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我们离“诚信中国”有多远?

作者:且 东











  
  并不是因为中国人不具备遵守诚信的素质,而是因为缺乏一个诚信的大环境,缺乏建立和维系诚信的保障和力量。
  
  让人脸红的国人智慧
  
  中国人一向以自己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民族而自豪。对此,其他国家的人也没有异议。单是看看中国古代的历史就足以说明这一点: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造福整个世界的四大发明……这些都是证明中国人聪明的铁证。
  但是,面对中国近代以来的碌碌无为,有些人开始怀疑中国人是否真的像人们所说的那么聪明。其实,他们理由也很充分。如中国人至今没有一个国内的科学家或文学家获得诺贝尔奖;这倒罢了,连国内设置的“中国科技大奖”一连3年都是空缺;国内科研和生产领域里使用的先进的设备,90%是引进那些被认为没有中国人聪明的外国人的;与发达国家相比,大学的教材以及教学方式都差他们一大截子,以致不少高校不得不引进外国教材……
  面对这种情况,人们不禁要问,难道是中国人已经退化,变得不聪明了吗?其实,并不是中国人不聪明了,而是面对令人怦然心动的物质诱惑,有少部分人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移作他用,转移到能为自己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研究和实践上,并“成绩斐然”:
  往油条里掺洗衣粉,既可以少用面粉又使炸出的油条肥大好看而卖个好价钱;
  向西瓜、西红柿、猪肉、牛肉里注水,可以把不熟的水果变熟,把有质量问题的肉变得新鲜诱人;
  往猪饲料里掺上瘦肉精,猪可以长得快而且瘦肉多,毒人不怕,却可以卖个好价钱;
  屠宰羊之前往其身上注射阿托品,能使肉质变得鲜亮,还可使羊因口渴而大量饮水以增加重量,毒人不要紧,可以多赚钱;
  在过期的沤黄米米粉中掺入有毒的甲醛次硫酸钠,可以做成洁白晶亮的“上等”米粉,卖个上等米粉的好价钱;
  往面粉里掺入廉价的滑石粉或大白粉,既增加了分量又使面粉雪白好看又好卖;
  往工业酒精里兑水,当优质白酒卖,操作简便又赚钱;
  给陈大米抛光涂上工业油,摇身一变成为光洁诱人的“新”大米,毒人不怕,只要能卖个新米的好价钱;
  给陈小米和玉米面染色,效益与制造毒大米不相上下;
  撒泡尿把桃、杏泡上,既添分量又漂亮,自然就能卖上个价钱;
  用硫磺把白木耳熏得更白,毒人不怕,价钱自然就上去了;
  用墨汁和其他什么材料把黑木耳搞得更黑更沉,以次充好,卖个好价钱;
  给猕猴桃施”膨大剂”,变成超大的新品种,价格翻番;
  给黄鳝喂避孕药,能大大缩短饲养时间,害人不要紧,可以迅速奔上小康路;
  把洗衣粉和味精掺到牛血里,摇身一变就成为鲜嫩的”鸭血”,卖给饭馆和小贩,废物利用出效益;
  炒劣质茶叶时添加一些化学添加剂就能炒出顶级毛峰的味道来,经济效益陡增十几倍;
  往鸡大腿上涂丰乳膏使其变得肥大鲜嫩,吸引顾客来买;
  往大鱼肚子里装进小臭鱼,大鱼变得更肥大,分量也跟着上去了;
  从地沟里提炼食用油,再重复循环利用,成本极低而赚头很大;
  刻几枚假公章,制作假证件、假发票,一本万利。
  ……
  凡此种种,只要是能获得高额利润,都可以成为某些中国人发挥聪明才智的地方,怎么能说中国人不聪明呢?如果设立一个制假贩假的诺贝尔奖,这些让老外闻所未闻、瞠目结舌的“聪明发明”,足可以包揽所有假冒伪劣奖项,看谁还敢说中国没有“诺贝尔”。
  如今,“造假”早已成为一个众人皆知的秘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从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一幢房子,都可能成为造假者发挥“聪明才智”的用武之地。自从媒体曝光阜阳假冒奶粉致使婴儿变成“大头娃娃”事件后,其他厂家并没有引以为戒,劣质奶粉仍在市场上大行其道,如在甘肃、广东、黑龙江、山东、山西、江苏等地就出现了多起这样的事件。
  2004年5月12日晚,广东省卫生厅紧急发布食品安全预警通告。通告称:5月11日,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发生两起因饮用甲醇超标的散装白酒中毒事件,造成两人死亡,两人留院察看。而早在04年春节期间,广东东莞市塘厦镇和深圳宝安区观澜镇就已经发生了两起因饮用甲醇超标的假酒中毒致两人死亡事件。
  但这些并不是最可怕的事实,在每一个事件的背后,完整的真相里,应该有更多的人甚至是我们每一个人,来为如此广泛而深重的造假忏悔。
  那些制假贩假的罪魁祸首固然可恨,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一个尴尬的事实:是谁为这些丧尽天良的造假事件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环境?那就是许许多多普通人在为这些奸商祸害社会出力帮忙。有人在造假事件背后看出了这一更深层次的问题,他在反思阜阳奶粉案后沉痛写道:“我知道……(那些)生产害人奶粉的人,生产伪劣产品的人,可能就是跟我们很近很近的那些亲友,那些没有权势的弱者,那些普普通通的民众。没有人知道他们是谁,具体数量有多少,只知道他们是一个个的个体,汇聚成一个个小的利益团体,就融入我们中间,甚至和我们血肉相连,但我们却分辨不出来。”
  因此,在阜阳“大头娃娃”奶粉的背后,有一群“普普通通的民众”,广州、深圳假酒背后,也有一群“普普通通的民众”……各种形形色色的造假背后,都有一群“普普通通的民众”。也许他们不明真相;也许他们知道事实但恪守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世哲学不予理会;也许他们知道会损害他人利益却幸灾乐祸地做个旁观者;更有可恨的是有人竟然利用造假作为自己复仇的手段,嫁祸制假者……如果大家都本着这样的态度,制假贩假活动就会更猖獗、更普遍。终有一天他们也会成为制假贩假的牺牲品。
  可怕的事实就在这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假冒伪劣产品也本着现代市场的原则,对低收入阶层形成了“双刃剑”性质的分工与交换。生产伪劣奶片的人,也许用的就是伪劣奶粉;劣质粉丝的造假工人,也有买到低价毒酒的时候;炒制伪劣顶级毛峰的商人有一天也会吃到抛了光涂上工业油的陈大米……如此众多彼此纵容的案件,便在整个社会造成了互相交易彼此免责的潜在机制。大规模的造假运动,从而获得安身立命的社会学基础。
  在屡见不鲜的造假事件被曝光之后,有人喊出了一句口号:“打假先要打穷”,这无疑击到了问题的一根软肋。因为,“穷则生变”,为了摆脱贫困的帽子,过上好生活,那些没有技术、没有资金的家庭,纷纷从事这一既不需要技术又不需要多少资金并能快速致富的造假活动。而当地政府部门对此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于是造假售假呈现出区域性集中的特点,成为某些地区整体居民脱贫致富的“发展模式”。因此,引导广大贫困人口通过合法途径“脱贫”致富,就成为我们社会的当务之急。
  这还不是最基本的,要想为被造假腐蚀得满目疮痍的社会疗伤,需要更大、更系统的社会工程来承担。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能有更多的人对自己的行为自觉地做出忏悔,以重建我们民族的社会道德、国民良知,有谁能保证一个相对富裕的社会就不会滋生新的邪恶呢?有人认为制假贩假是良知的底线在崩溃,这并不是耸人听闻。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在食物的生长过程中,使用激素、催长剂、瘦肉精、农药等有害物质,从而导致垃圾食品甚至是有毒食品在人体内造成一时看不见的慢性中毒,人们却无法预防。于是,聪明的人就采取了消极抵抗的政策,改吃自然的,新鲜的纯绿色食品。所谓自然,如鸡屁股生下的蛋,树上刚摘的水果;所谓新鲜,就是亲眼看着从水中捞起来会蹦跳的鱼,抓在手上会叫的鸡。但这仍逃不过制假者的毒手。其实鸡屁股生下的蛋也有假。据一篇对天津蓟县养鸡场给鸡吃丽素红的报道说,丽素红是人工合成的色素类物质,对人有很大的伤害。但因为给饲料加苏丹红,红心蛋“红”得更漂亮,卖得上好价格。那些蹦蹦跳跳的鱼,也可能是饲养者为了让鱼长得又快又肥而喂了大量的激素。有谁喜欢吃这样的“激素鱼”、“农药菜”?于是就出现了买鱼挑瘦长的买,买蔬菜挑有虫子的买的怪现象。但是你不吃,到哪里去买真正的无公害食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