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科学家和神学家各有一座山——关于宗教和科学

作者:赵启正 路易·帕罗











  
  帕罗博士是神学家,是美国的一位宗教领袖,他学识渊博、坦诚热情。我在与帕罗博士的对话中,只直率地表达了我对宗教,特别是对上帝的认识,我没有引用神学术语,因为我没有任何神学的素养。
  ——赵启正
  作为一位卓有成就、受人尊敬的科学家,赵启正先生是依据逻辑、事实、规则和已被证实的结论来对事物进行衡量和判断的。这让我们双方的对话生动、坦诚、发人深思。
  ——路易·帕罗
  赵:关爱生命,求得永恒的生命,这是非常美丽的理想。如果真的有永恒的生命,我想每个人对此都是向往的。如果真是这样,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地球上的人不断地出生,不断地取得永恒的生命,将来天堂如何容纳得下?佛教说,人是轮回的。这样就解决了天堂放不下的问题。可既然是轮回,为什么现在世界上的人口越来越多?
  帕:我也不能回答关于轮回的问题。
  赵:我和佛教的一些高僧也谈过,他们似乎也不能给我明确的回答,也许是我不能明白。由此我想,《圣经》也好,佛经也罢,是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修订?我不是指语言上的修订,是指内容上能不能补充,不然回答不了科学不断提出的新的观点、新的理论和新的事实。神学家要对这些科学的进展不断作出新的解释,这也是迎接科学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也许《圣经》要发展,也就是上帝会给新的启示,会出现新版的《圣经》吗?
  帕:我想不会,请允许我讲一个故事给您听。美国宇航局有个宇航员出身的领导是基督徒,当然,他也是一个科学家。他曾经说,历史好像三座大山,一山比一山高。科学家爬上第一座山,他们在山顶上找不到什么答案。然后他爬到第二座山,希望找到人生终极问题的答案。但是,也没有找到。最后,他们爬到了那座最高的山的顶峰。他们很惊讶地发现:原来在那座最高的山的山顶上,有一些神学家在看着他们笑。
  赵:我认为不是三座山,而是无穷多的山。到每个山顶都得到了真理,越高的山,这个真理越接近绝对真理。但是,在我们一生中爬不完这么多的山,一生中只能爬一座山或者两座山,要一代接一代地爬上去,永无止境。
  帕:当然,我们作为人,一代一代不断地向真理进发,但是当我们找到真理的时候,才会发现,终极真理就是上帝。
  赵:回答绝对真理或终极真理,神学一句话就回答了:真理就是上帝,非常简练。神学的核心就是上帝的存在,神学的基础就是《圣经》。我想人类未必能找到终极真理,只能不断向着它前进。可是科学家和神学家对真理也有不同的定义,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即使在无神论者或有神论者当中,许多人对真理的定义也并不相同,就像宗教学家、神学家对宗教的定义也不相同一样。
  帕:当然,我们谈到真理的时候,有物理学的真理,也有数学的真理。但是我讲到“真理是上帝”的时候,并不是一下子把所有的真理都取缔了,所有其他的真理并不是没有意义了,相反,我们认识到终极的真理是上帝,使我们对科学的了解更深刻。
  简单说来,《圣经》并没有告诉科学家,您相信上帝这个神就不需要深入思考。《圣经》告诉科学家相信上帝,相信造物者,大胆进行你对终极真理的探寻。
  赵:在我们看来,在数学、物理、化学这些科学之外,某些终极真理的探索是哲学的任务。黑格尔说,哲学是“黄昏到来时才起飞的密涅瓦的猫头鹰”。我的理解是:第一,它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包括宇宙的、地球的、人类的、个人的所发生的事情的一种反省,从中提炼出真理来。第二,他说猫头鹰飞高了看得远,并且在黑暗中还能发现问题,哲学家也应有这些本领。我认为,哲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反省和提炼过去,希望得到的结论能够指导未来。
  
  上个世纪初,有人曾把“Philosophy”翻译成“智学”。意思就是超过已知的具体知识,在知识之上,在思想上,在逻辑上,能够有一个更高的概括。
  帕:很有趣味的是,“哲学”的英文拼写本来是希腊文的两个词的组合。前面那部分“philo”,希腊文是“爱”的意思。后面那部分“sophy”,则是“智慧”的意思。所以,“Philosophy”,希腊文本来的意思就是“爱与智慧的组合”。
  赵:我理解“爱智慧”包含着爱真理的意思。
  帕:对,是寻找真理和享受生命。
  赵:真理也是一种美。人们能享受到寻找真理过程中的美和寻找到真理的美。美有许多种:自然界的美、绘画的美、音乐的美、建筑的美,等等。一个懂哲学的人,在哲学思考之后有新的收获的时候,他能感受到哲学的美,这是一种很高级的美吧!比如说,爱因斯坦认为他的质量能量关系公式E=mc2很美,因为它不仅很简单地表达了质量和能量的转换关系,其中还有丰富的哲学意义。
  帕:我知道这个公式,但是我不了解这个公式的意义。
  赵:简单地说,原来物理学家认为质量和能量是两回事。这个公式的发现,证明了质量和能量是可以互相转换的。那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在一定条件下应当合并。
  帕:为什么物质有能量,但不是都能爆炸?
  赵:特定的物质要有一定的特性和外界条件才能转化为能量,才能爆炸。
  帕:像原子弹那样,就是里面的能量爆炸了?
  赵:有两种核反应,一种是聚变,一种是裂变。我忽然发现,您在物理学上也有很高的理解力。
  帕:这就是为什么科学家爬到山顶上,发现神学家已经在那儿找到了人生的答案。所以,当您爬到山顶的时候,发现神学家看着您笑,到山顶的时候就都了解了。
  赵:但是科学家已经把仪器送到火星了,比山还高。
  帕:但是神学家已经到了天堂的领地,超越了火星啊!
  赵:实际上,科学家和神学家各有一座山。他们必须友好相处,在两座山上互相打招呼。他们不应该距离越来越远,而应该越来越近,这就需要对话。
  帕:您说得对。
  赵:我们在努力说明白自己的观点。我们的对话增进了相互理解就是共同的成就。
  帕:您讲的话令我思考一些我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您是一位工程师,也是一个科学家,还是一个哲学家,很快您就会成为一个神学家了。在我看来,神学家讲神学的问题是从上到下,而科学家研究科学是从下到上,我们的对话使我们在中间相遇了。
  赵:有不信神的哲学家,他研究的是关于宗教的哲学。那么,有没有不信神的人当神学家,研究神学或某一种宗教的哲学呢?
  帕:您喜欢定义。
  赵:是的,我是喜欢追求定义的人。在定义不清楚的时候,概念就不清楚,就不能再往下讨论了。
  帕:如果讲定义,“神学家”这个词也像“哲学”一样是两个词的组合,是希腊文“theo”(神)和“logic”(知识)的组合,就是“神的知识”。所以,“神学家”的意思就是“一个了解神的人”。从定义上看,如果神学家不相信神的话就名不副实了,怎么会不相信神而了解神呢?
  赵:我的意思是说,可以从哲学的角度来对待宗教,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神学的意义。事实上,非宗教人士也使用了许多宗教的词汇,但是意义可能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由于中文和希腊文、英文相差很远,希腊文较中文容易译成英文,并且会保持原来的一些拼写痕迹,而在中文中就见不到这样的痕迹了,这是中文的特点,这也是我们对话中语言学的困难。尤其是把中国哲学译成英文是非常之难,不同的译者,译出来感觉就像两本书。
  帕:我想告诉您,我认识中国的一些研究神学的人,他们对东方、中东和西方的思想都有很深的研究。奇妙的是,《圣经》超越了不同的文化,中国有些研究神学的人,到西方的神学院去进修。也有从新加坡和香港去的,我认识其中一些人。在中国,我交往的范围不广,但是见过的几位都颇有才华,我相信,下一个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人在神学方面也会有所作为,不但有闻名世界的中国企业和科学技术,还会有中国人向世界传达上帝的意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