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我的三城记

作者:闾丘露薇











  我出生在上海,二十多岁去了香港,一住十多年,现在又来到了北京,我的一个朋友说,你是上海制造,出口香港,然后又转内销到北京。
  说起上海,很多人总是觉得,很快它就会超越香港,对于上海土生土长的人来说,上海确实正在和香港越来越像,但是谈到超越,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在外人的眼里,大家看到的总是上海的高楼大厦,繁华的一面,对我来说,离开十多年,每次回去,会看到那些在窄窄的弄堂和旧旧的马路边的房子里生活的上海人,生活没有太多的改变。我也会看到,在富丽堂皇的酒店和餐厅里面,服务员并不专业的服务,更重要的是,上海缺乏包容,在这里,外来的人总是要按照上海的规则来生活,不然的话,就会从这里感受到歧视和排斥。上海人现在引以为荣的东西,其实都是旧上海留下的,上海人生活在前人创造的传奇当中。
  虽然在北京呆的时间不长,快两年了,但是我却越来越喜欢这个城市。还记得第一次到北京,大概是九年前,印入眼帘的北京,给我的感觉是,真的很土,但是,慢慢的,你会喜欢这个城市,虽然从外观来说,没有上海的精致洋气,但是它在文化上体现的那种包容,会让你慢慢爱上它。
  在北京,每一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在这里生活,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方式,小人物有小人物的选择,大家相安无事,从来没有格格不入的感觉。正是这样的包容,让北京成为一个原创性最强的地方。
  来看看那些酒吧,北京的也许仔细看粗糙了一些,但是却有自己的风格,而在上海,每一家都是那样的fashion,非常完美,于是也就没有了个性。
  不过生活在北京,需要付出代价,那就是花在交通上的时间。我曾经试过,平常是十五分钟的车程,结果整整用了二个小时。每天在北京,发现自己花的最多的时间原来是在车上,塞车的程度,我的感觉已经比得上曼谷。
  香港对我来说,这是一个东西方完美结合的地方,在这里,可以满街都是英文招牌,也可以到处看到大大小小烧香拜佛的地方。在这里,不管是西方的圣诞节,还是中国人自己的春节元宵,都属于公众假期,香港人同样过得认真。
  对于我来说,在香港学会如何工作是我一生最受益的地方,因为这里教会我要尊重自己做的每一份工作,要敬业,同时也要专业。在香港我也终于体会到公平对一个人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因为到现在我还相信,如果不是因为我到了香港,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我肯定不会成为媒体的一份子。
  不过即使自己已经是香港永久居民,但是当别人问我是哪里人的时候,我总是脱口而出,我是上海人。我想出生在上海是幸运的,尤其是在上海经历中国一个划时代的变迁,让我以后,背井离乡,走过世界上不同地方的时候,不会感到怯场。
  至于北京,对于一个关心中国的人来说,这里是不可替代的地方。特别是我,作为一个媒体人,我想只有在北京,才能够感受到中国发展的脉搏,以及去察觉在这个发展过程当中出现的种种变化。
  一次,香港电台采访我的同事梁文道,觉得闾丘到底是哪里人,梁文道打量了我半天,然后说:"我觉得她是一个国际人。"我想这种感觉,来源于我在三个城市的生活,当然还有我老是东奔西走的工作吧。
  
  做个诚实的人
  
  趁我在外面采访,朋友悄悄地给我装了一台DVD机,他说,我一个人在北京工作的时候,可以看碟来打发时间。我选择看的第一套盘片,是从香港带过来的《蒙娜丽莎的微笑》,买来很久,但是因为没有时间去买DVD机,就一直放在那里没看。
  买这张碟,我是想看看五十年代战后的美国,女性的价值观和生活观是在怎样的一个环境里进行改变的。
  女主角是一个主张女性要有独立自我的知识女性。在很多人的眼里,三十多岁独身的她,是一个没有男人要的人,而其实,她有希望娶她的男友,也有风流倜傥的追求者,只是最后,她谁也没有选择,因为她是一个诚实地生活着的人。当她的男友向她求婚的时候,她的理智告诉她这是一个好的归宿,但是她的心却告诉她,求婚的人,并不是她最爱的那个,于是,在她戴上订婚戒指的那天晚上,他们分手了。之后,当她发现,她爱的男人,原来一直生活在一个谎言中,于是她选择离开,因为她没有办法忍受,所爱的人没有诚实地生活。
  诚实地生活,是一种做人的原则,但是要做到,确实很难,这是一种坚持,很多时候,在别人的眼里,就会变成过于执着。为了诚实的生活,往往需要放弃很多的东西,放弃很多的机会。
  比如婚姻,人很多时候,会遇到一些条件不错,对自己也真心真意的人,如果两个人过日子的话,也能够安安稳稳过下去,但是对于诚实地面对自己的人来说,心里会非常清楚,虽然对对方有好感,但是并没有爱上对方。而没有爱情,又如何缔造婚姻,于是,他们会选择放弃。
  只是,这样的坚持并不是说,将来一定会有自己想要的结果,也许因为这种坚持会最终孤独一生。诚实地生活是需要勇气来面对付出的代价的,但是这样的人,是完完整整的,是不会生活在遗憾当中的。
  诚实的生活并没有一个好和不好的界定,关键是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而要这样的生活,首先要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然后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
  生活当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对每个人来说各不相同,没有对和不对,只有到底是坚持还是放弃。
  
  生活的方式
  
  这两天有点烦恼,因为原本在北京租的房子到期,于是开始找新的住处,付了一点点押金,也签了合同,可是公司通知我,尽快回香港,于是通知业主,不能租他的房子了。业主当然不高兴,我也觉得有点对不起别人,特别是那个地产经纪人,白跑了好多天。
  只是,我真的身不由己。
  每个打工仔都有这样的烦恼,那就是很多时候,自己生活的轨迹,和自己的工作联系得过于密切。我想我算是好的,有的职业,像外交官,每过几年就要调一个地方,而且不知道会去哪个地方,于是生活总是好象每隔几年重新开始。不过,这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选择继续这份职业,就要接受这些。也有人选择改变,比如这次回香港,我的一个前手下,居然放下记者的职业,和朋友一起开了一家甜品店。和同事们一起去看望他,小小的店,在不起眼的小街边上,但是简洁的装修看得出完全是店主的个人喜好。墙上的海报非常眼熟,想了想,在他的家里面看到过。三个大男人,都三十好几了,但相互合作默契。他说,每天为一家台湾电视台跑娱乐新闻,受不了了,想改变一下自己,这样至少可以自己掌握自己的时间。
  算来算去,开这个小店不会比他当记者赚得多,还有赔钱的风险,但是如果把他自己赚到的快乐和满足算进去的话,就另当别论了。坐在他的小店里面,我真的好羡慕他。
  每个人追求的东西不同,快乐对于自己的定义也不相同,虽然这个职业让我要过奔波的生活,甚至没有办法想象将来,但是这些对我来说,只是些会过去的小烦恼,这份工作在过程中带来的快乐和满足完全抵消了那些不快,而且还有剩余。
  不快乐或者烦恼的时候需要选择,选择并没有对和不对。一个老人对我说过,人老了,有的人选择继续赚很多钱,有的人选择继续做工作狂,有的人选择和家人共享天年,这里面没有好和不好,也没有对和不对,只是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都会有得有失,这也就是人为什么总是要羡慕别人,也同时被别人羡慕。
  对于我来说,因为现在的生活方式是我选择的,也是我觉得最适合自己的,所以我也就是发发牢骚之后,来接受那些麻烦,不过我佩服我的那位手下,他说,他就是去试试看,换一种生活方式看是否适合他,也是他真的喜欢的。
  也许有一天,我也要学会下决心做一次选择了。
  (摘自《无薇不至》,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年1月版,定价:2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