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放映时间到了

作者:〔英〕詹姆斯·伯克











  □〔英〕詹姆斯·伯克 著■ 梁焰 译
  
  尽管我步入成年之后,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小屏幕(电视)上,但我仍不能抵御电影院里那神奇时刻的诱惑。所有灯光暗下来,电影画面完全以实物大小映入眼帘,我被环绕立体声包围,即使有些场合银幕上放映的是孩子们看的电影,如最近我作为家长陪孩子看的迪斯尼电影。
  观看电影时,我禁不住在想,多么遗憾啊,好莱坞把主要情节彻底地净化了。如今很难看到事情的真实一面了。我特别指的是格林兄弟写的童话故事,迪斯尼从中攫取了大量题材,但故事却不像我们看过的动画片那么甜蜜。在原版格林童话里,灰姑娘的两个姐姐的眼睛被啄掉了,莴苣姑娘怀孕了,睡美人有一点恋尸癖,大灰狼既吃了小红帽也吃了她奶奶。甚至格林童话自己的编辑在第2版也把这一切低调处理了。
  当然,格林兄弟处理的都是相当原始的东西,他们走遍整个欧洲搜集民间故事作为他们的童话素材。大约在1806年,他们开始把牧羊人、马车夫、补锅匠、吉普赛人以及农民的口述寓言抄写下来。许多年来,格林兄弟听了他们认为是祖国的原始声音:交织着暴力、残忍、种族主义、对外国人的轻蔑以及独裁主义的传说。一个多世纪之后,这些东西使纳粹分子们心神激荡。
  格林童话是19世纪初期席卷浪漫主义欧洲的返璞归真大狂热中的一部分。这一民俗运动是受新语言科学和加尔各答(印度古城)的一名威尔士法官的研究的启发。琼斯的工作是把英国法律应用于英属印度的印度教徒,因此他研究当地文化。在研究过程中,他遇到神奇的古印度语言——梵语,并立即对它的词语展开研究。这些词语与希腊语和拉丁语中相应的词语极其相似(以及和日耳曼语、波斯语、凯尔特语甚至亚美尼亚语和阿尔巴尼亚语都极像),琼斯依此推断梵语一定是几乎所有人的古代母语。
  梵语的发现使德国人如痴如狂,因为这意味着日尔曼民族可能和法国人有着同样深远的文化传统(当时法国人正在拿破仑战争中痛击德国人)。
  发现梵语所引发的对印欧语系的狂热甚至影响到了最受尊敬的人物。其中之一是数学家高斯,他与格林兄弟同在哥廷根大学。高斯被誉为天才,因此他的思想有很重要的影响。他年纪轻轻就一举赢得他在哥廷根的位置,因为1794年他17岁时,导出了一种计算行星轨道的技巧,即使你只对行星瞥了三下,也能准确地推算出它的轨道。
  这多少解释了第一个小行星——谷神星的发现过程。1801年元旦那一天,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发现了这个新天体,但他只沿着它的轨道观察了9度就病了。皮亚齐病好些后,天气又不好了。到了巴勒莫天空终于晴朗可以观察的时候,谷神星又不见了。一颗新行星的发现在欧洲引起了相当的轰动,而现在又找不着了,这就更轰动了。但一切还不是那么悲观,也没有完蛋。有了年轻的高斯发明的神奇的数学公式(正式名称是“最小二乘法”),瞧!一年之后,谷神星刚好在高斯计算出来的位置出现了。这一业绩使他迅速成为名人,到处都请他任天文学方面的职务。他选择了哥廷根。
  一位高斯迷被这件事深深感动,以至于他不能让自己按传统做法给他新发现的元素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这家伙是一个肥胖的疑病症患者、瑞典美食家、喜欢在女人中厮混的男人,他为皇室成员讲授化学课,皇室授予他一个爵位作为回报。他就是贝采利乌斯。他四处旅行,写下旅行见闻,认识所有值得认识的人。下次你喝上一大口H2O(水)感到通体舒畅时,你也许会想起是贝采利乌斯提出现代化学符号表示法的。
  老B(贝采利乌斯)在吹火管方面也是欧洲的一大热门人物。吹火管很像一组风箱,用来把火焰温度提高到1500摄氏度。在这样的极高温下,所有物质都会以其特有方式炽热发光,揭示出其组成元素和组成物质。用这种方法,贝采利乌斯能够为歌德这样扭腰摆臀的人物分析各种矿石样本。他还检验陨石,以及像古埃及研钵和加拿大捕兽者胃液这样的神秘材料。因此1803年他有充分的能力分析一种奇怪的石头,分辨出一种新元素,并为纪念高斯而命名它为“cerium”(铈),而不是“Berzelium”。
  我们刚才碰巧发现的正是导致我热爱这变化之网的原因。我说到这个矮小敏捷胖墩墩的男人和他神秘的石头,在斯堪的纳维亚北部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即将对现代世界作出另一个显著贡献,这要感谢千里之外另一个可能从没听说过他的人的活动。我说的是伟大的发明家、更伟大的自我宣传家,爱迪生,以及他为我们的故事增光添彩的两个贡献:白炽灯泡的创造发明(有意的)和这种灯泡所具有的效力(无意的)。
  1882年,纽约珍珠街爱迪生发电站的开张,明确地向投资者(即使是最傻的投资者)传达一个信号:他们该把股票从煤气灯公司那里抽出来了,煤气灯公司似乎除了隐退别无选择了。但是且慢,由于有了贝采利乌斯和他神秘的石头,忽然另一位未来的贵族带着为煤气公司解决难题的最好的解决方案粉墨登场了。
  维也纳的韦尔斯巴赫发现,如果在海岛棉做的纱布外罩(或“纱罩”)里注入一定的矿物质,其中1%是质量较好的废弃硝酸铈,然后把这块纱罩粘在煤气火苗附近,铈就会发光,亮度相当于普通火苗的7倍。这个1885年的发明,被称为韦尔斯巴赫煤气罩,它为韦尔斯巴赫赢得奥匈帝国准男爵爵位,并有权选择一个(备受人们期待的)家族箴言:“更多的光明”。新型纱罩使煤气灯生意一直维持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直至今天你仍能在篝火附近看见煤气灯)。
  1900年左右,在芝加哥一间破烂不堪的宿舍里,一位名叫德福雷斯特的小伙子,正在凝望着韦尔斯巴赫灯,脑子里萌生出火焰探测仪的想法。他想像着一个小玩意儿,它能够探测带电纱罩的电荷变化,因为纱罩中的电流受火焰存在与否的影响。德福雷斯特的难题是如何使极细微的电流变化放大到足以被检测到的程度。于是他利用了一个爱迪生曾经偶然遇到过的奇怪现象。当时爱迪生注意到,他的炽热的灯丝发射出一些颗粒,弄脏了灯泡的金属底盘。
  这个被爱迪生称为“爱迪生效应”的现象获得了专利。被存档,然后就被忘了。终于有一天人们发现,这个现象是稳定的电子流从灼热的灯丝中翻腾出来并一猛子扎到底盘上的结果。德福雷斯特在灯丝和底盘之间放一个金属网纱,利用强大的电子流放大任何可能穿过金属网的微弱电荷。他称这个通用电子信号放大器为“三极管”。1914年第一条纽约—旧金山电话线开通,全程用三极管放大信号。
  有点讽刺的是,100多年前贝采利乌斯用他的吹火管所做的最聪明的事情之一是,分离出另一种元素,他称为“硒”,后来发现它在电路中很有用。1873年的一天,爱尔兰梅岛上一个跨大西洋电报电缆终端操作员,注意到他的硒电阻器里的电流很奇怪地变化着:在阳光下电流强,在黑暗中电流弱。原来硒在根据光的强弱而发出电流。
  从1900年起,伊利诺伊大学的蒂科希纳教授研制出一种基于硒的录音机。他把光(其强度随着麦克风薄膜的振动而变化)透过生胶片,做出曝光不同的负片。当胶片冲出来后,它就会使透过它的光的量发生变化,这种光照在一个硒元件上,该元件相应地发出变化的电流,从而在扬声器上重现原来的声音。主意很棒,只是信号太弱,听不见。后来,1923年三极管问世,出现在西方电子公司的新型有声电影系统上。顿时,电影会说话了。
  这就是为什么那天晚上我在迪斯尼电影中听到了格林兄弟(当然首先要感谢他们)的童话故事,而且每个字都很清楚的原因。各位,这就是全部的故事。
  (摘自《轮回》,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定价:1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