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编读往来

作者:佚名











  希望《书摘》更上一层楼
  
  我是《书摘》的老读者。说“老”,一是从《书摘》创刊至今,十余年我一直向编辑部直接订阅,以期早睹为快,从未间断。二是我已年逾八旬,在《书摘》读者群中可能是老字辈了。
  我认为《书摘》办刊宗旨鲜明,风格高雅,内容扎实,是我读过的最好杂志之一,它至今已出版一百六十八期,没有浮夸之气,也不流于凡俗。它能给予读者的是有益的精神食粮和新鲜知识,它是读者的良师益友。我爱买书,有许多好书是读了《书摘》后,直接向出版社邮购以窥全貌。毫不夸张地说,《书摘》为我打开了一扇知识之窗。
  我希望《书摘》更上层楼,办得精而又精,更能贴近现实,贴近读者。当今世界经济趋向全球化,中国的发展更是举世瞩目,中国的读者需要认识世界,也需要了解中国的发展和前进中存在的问题,《书摘》应能多给读者推荐中外精品图书、新书,以及具有思想性、指导性、可读性的好书。
  办好《书摘》是时代的需要。但是由于读者兴趣不一,读书的需求不同,确定每期的选题也颇不易。因此需要加强杂志编辑部与出版社、著作者、读者的互动与合作。出版者、著作者多向编辑部推荐精品图书,编者才能“披沙拣金”给读者介绍精萃的精神食粮;读者是最大的受惠者,可以随时向编辑部反馈读后的意见或书写某一部书的读后感,也可以由编辑部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读者笔谈”之类的专栏,请读者抒发对《书摘》某期、某篇文章的观感或意见,在《书摘》这个园地首创一种开社会风气之先的读书、研究气氛。也可以尝试启发读者荐书的方法,鼓励读者向编辑部推荐自己最近发现或读过的好书,以使《书摘》的全体读者共享。总之,在《书摘》编者、著作者、出版者、读者的众手浇灌下,《书摘》这朵花一定会开得更鲜美。
  如果说《书摘》有什么不足之处,我认为主要是对自身的宣传推广不够重视。我过去身体好时爱逛书店、书报摊点,在陈列琳琅满目的时尚书刊中不见《书摘》的踪影。和一些朋友谈起读书生活时,我问他们是否读过《书摘》?许多人对《书摘》感到陌生,更遑论读过。这也许是我所遇到的个别情况,但也说明《书摘》对自身的宣传不到位,任何一件产品固然应以质取胜,但必要的宣传与推广也必不可少。
  俄国文豪高尔基有一句名言:“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我对《书摘》情有独钟,也希望有更多的读者朋友喜欢《书摘》,热爱《书摘》。
  高旭华(甘肃兰州市嘉峪关西路省第二干休所)
  
  我今年78岁,是一名县级机关离休干部。1995年夏天,我是在省会长沙市面上购得一本《书摘》,读后我觉得适合我的兴趣,便预订了1996年《书摘》,此后一直没有间断,至今11年了。每期我都仔细阅读,看到它的成长变化:栏目时有调整,及时反映国家进步面貌;容量扩大,由开始80页,逐步增加到96页、128页;字体变大了,特别适合我们老年人阅读;文章更精了,有些文章反复读后有一种滋润心田的感觉,有时把这种感觉讲给家人和知心朋友听,他们也借出阅读。
  郭鹏(湖南桃源县漳江镇广场巷12号)
  
  读《书摘》有感——仿《陋室铭》
  
  《书摘》期刊,邮送吾家,宗旨明确,格调高雅。广纳良言,博采精华。文稿选上乘,封面图亦佳。栏目与版式,出新多样化,有新书快讯,及时发。“经济天地”广,道出百姓话,“思想频道”好,读者大众夸,高品味,刊中奇葩。
  张久红(江西省鄱阳县解放街西7号)
  
  拜读贵刊已十年有余。这期间,我对贵刊也经历了一个由相识、相知到相伴、相守的过程。每当拿到新的一期,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其他事放下,其他的书也放下,先浏览,后细读,再作笔记。
  贵刊自2005年将原栏目压缩、整合之后,主旨更加突出明朗,摘文更显清晰明快,图文搭配适宜,装帧设计得当。
  稍嫌不足的地方是,分析我国当前(或近期)热点、重点、难点问题的摘文较少,主要体现在“社会广角”和“思想频道”两个栏目上,而“人物春秋”、“历史与内幕”栏目的摘文显得略多一些,“百科视野”、“品味人生”栏目摘文适中。如将上述六个栏目视为贵刊主打栏目,那么就应相互照应,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平衡摘文数量。
  另外,“名家题词”及“鸣谢”栏,因内容完全相同,似乎没必要期期发(当然若有约定不在此列)。腾出的空间可辟为“读书语”、“书人书语”、“文坛掌故”等短小精悍的栏目,以悦读者。
  王传禄(吉林省图门市向上街5委10组20户)
  
  为了使《书摘》的出版更上层楼,特提出以下若干建议——
  
  一、开设一个读者荐书专栏,在全国各地吸纳一批评刊和荐书人员。
  二、分别设立“专家观点”和“百家争鸣”栏目,对一些有争议的书籍也能够加以刊登,使读者阅读时有所选择。
  三、可多登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即使是长文章,字数也要控制。好的文章,应有专家点评,最后能够同时刊出一些精彩的书评文章。
  四、建议成立读者俱乐部,多开展一些读者喜欢的活动。刊物的生命力也在于活动,活动应该千姿百态,集思广益,可疑征集格言、对联、诗词、新口号、新谚语。
  五、多多考虑农民读者的读书问题。中国是一个农民大国,要在农民中倡导读书的风气。
  六、建议开辟一个流行书籍信息版面。
  曹建明(江苏常州戚机厂报社)
  
  《书摘》精心为读者服务,可以从多次调整内文字体中得以印证,《书摘》的确是本好刊物。
  我已自费订阅好几年了,受益匪浅,对我的工作开展带来很大帮助。
  《书摘》杂志走的是精品之路,所以每月一刊我认为最合适。前几年,我也订阅了一本月刊杂志,当时在全国较为畅销,后增加为半月刊后,内容质量下降,我也就不再订阅了,所以望《书摘》杂志越办越好。
  薛建欣
  (江苏昆山锦港集团合成氨厂)
  
  近两年来,从《书摘》上看了不少反映“三农”问题的文章,使我们曾在贫困山区插队的老同学感同身受。现在,希望能读到一些反映我国工人生存状况的文章。
  ——李志英(天津河北区民权门美江里6门)
  
  适当增加环境保护的内容,和世界各国治理环境污染的有效经验。
  ——柯大墉(浙江嘉善县西塘镇西园新村)
  
  当今社会都在关注教育改革,希望增加这方面的内容。栏目内容减少倒不必,只要网罗精华就行。
  ——张守海(甘肃白银市水川镇张庄村)
  
  希望增加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文章。
  ——宗文祺(哈尔滨市香坊区香城街3号)
  
  希望增加一点国际观察一类的内容,如中美、中日、中欧、中东等问题的研究等。
  ——王伯祥(山东潍坊市胜利东街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