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细说万事由来

作者:夏 天











  老婆的由来
  
  老婆这个称谓,最初的含义是指老年妇人。后来,王晋卿诗句有云:“老婆心急频相劝。”诗中的老婆是指主持家务的妻子。因此,后来人们便把自己的妻子称作老婆。
  关于老婆一词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从前,有一位学士叫专爱新,嫌妻子年老色衰,欲休妻另讨娇娘,但一时却难于启齿。
  有一天,专爱新灵机一动,故意在妻子面前写了副对联: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妻子看后,已明白丈夫的意思,便伤心地续了下联: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
  新粮与“新娘”谐音,对得甚为巧妙。专爱新对妻子的才学甚为钦佩,对自己的一时冲动感到很内疚。妻子见他面有愧色,亦趁机提笔写道:老公十分公道。专爱新提笔续道:老婆一片婆心。后来,人们就将妻子称为老婆了。
  
  妻子的由来
  
  妻字最早见于《易·系辞》:“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但妻在古代不是男子配偶的通称。《礼记·曲礼下》载:“天子之妃日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庶人曰妻。”那时的妻只是平民百姓的配偶。后来,妻才渐渐成为所有男人配偶的通称。
  古时,妻的别称很多。如孺人、内子、内人等。妻还被称为内助,意为帮助丈夫处理家庭内部事务的人。贤内助成为好妻子的美称。对别人谦称自己妻子时,则称之为拙内、贱内。
  
  丈夫的由来
  
  相传,我国某些部落,有抢婚的习俗。女子选择夫君,主要看这个男子是否够高度,一般以身高一丈为标准(当时的一丈约等于七尺)。有了这个身高一丈的夫婿,才可以抵御强人的抢婚。根据这种情况,女子都称她所嫁的男人为丈夫。
  
  结发夫妻的由来
  
  结发夫妻一般指的是原配夫妻。结发夫妻的由来,相传是从一位皇帝登基的故事中衍生出来的。
  从前,有位皇帝,在登基的头天晚上,因为担心胡子太短(古代男人是以胡须长短衡量人的学识的),无法入睡。皇后十分聪慧,连忙剪下自己的头发,仔细地接在皇帝的胡须上,一夜工夫,使皇帝的胡子变长了。次日,皇帝登基时,臣子见皇帝胡须过脐,莫不惊叹。
  后来,这件事情被人们广为称颂,人们便将他们称为结发夫妻,以此来表达患难与共、互助互爱的夫妻间的深厚感情。
  
  海外赤子的由来
  
  “海外赤子”是我国旅居海外同胞的一个美称,指旅居海外的同胞依然心系祖国,拥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但“海外赤子”实际上来源于“海内赤子”。
  相传,在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殿试射箭比赛,大臣劝谏:“人们张弓挟矢立在殿前,距离你这么近,万一有狂妄无知的人暗中发射,可对社稷极为不利呀!”唐太宗说:“王者视四海为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妄加猜忌乎!”其意思是说,我把四海之内的人都看成是赤子,真心相待,哪能对他们都不信任呢?
  此后,人们便从唐太宗这段话中引申出“海内赤子”一语。而“海外赤子”则是由“海内赤子”一语转换而来的。
  
  傻瓜的由来
  
  人们往往习惯把愚蠢的人叫“傻瓜”,追究其由来,还有一段奇特的故事。
  在我国古代。秦岭地区有一地取名“瓜州”,聚居在那里的姓姜的人取族名为“瓜子族”。这一族人非常诚实、肯干,受雇于人时,耕种、推磨样样艰苦工作都干,而且干起活来不声不响。
  这样,人们便误认为他们“愚蠢”,进而便把这类的“愚蠢”之人叫做“瓜子”。“傻瓜”便是由“瓜子”演变而来的,而后沿用至今。
  
  二百五的由来
  
  日常生活中,“二百五”往往指那些傻瓜或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但“二百五”的由来说法不一。
  一说来源于战国故事。苏秦是战国时的一个说客,他身佩六国相印,一时很是威风。但也结下了很多仇人。后来,他终于在齐国被人杀了,齐王很恼怒,要为苏秦报仇。可一时拿不到凶手,于是,他在城内外贴榜文说:“苏秦是个内奸,杀了他黄金千两,望来领赏。”
  榜文一贴出,就有四个人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齐王说:“这可不许冒充呀!”四个人又都咬定说自己干的。齐王说:“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各分得多少?”四个齐声回答:“一人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二百五”一词就这样流传下来。
  还有另一种说法与推牌九有点关系。原来,牌九(旧时一种赌具)中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在推牌九这一赌博活动中,被称为“毙十”。
  因为它在牌九里是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时间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二百五”了。
  
  饺子的由来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国时期,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后来,更出现了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
  我们还可以看到1300多年前完整的唐代饺子。它是从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唐墓里出土的。出土时,一只饺子和四只馄饨放在一个木碗中。由此可见,至少在唐代,饺子已传入我国的边远地区。
  清朝有关史料记载说:“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又说:“每届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这说明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
  近人徐珂编的《清稗类钞》中说:“中有馅,或谓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汤叫做水饺。”
  
  点心的由来
  
  为什么人们都把美味糕点称作“点心”呢?这源于南宋时抗金的一段佳话。
  公元1130年,金兵大举南侵,渡过长江,占领了建康和临安。爱国人士奋起抗金,迫使金兵向北溃退。当时驻防镇江的爱国将领韩世忠、梁红玉夫妇趁机率八千精兵在黄天荡阻击金兵,将10万金兵在黄天荡内围困了48天。
  胜利后,梁红玉命令烘制民间的美味糕饼慰劳前线将士,以表示自己的“点点心意”。自此以后,“点心”的名字便传开了。
  
  订婚戒指的由来
  
  订婚戒指起源于奥地利。
  1477年,奥地利国王麦士米尼结识了一位名叫玛丽的公主。玛丽美丽的容貌和优雅的举止使他为之倾倒。为了赢得她的爱情,麦士米尼让人专门打造了一枚珍贵的钻石戒指,送给玛丽。面对精雕细刻、闪闪发光的钻石戒指和国王的热烈追求,玛丽终于嫁给了麦士米尼。
  从此,西方便将钻石戒指作为订婚信物,一直沿用至今。
  
  裙子的由来
  
  裙子是人类最早的一种服饰,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穿的裙子是用树叶或兽皮制成的。这种裙子,制作简单粗糙,根本谈不上什么美。我国古代的裙子男女皆用,后来才渐渐变成妇女的专用品。
  裙子盛行从汉代开始,当时最盛行(尤其在宫中)的要数“留仙裙”。它的盛行,与民间流传的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在金莲花上跳舞的故事有很大关系。唐代以后,裙子更加流行。妇女穿裙没有年龄、贫富、城乡之分。上至皇妃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穿裙子,而且裙子的色彩、款式多种多样。
  现代,我国妇女的裙子与古代裙子相比,不仅款式新颖,美观大方,而且品种繁多,风格各异。
  
  烫发的由来
  
  埃及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烫发的地方。那时,妇女把头发卷在木棒上,涂上含有大量硼砂的碱性泥,在日光下晒干,然后把泥洗掉,头发便出现美丽的涡卷。
  1872年前后,在巴黎,法国美容师马鲁耶鲁发明了用火钳烫发的技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