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性情平和的印度人

作者:海 帆











  
  多数印度教信徒不认为有穿鞋的必要;即使有,也简单到只是拖一对夹趾拖鞋,这样既便当又省钱。在外国旅游者看来,这是印度人不富裕的表现。这种看法虽然不无道理,却又不尽其然。印度教信徒经常去神庙献花拜神,把鞋子脱在门口,人人赤脚走进去,虔诚恪守他们世代传承的这种敬神规矩;而不穿鞋或只穿简单的夹趾拖鞋,自然减少不少麻烦。
  在印度,赤脚走路的好处是,路上有水洼不必绕道而行,直接趟过去即可;印度土路多,尘土大,回家后或出门前不用刷鞋子。更重要的是,多数印度人不会拿自己的鞋子跟人家的比,或比出得意来,或比出沮丧来。而赤脚的印度女人,常在趾甲上涂了鲜艳的颜色,在脚面上画了花草汉那,在脚腕上挂金镯银链,而身子被大红大绿的纱丽围裹。其脚上的漂亮趾甲、脚环、趾环以及汉那画,在婆娑摆动的纱丽底下若隐若现,构成印度街头一道引人注目的异域景观。
  据在意此事的中国旅游者观察,他们称印度人有三分之一不穿鞋,穿鞋的有90%穿夹趾拖鞋。平常只是打赤脚,讲究的时候才穿拖鞋,而穿皮牲的则是已经被欧化的。据另一些中国旅游者观察,印度人的穷与富可以如此区分,在街上走路的是穷人,骑摩托的是中产者,驾私人汽车的是富翁。
  2003年度的美国《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印度威普罗集团主席阿兹姆·普雷姆吉的个人财产高达59亿美元,居印度第1位,亚洲第6位,世界第45位;就全球影响力而言,考察其政治联系、业务规模和范畴,以及对社会的公益贡献等,又排名于全球第10位。据媒体报道,这位58岁的印度首富,就住在班加罗尔的一所普通房子里,每日驾一部产于1996年的、其市场价仅为2万美元的印美合资的福特车上班,而且只穿国产衣服,只戴国产手表,只坐经济舱,只住三星级以下的酒店,其节俭品格同样令人赞叹。2000年2月,威普罗股价暴涨,普雷姆吉的个人财产一度高达353亿美元,仅次于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事后普雷姆吉本人只淡然笑道:“那只是一笔理论上的财富。”
  从媒体上我们得知普雷姆吉是印度软件业的巨擘大鳄,也知道全世界二分之一的软件是印度人设计的;印度有700余家软件公司在美国硅谷注册,而且都做得非常好。因此在印度,软件工程师收入丰厚,平均月薪高达40000卢比,较之于大学教授的15000卢比、一般白领的7500卢比、公务员的6500卢比、普通工人的2500卢比、城市勤杂工的1500卢比,要高得多。班加罗尔是全印度的IT中心,也是印度酒吧文化的发祥地,那儿的软件工程师很有钱,花上500卢比(合11美元)喝一杯麦芽威士忌是常事;而这笔钱,大概是一个印度农民一周的收入。
  在印度我们更惊讶的,不是那儿的富人有多富,穷人有多穷,贫富差距有天壤之别,而是富人不骄不矜,彬彬知礼;穷人安贫本分,不会怨天尤人。印度最穷的穷人无疑是乞丐。印度乞丐之多,追逐外国旅游者之固执,而且看人很有眼光,均予我们印象深刻。在德里街头,孙虹穿一件蓝花背心,一条蓝色紧身裤,戴一顶黑帽,很酷的样子,几个乞丐就缠着她紧追不舍,且给了还要。一次郑爽老师碰到一个要了还要的乞丐,拿手指刮刮脸羞他,乞丐突然明白了,默然转身离去。
  印度的都会城市如德里、孟买固然乞丐成群,赤贫者众,但极少发生抢劫及诈骗事件。我们在阿格拉的时候,李公明夫妇在酒店取牛奶,第一杯口感很好,第二杯就变了。询问服务生的时候,服务生当即承认第二杯是掺了水的,马上予以更换,马上道歉赔不是。这是我们这个团队在印度所碰到的最严重的一次欺诈事件。
  印度是阿拉伯数字的发源地。科学家认为,阿拉伯数字及其十进位制的表示方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要比发现杠杆原理和发明车轮技术更重要。然而,偏偏印度人根本不在乎这种说法,不会反复强调阿拉伯数字是他们的几大发明之一,把这事老挂在嘴上唠叨不休;更不会为了保持这个古老的荣誉,强化全民的数字计算能力。在印度购物时,我们经常碰到店员算错账:比如你买了他68卢比的东西,给他一张100卢比,叫他找32卢比,虽然马上找给你了,但很惊讶你怎么算得这么快,而且很容易认为你算错了,甚至反过来要你退回他几卢比。而等他用计算器验算之后,明白是自己算错了,又马上道歉,马上赔不是。
  印度也是国际象棋的发源地。传说从前有个叫舍罕的印度国王,因为他的宰相发明了国际象棋,打算予以奖赏一番。国王问宰相想要什么,宰相对国王说:“陛下,请您在这个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赏给我1粒麦子,在第二个格子里给2粒,第三个给4粒,以后每一个格子都比前一个多1倍,请您将这个棋盘上的64个格子全部摆满。”国王没宰相会算账,所以当即一口答应,殊不知若要满足宰相的这个看似简单的要求,全世界两千年也生产不出这么多麦子。这就是数学上著名的“麦粒问题”。
  其实印度人根本不在意宰相的会算账,或国王的不会算账,不斤斤于谁比谁更厉害。这大概跟他们的宗教观念有关,因为他们认为,在神的面前,一个聪明人的聪明表现跟一个鲁笨者的鲁笨表现,并无多大差别。对印度人来说,这不但是一种宗教观念,而且是一种生活态度。外国旅游者非常惊讶的事情是,虽然印度人多,走在街上常有人满为患的感觉,但很少看到有人吵架。若是车子被撞了,若是还能够开,就赶快开走了事,而不是为了争明白谁先撞了谁,堵在路上妨碍交通。
  印度人大概是全世界性情最平和的民族之一。媒体上有数据显示,收入水平不高的印度人,其快乐水平或称幸福指数,远高于收入居世界前列的日本人。一天晚上在德里街头吃小吃的时候,我用纸巾逐一记录我所看见的每一样小吃的名称、形状及价格。这时候,旁边一个头发鬈曲的男孩见我用纸巾写字不顺手,就掏出自己衣袋里的一个小笔记本,撕下一张纸递给我,脸上是平和的笑容。
  印度孩子看上去单纯、坦率,而且活泼快乐,鲜有扭捏作态的拘谨,更无繁重作业的压力。我们在乌代布尔参观一间神庙时,一个漂亮女孩朝我们跑过来,给我们贴吉祥痣,往额头上贴。这女孩所贴的黄颜色的吉祥痣是粘了星形白米粒的,看上去像一朵漂亮的小白花。在印度,给人贴吉祥痣含祝福之意,这女孩给我们祝福的同时,自己也觉得幸福快乐,一面给我们贴一面拿出她的家制米糖,一粒粒分给我们;仿佛她的快乐是我们给她的,非奖赏我们不可。
  后来在神庙前的草地上,看到成群的男孩女孩,他们是身穿蓝色制服的春游学生。最初我们把相机镜头对着那些女孩,没想到她们全跑过来抢着跟我们合影,而且纷纷将自己的零食一样样塞到我们手里。
  我们在曼达瓦看那儿的壁画房子时,顺便也看了看当地的一所简陋小学。那是一幢好看而又破旧的教堂建筑。一楼是大课堂,里面黑黑的很暗;二楼光线不错,因此教室就设在二楼上。正在上课的孩子全席地而坐,楼梯口摆满了他们脱下的鞋子。上楼前问校长我们要不要脱鞋,大概是第一次看到有中国大陆的游客来,或者是第一次接受外国旅游者的即兴参观,校长对我们非常客气,答道不用脱,任我们破坏这儿的传统规矩。
  楼上的孩子正在读英语课文。在印度各地,学生通常三种语言一起学,一种是我们多数人或多或少会讲几句、看几句的英语;一种是其字母跟藏文相似的印地语;一种是当地最重要的一种方言。孩子们把课文抄在作业本上,抄得工工整整,没一个字母看不清楚,可他们读起课文来,就听得糊里糊涂。
  那是一则寓言,可能是摘自浅显易懂的《百喻经》,讲的是不要跟只顾自己的人交朋友。几个学生都读得像炒豆子一样快,读的是自成一体的印度英语。
  印度人讲英语,是英国殖民时期受英国人影响的结果,但即使你的英语很好,听力不错,初来乍到还是很难听懂这种古怪英语。广为流传的一个经典笑话是,因为印度人通常把T读成D,所以一位印度女士被问及她和她丈夫的年龄时回答道:“I’m thirty,my husband is thirty too(我30岁,我丈夫也是30岁)。”但听起来却成了:“I’m dirty,my husband is dirty too(我很脏,我丈夫也很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