的两大商业圈华强北和东门是各式美甲铺云集之处。由于整栋商厦商品档次都不高,顾客主要还是中下层的居多,所以美甲的价位也是中等。从我在华强北陆续接到的各种广告传单来看,现在深圳美甲的市场价一般为:修手甲10元,修脚10元,画花10元,打蜡10~30元,水晶甲(双手)300元起,加长光疗甲380元,纤维甲150元,水晶加光疗树脂甲280元/双,指甲吊环10元/个,镶钻,小的1元/个,大的2元/个。手部护理30元,脚部护理50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