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你问我宰你有多深

作者:邬敬民











  偶然从事导游工作的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然而随着对这一行业的深入了解,却发现其中充满了恶劣的竞争,想在此环境中谋生,必须放弃自己的良心与尊严。十几年的导游生涯,曾多次试图不遵守它的游戏规则,结果生存却受到了挑战,无可奈何只好忍辱偷生。在这里,我不敢大言改变现有体制,只想告诉各位游客朋友们,如今的旅游尤其是旅游购物,充满了骗局;更想唤醒百姓的旅游意识,不要成为低价旅游的俘虏,让广大追求旅游乐趣的人们真正享受旅游的快乐。
  
  如今的旅游,充满了欺骗,但旅游者并不完全都是无辜的。造成这种局面,部分原因恰恰是在旅游者自己。
  在中国旅游市场,旅游者分为三种。一种是消费观念还很不成熟,还处于“听说那里好玩”、“别人都去过了”、“没事儿干,出去转转”的阶段,对自己出游要花多少钱以及预期达到的效果还完全没有准备,这种人没有什么旅游的经验,常常是那种被痛宰的人,当然也是无良导游最喜欢的游客,称之为有“素质”的游客。
  第二种是有机会常常出来旅游的人,消费观念比较成熟,很善于保护自己,不会在旅游过程中参加多余的消费。但他们实际上却经常掉进享受不到真正旅游乐趣的陷阱,或者说明知那是陷阱,也要往下跳。他们是导游最讨厌的人,被称之为“没有素质”的游客。
  第三种是那些有思想、有意识的人,他们苦于没有高品质旅游团队,不得已而参加那些普通的旅游团。但他们会适当配合导游的工作,参加一些额外的消费,不会让导游太为难,不过导游也绝对不会在他们身上赚到太多的钱。
  大部分的旅游者都属于前两种,他们对旅游市场所提供产品的价值失去了理性的判断,市场上也提供了投其所好的低价现象。现在的旅游者追求低价已到了十分不理智的境地,甚至想得到“白吃的午餐”。正常而言商家是不可能提供“白吃”的机会的,可是目前不规范的旅游市场上却真的出现了可以“白吃”的“午餐”,如浙江600元海南游、广州1元泰国游、55元香港游的诱惑。
  
  你真的以为那是可以“白吃”的吗?
  就吃饭来说吧,一般国内游标准都是“八菜一汤”,但“菜是八个的,青菜为主的;豆腐是酸的、隔夜用剩的;米饭是黄的,糙米掺和的;青菜是烂的,市场里捡的;鱼虾是臭的,死了才买的;汤是清淡的,紫菜蛋花的;肉片薄薄的,还是病猪的;餐厅偏远的,郊外竹搭的;空调没有的,风扇大大的;台布不用的,桌面油油的。”有好事者为旅游餐下的如此结论,也许有夸张之处,但并不过分。
  就是在广东、珠三角这一带,甚至可以做到13元/人的用餐标准,也要保证八菜一汤,您想想能有什么好吃好喝的给你。更不要说海南的10元/人、云南的8元/人了。
  广东的早茶闻名全国,光是点心就有上千种,还有老火靓汤、海鲜也都是出了名的,一个人一餐早茶平均下来十五六元,可是来广东的旅游团天天就是油条、稀饭、炒粉、馒头、鸡蛋、咸菜,一点“食在广东”的感觉都没有。没有办法啊,五六块钱的早餐标准,您想吃点啥。深圳的乐园路,海鲜便宜得要命,但几乎就没见到有哪个旅游团到那儿去吃饭的。那些出名的饮食都已成为赚钱的手段。
  即使是这样,国内外的低价游依然火爆。很多旅游者在经历了多次的变质旅游之后,依然不思悔改,继续压低价格,反正吃的烂、住的烂、用的烂、玩的烂,为什么不能再便宜点呢?这些本来应该让人接受教训的经历,却成了旅游者讨价还价的本钱,如此恶性循环,你说这是不是一种悲哀呢?压价、杀价的背后,最大的受害者必然就是消费者,旅行社承受消费者压价后,再从消费者身上捞回那部分损失。
  怎么捞回来呢?且看看某香港旅行社发给国内同行的港澳四天的拼团计划吧!其中有几条规定。1.黑龙江、天津、吉林等地的游客,地接报价“-300”元;2.教师及60岁老人家需加收附加费350元/人,18岁以下小朋友不占床加收600元/人,占床加收1200元/人;3.客人如在进港之前曾经去过中英街、海南岛、或已经去过购物店,加收附加费300元/人;4.回程珠海进两店购物,若不进店要补差价。
  为什么是负数呢?就是香港旅行社倒贴给国内旅行社的钱,行话称之为KB。如果您是来自黑龙江的游客,不管国内的旅行社收您多少钱,他是一分钱不用付给香港旅行社的,相反,香港的旅行社会倒贴给国内旅行社一个人300元。而为什么黑龙江那边的游客会倍受香港旅行社青睐呢?毕竟相隔太远,去一趟香港不容易,所以那些地方的人都是有备而来,专门来购物的,子弹充足。而且由于距离遥远,弄不懂行情,可以大宰特宰,所以倒贴钱也干。
  为什么教师、老人家和小朋友要加收附加费呢?因为教师(还有记者)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社会经验,在购物上几乎“刀枪不入”,而且一旦发生投诉,会比较难解决,所以他们成为香港旅游界不欢迎的客人。而老人与小朋友,大多不具备充裕的经济能力,不太可能在旅行社安排的购物店里大显身手,所以面对这部分游客,香港旅行社要求加钱,以此作为接待这部分人的成本,同时作为一道门槛限制这部分人的“光顾”。
  去过中英街、海南岛、及其他购物店的游客,已经属于二手货,上当受骗的经验丰富一些了,再宰的机会不多,所以也要多收点。
  在香港、澳门挨了几站痛宰之后,回到国内的珠海还得再洗刷一次,非得把你身上的钱掏个一干二净不可。因为从珠海去机场的路费还得靠大家进店拿人头费补足。
  所以,如果你是黑龙江人,不是老人和小朋友,也不是教师,没去过中英街和海南岛的话,您在深圳报名,您的报名费甚至可以是“0”,而深圳的旅行社绝对已经赚到了300元。
  那香港的旅行社从哪里赚钱呢?他会在香港安排三到四站购物、在澳门安排两站,回到珠海还有两站,你想想四天三晚的时间,七八站购物,去掉进出关的时间,你能有多少时间去参观?根本没有。
  香港,人称购物天堂,许多人就是要去香港购物啊,殊不知,香港旅行社带你去的地方,专卖假货、次品、高价珠宝,能拿高额回扣。举例来说,“谢瑞麟珠宝行”因涉嫌向旅行社及多名职员提供非法回佣(即购物回扣),相关人员被香港廉政公署拘捕。他们提供的回扣高达30%,还要付给旅行社人头费、停车费,再加上他自己的所谓合理利润,你可以想像他卖的东西能值多少钱?“低团费”、“零团费”、“负团费”的情况实际上是旅游者、组团社、地接社之间的价格交易行为。
  有些旅行社甚至自己开店,肥水不流外人田。在新加坡,许多中国旅游团去参观的珠宝店就是旅行社老板开的。有的导游甚至一边当导游一边开店。有些旅行社跟购物店的关系早就好得像一家人了。
  日本没有什么购物店,但导游在车上卖的东西种类之繁多并不亚于一家小百货公司。什么深海鱼油啊、电话吸磁贴啊、火山灰滤水器啊,都是一些所谓科技含量高的产品,还有一些自费的项目,包括吃(神户牛柳、海鲜刺身等)、玩(登富士山、乘子弹火车、迪斯尼乐园等),日本的消费水平多高啊,让游客花的钱一点也不比进购物店花的少。泰国导游卖什么呢?榴莲干、鳄鱼肉,新加坡、马来西亚卖纪念品、印度发油、牙粉,香港、澳门导游卖的东西也不少。看看我们国内的导游身上的装备吧,左手玉镯,右手劳力士,手指上戴着红蓝宝石的戒指,脖子上挂着时来运转的吊坠或珍珠项链,挎着LV的皮包,(当然这些东西没几样是真的)。包里什么东西都有,什么熊猫烟啊、虎皮膏啊、酸枣糕啊、化妆品啊等等,导游们会不失时机的将这些东西介绍给游客,引起他们的好奇心。珠宝之类的东西是为购物店里做宣传的,至于假劳力士、假LV包啊那是导游自己卖的,据说有一前辈导游卖给游客一块假劳力士居然能卖到2800港币之高,要知道那玩意儿好点的进货价也就是一二百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