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葛罗米柯与中苏珍宝岛冲突

作者:覃明贵 高新生 刘建国











  覃明贵 高新生 刘建国/主编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当中苏爆发珍宝岛冲突时,时任外交部长的葛罗米柯的务实主张,客观上为两国缓解冲突、稳定局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建议集中力量向第三世界发展
  
  20世纪60年代中期,作为世界第一号大国的美国,深陷越南战争不能自拔,国内反战情绪不断高涨;国内财政紧张,通货膨胀;国际经济地位削弱。而苏联则不同,新一代的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柯西金刚上台,个个雄心勃勃,他们决心大力发展战略核力量,在全世界范围内与美国一争高低,世界局势正变成美国与苏联左右下的两极世界。就是在这个时候,葛罗米柯成为苏联政府的核心人物之一,而且在国际舞台上成为最主要的演员之一,与美国的基辛格一起成为这一时期最成功的外交战略家。
  1964年底的一天,苏联高级领导层正在召开秘密会议,经过近两个月的酝酿,新的领导班子的宏伟计划就要在这次绝密会议中讨论通过了,葛罗米柯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勃列日涅夫用手指着地图说:“现在,美国的势力在全球已基本稳定,它的力量主要集中在美洲、亚洲东部、东南亚各国、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整个西欧,美国以这些地区为基础,仍在不断扩张势力,形势对苏联极为不利。”他接着说:“今天,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苏联如何在全世界与美国竞争。”勃列日涅夫的话简洁明确。他的话刚完,大家纷纷议论起来。首先上台发言的是国防部长,他认为,欧洲是重点,他说:“欧洲是苏联近邻,美国的主要力量也在欧洲,谁能控制欧洲,谁就可能取得主动地位,因此,我认为,苏联要在欧洲与美国一争高低。”勃列日涅夫的亚洲事务方面负责人则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说:“欧洲现在力量已达到均衡,苏联或美国无论是谁想把对方赶出去,都是不可能的,也都是不现实的,我却认为,在亚洲事务中,苏联倒是还有机会扩大势力的。特别是中国……”
  当他说到“中国”二字时,葛罗米柯看了看坐在身边的勃列日涅夫的脸色,见到勃列日涅夫轻轻地摇摇头,他知道,勃列日涅夫对中国不抱什么希望,于是他说:“中国正在背离社会主义的方向,对此我们要有警惕。”他心中的话未敢说出来。
  讨论在激烈地进行,勃列日涅夫回过头来望了望正紧皱眉头的葛罗米柯,葛罗米柯注意到了勃列日涅夫的暗示,他明白领袖的意思是要他发表自己的意见。葛罗米柯冷静沉着,论据充分地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他首先客观地分析了国际形势,他说:“在欧洲,我们已经和美国较量了许多年,现在世界发达国家和大国在美国与苏联之间都已作出了选择,如果苏联再在这些国家上下功夫,把它们从亲美变成亲苏,恐怕非常困难。”他接着说:“现在第三世界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还没有被人们所重视。这些国家占据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面积和大部分资源、人口,更重要的是它们占据着世界的交通要道,因此,苏联应集中力量向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特别是向中东和非洲发展,一旦苏联在这些地区拥有主动权,美国的势力就必将陷入我们的包围之中。”葛罗米柯见地独特的一番话给大家一个震惊,一时间会场沉静下来,因为,谁也难以对他的话作出什么评论。这时,突然有人鼓起掌来,表示支持他的发言,此人就是勃列日涅夫。毋庸置疑,此时也只有最高领导敢为葛罗米柯的讲话下一个结论,而这掌声就是最好的结论。
  也许,正是葛罗米柯的意见,奠定了苏联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地缘战略思想基础。
  勃列日涅夫对葛罗米柯的发言非常欣赏,认为他的发言很有见地,是经过分析和思考的。为了进一步了解他的观点,他在会后再一次与葛罗米柯进行了长时间交谈。
  交谈中,勃列日涅夫更多地把葛罗米柯视为朋友,而不是下级,所以,他们的谈话没有什么顾忌。他们不仅谈了如何向第三世界渗透,还谈到了亚、非、拉各国的具体情况,葛罗米柯凭着他超人的记忆力和独有的外交家敏感,以及他多年对各国国情和政策的深刻了解和思索,向勃列日涅夫谈了他对世界格局的看法,并分析了苏联在第三世界国家的美好前景,勃列日涅夫听得非常耐心和入神。
  
  提出通过军事援助向第三世界渗透
  
  当勃列日涅夫谈到苏联向第三世界扩大势力的方法时,他毫不掩饰地向葛罗米柯谈到他内心的顾虑——有些力不从心。他说:“第三世界国家比较贫穷落后,苏联虽然可以从经济上援助它们,但是苏联自己经济也不景气,不像美国和欧洲国家那样财大气粗,而且第三世界国家人口众多,每个国家即使送一点,加起来也是一个庞大难支的数字。”他又问葛罗米柯道:“葛罗米柯同志,你对这个问题有何高见?” 葛罗米柯说:“经济援助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一个国家如同一个人,只有得到利益时,他才能倒向给他利益的一边。但是,经济援助并不是惟一的办法。”
  勃列日涅夫非常赞同葛罗米柯的分析,认为政治策略必须是实用的、有效的。他高度赞扬葛罗米柯的谈话。他说:“好!葛罗米柯同志,你的分析很切合实际,也特别适合于我们苏联。”
  葛罗米柯笑着说:“这也不是我的发明,这是我们的敌人——美国教会我的。我在美国期间,发现美国人是最讲实际的,他们从不以宗教信仰来分辨朋友还是敌人,只是以美国国家利益为标准。只要对美国有利的事,他们就干。凡是对美国不利的事情,他们就不干。”
  他接着说:“军事援助是通向第三世界国家的最佳途径,可以事半功倍,一举多得。首先通过军事援助,可以加强苏联与被援国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使它们依靠苏联;第二,通过军事援助,苏联可在这些国家的军队中培养亲苏的军人,让他们为苏联服务;第三,一旦将来这些军人发动政变,这个国家的政权自然就是亲苏的了。”勃列日涅夫听了葛罗米柯的分析十分欣慰,认为他的看法十分精彩,很有创意。他当场拍板说:“好!下一步我们就从军事援助入手,向第三世界国家渗透我们的力量。明天,葛罗米柯同志,就由你们外交部和国防部牵头,组建一个军事援助机构,立即开展工作。”自那以后,苏联在第三世界国家间进行了广泛的渗透与发展。在战略上、经济上以及军事上均获益不浅。
  
  珍宝岛冲突,使葛罗米柯外交努力受阻
  
  在对待中苏关系问题上,葛罗米柯作为有资历的外交官和元首的重要幕僚,所采取的态度应该说是公正的,他承认苏联在珍宝岛问题上是理亏的。他还说过去的条约是不平等的。正当中苏关系十分紧张之时,他对勃列日涅夫提出了战略性建议。他说,一个时期只能有一个敌人,与中国交恶,只能将中国推向美国,对苏联不利。
  1969年初,中苏关系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珍宝岛有可能成为双方兵戎相见的导火索。在1964年中苏边境谈判中,苏方已承认珍宝岛是中国的领土。可1969年3月,苏联声称珍宝岛属于苏联。3月2日,苏联军队公然出动武装部队占领了珍宝岛。中苏之间的关系恶化至顶点,中苏边境发生了武装冲突。葛罗米柯得知这一消息非常震惊。因为就在前两天苏联的一次内部高级会议上,葛罗米柯针对当时中苏之间的形势说:“中苏是近邻,与中国一旦发生军事冲突,结果将是苏联受害,两国间的矛盾还是要立足于谈判。”他还说,“当前苏联的主要对手是美国,而不是中国。”但是,他的看法没有占上风。
  在3月2日之后的连续几天里,中苏双方的军事对抗仍在进行,葛罗米柯的外交活动遇到巨大阻力。他通过外交渠道获知,中国方面对苏联出动军队反应异常强烈,苏联驻华大使馆前挤满了示威群众。葛罗米柯深深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再也坐不住了。3月8日下午,他请求与勃列日涅夫见面。这时的勃列日涅夫也处在矛盾之中,他也很想听听葛罗米柯的意见,但由于当时他正参加世界妇女节集会,两人未能见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