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新中国第一代便衣警卫亲历记

作者:孙有光











  从公开战场到隐蔽战场
  
  1949年1月,我在石家庄华北军政大学参谋大队第五中队学习。1月16日上午来了一个穿灰大衣的军人,拿着华北军大校部的介绍信到我们中队,说要从我们中队学员中选调30名同志去做社会工作,我们队挑选出了包括我在内的30名同志,让来人审查。经过来人一一面谈,确定了26名同志,并通知入选的同志下午准备,第二天上午就出发。到什么地方去,他不让我们多问,只是说:“明天我带你们走,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1月17日上午,我们与从军事大队和政治大队选调来的同志会合,大约有70多人,大家推选政治大队的李广仁为总带队。1月18日下午4点钟,我们到达建屏县滹沱河西岸的西黄泥村,找到了训练班。
  
  便衣保卫队的组成人员与组织机构
  
  在我们的想像中,训练班一定是一个有操场、有教室、有课桌、有座椅,设备齐全的学校。事实上,这个训练班设在西黄泥村子南头两串坐西朝东的大院里。这两串大院,面向滹沱河,背靠小山坡。南边院子是教学区,北边院子是生活区,伙房和餐厅以及大部分学员宿舍在这里。
  1月19日下午在南边院子里开大会,中央社会部的一位负责同志来点名并宣布编队情况。
  在这位负责同志还没有点名之前,李广仁根据华北军政大学来的同志的反映,代表华北军大的同志提出:据说这个训练班是社会部办的便衣人员训练班,经过培训出来以后,是当特务的。部分同志有疑虑,不愿意当特务,想回华北军大继续学习,毕业后再上前方。
  这位负责同志说:“这个训练班是中共中央社会部办的。它的全称是‘中共中央社会部便衣人员训练班’。党中央、毛主席就驻在这附近的西柏坡村。你们这一期是为了党中央、毛主席将来进驻北平而培训的便衣警卫干部,是李克农部长直接领导的。培训出来以后就是要到北平去,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的安全。”
  大家听到这里,疑虑立刻烟消云散。
  这位负责同志随即宣布:这期训练班,共有160余人,成员来自三个部门:其一,是从华北军政大学选调来的长期在前方作战,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的连排级干部;其二,是从中央警备团选调来的,长期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具有丰富的警卫工作经验的连排级干部;其三,是从中共中央社会部选调来的,长期在敌占区从事隐蔽工作,具有丰富的反敌特斗争经验的干部。这三部分同志混合编队,现在组建成中共中央社会部便衣保卫队,队长高富有、指导员焦万有、副指导员沈平。便衣保卫队,下设三个区队,十二个分队,其中包括一个女生分队。
  我是第二区队第一分队分队长。我们分队16个人,到学习结束进北平时,只留下14个人。因为经过进一步政治审查,一个是家庭成分偏高,是富裕中农;一个是夜里睡觉说梦话,这两人均在进北平前,被退回了原单位。
  这位负责同志还讲了训练班的一些规定,如为了保密,不准写信,特别强调绝对不能将训练班的地址和学习内容告诉任何亲友,未经批准不准一个人单独外出等。
  
  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
  
  1月20日上午,我们正式开始上课,由中共中央社会部二室主任方志纯(方志敏烈士的堂弟)主讲的第一课,首先讲了便衣人员的修养。他针对有些同志不愿意做便衣工作,认为做便衣工作是当特务,当特务是不光彩的这个问题讲道:“‘特务’这个名词,本意并不是贬义词,顾名思义,就是特殊任务嘛!光彩不光彩,就看你执行的是谁给的特殊任务,你肩负的是哪个阶级的特殊任务。你们现在来这里学习,是为了解放人民、保卫人民,而且保卫的是人民的司令部——党中央、毛主席,保卫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脑袋。如果说我们是特务的话,因为我们负有无产阶级交给的特殊任务,是共产党的特务、是红色特务,我们的工作不是可耻的,而是无上光荣的。……”方志纯讲到这里,大家热烈鼓掌。
  我们这一期训练班预计学习时间是三个月。
  给我们讲课的教员有方志纯、罗青长、胥群、沈平等。高富有队长除每天早晨带队爬山出早操以外,也带过实习课,如钢笔枪、拐棍枪、马鞭子枪的识别和射击。陈家康等从国民党统治区回来的同志,也给我们作过上海等国统区城市我党地下工作情况的报告。大家都想多学点隐蔽斗争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将来在无形的战场上打胜仗。
  1月31日,古都北平宣告和平解放。2月3日李克农赴北平为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迁往北平选择驻地。他提前赴北平,使大家预感到党中央、毛主席可能很快就要迁往北平了,我们原计划三个月的学习时间可能要缩短。因此,大家星期天也不休息了,挤出一切时间埋头学习。不出我们所料,学习的科目刚过一半,学习时间才一个半月,高富有队长就接到李克农的命令,要便衣警卫队赶快结束学习,开赴北平接受任务。
  3月7日,队部宣布连夜收拾行装,准备第二天开赴北平。我们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欢呼拥抱,因为我们也要提前赴北平去为党中央、毛主席进北平打前站了。但是大家也有点惋惜应该学习的科目没有学完。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学到了不少隐蔽斗争的理论和实际斗争的技能。这些理论和技能,我们进北平后在保卫中共中央进北平,保卫开国大典及破获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些间谍案件中都用上了。
  
  开赴北平
  
  3月8日早晨,便衣保卫队150名成员,分乘四辆在华日人反战同盟盟员开来的美式六轮大卡车,离开了西黄泥村,向北平驶去。
  3月10日中午时分,汽车开到了北平东城区弓弦胡同15号院——原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的故居门前停车了。这个院子当时挂的牌子是“劳动大学筹备处”(“劳动大学”,中共中央机关的代号,简称“劳大”——笔者注)。
  李克农已先期到达这里。我们下车后,李克农迎出门来询问了路上的情况。他接着说:“你们早来就好,现在是非常时期,这里用人相当紧张,不是以一当十,而是以一当百。你们一定要抓紧时间进入阵地,开展工作。”
  李克农交代了三项任务:第一,便衣队暂时住在西郊颐和园附近,用三天时间休息和熟悉周边环境,然后安排警卫工作;第二,便衣队主要负责从西直门、海淀、颐和园、青龙桥至香山,和复兴门、新北京(现万寿路附近)、八大处至香山这两条路线沿途的便衣警卫工作;第三,根据便衣警卫工作的性质、任务,准备化装的衣服、换发小号的自卫手枪。
  李克农交代完任务,又介绍了“劳动大学收发处”负责人王凡(原中共热河省委社会部部长),让他给便衣队安排具体驻地。王凡说:“这样吧,你们暂时先住在颐和园万寿山后边青龙桥镇。”于是,我们又上车,在王凡派的向导带领下,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到达青龙桥镇,车在一座古庙门前停下。
  我们下了车,看到庙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巨大的匾额,上书“圆通庵”三个金字。有人问副指导员沈平:“圆通庵”是什么意思?沈平忍俊不禁地说:“圆通庵,就是姑子庙,这座庙里原来住着尼姑,今天我们这些‘和尚’也来这里住了!”逗得大家一阵哄笑。进到院里一看,这是一个很宽敞的院子,古柏参天,房子虽然陈旧,但打扫得干干净净。在这个院子的西边,还有一个后院,后院里确实还住着几个五六十岁的老尼姑。
  
  熟悉环境
  
  原计划让便衣队的同志休整三天,但3月11日早晨,西郊警卫工作的总负责人王凡,就让便衣队尽快地熟悉西直门至香山警卫区域内的环境。吃过早饭,队长高富有带上区、分队长及部分队员,从青龙桥镇出发,沿公路向西步行,边走边检查公路上有无妨碍行车安全的障碍物,及公路两侧可隐蔽敌人的地形地物,凡是需要设岗哨的地方,都一一记下。
  我们到达香山,在原香山管理处找了一个向导,请他给我们带路上山。他边走边给我们介绍香山,我们一直爬上海拔557米的香山主峰。我们在地图上标出这个制高点的准确位置和高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