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丛飞:那些忧伤的目光改变了我的人生

作者:蒋 巍 徐 华











  《丛飞震撼》不久前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作者以饱满的激情向读者展示了震撼全国的“爱心大使”丛飞所走过的生活历程和感人事迹。丛飞心地纯真善良,同情一切弱者,为社会公益演出4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6000多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认养孤儿37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直至把自己累倒、累病、累垮。丛飞精神的高尚、纯洁、无私给人巨大的心灵震撼。2006年4月20日20时40分,恰在本刊即将付梓之际,丛飞在深圳永远离开了我们。
  
  1
  
  笑眯眯的丛飞,频频出现在南方各省的舞台和电视屏幕上。
  在广东省业余歌手大赛获得优秀奖之后,丛飞的名字和他奔放而柔美的歌声被人们广泛地认识并记住了。特别是那些做文化传播生意的公司,那些组织各地商业演出的穴头,用狼一样的目光牢牢锁定了丛飞和那些“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新手。大赛半个月后,丛飞应邀参加了有生以来第一场商业演出。那是广州市一个行业性的露天庆祝晚会,数千观众,舞台装扮得辉煌壮丽,许多大牌和中小星级人物应邀出演。轮到丛飞出场了,他穿了一身借来的白色演出服,面对观众,一身的洒脱、鲜活、幽默,眼睛笑得弯弯的,没有丝毫的做作和紧张,也没有学院派出身的那种高人一头的绅士派头。他说了几句热情洋溢的话,按约定唱了一首歌。下场后得到合同中规定的税后2000元出场费。
  以后,请柬纷至沓来,收入不断增加,丛飞的名声在广东渐渐扩大并逐步向北部各省扩展。广州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热诚邀请他出任该公司的艺术总监,管吃管住,还有1800元的工资。丛飞花了近3000元,特别制作了一套精美的礼服式白色滚金边演出服。当然,大歌唱家应当有许多套不同风格、不同款式、不同色泽的演出服,家里应当有一个很大的衣柜,甚至应当有一间专门的更衣室来放这些华贵的演出服。眼下丛飞还做不到,但他相信自己能做到。慢慢来么,万丈高楼平地起,他还年轻,刚刚开始自己的事业。
  1994年2月初,丛飞所在的公司老总忽发奇想,雄心勃勃地要面向全国招聘一批时装模特。公司派出几路人马分赴各大城市进行招聘工作。天府之国美女多是有名的。丛飞领取了旅差费和工作费用,与几位同事到了成都。
  
  2
  
  蓝天。阳光。广场。鲜花。歌声。掌声。
  这是1994年3月,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成都人民广场正在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举行一场盛大的慈善演出。演出场地是开放的,所有路过的行人都可以驻足观赏倾听。演出中间,不断穿插募捐活动,工作人员拿着募捐箱穿行在观众中间,身穿一身红色长礼服的女主持人号召大家为失学儿童踊跃捐款,观众们也热情响应,纷纷掏出1元或5元、10元、个别也有50元或100元的钞票投入募捐箱。演出临近尾声时,女主持人拿着一张小纸片走上舞台。她兴奋地说,来自深圳的一位青年歌手到成都出差,刚才路过人民广场。看到我们成都市为失学儿童举行这样盛大的演出,他十分感动,主动找到我们,表示愿意为在场的观众和孩子们献上一首歌,他的名字叫——丛飞!
  丛飞虽非大红大紫、全国知名的歌手,但他的真情感动了成都,掌声顿时响彻了广场上空。丛飞手拿麦克风,神采奕奕走上舞台,他朗声说,我叫丛飞,是来自深圳的一名歌手,看到成都人民这样充满爱心,我深受感动,在这里,愿意为大家献上一首歌,《咱老百姓》:
  都说那咱老百姓是那满天星,
  群星簇拥才有那月光明
  都说咱老百姓是那黄土地,
  大地浑厚托起那太阳红……
  唱到中间,丛飞边唱边走下舞台,向坐在广场前面的来自贫困地区的上百名失学儿童走去。这些孩子最大的十五六岁,最小的只有八九岁,皮肤都很黑,衣服都很旧,有的还缀着补丁。他握握这个小女孩的手,拍拍那个小男孩的脸蛋,再朝另一个孩子笑笑。丛飞的歌声在继续,可谁都不知道,此刻他的内心被深深地震惊和震撼了——那些孩子对他的友善表示几乎没有任何反应。他们不像别的演唱会上那些幸福快乐的孩子,很容易对歌手的亲切动作和话语做出热烈甚至狂热的反应——欢呼、尖叫、蹦跳、拥抱、献花。不,这些大山里的孩子呆呆地、规规矩矩地坐在小板凳上,一双小脚紧紧地并在一起。他们的表情有些拘谨和漠然,他们的笑容像是从老师那里学来的,他们整齐的鼓掌方式也像是规定好了的。丛飞看得出,这些孩子对他的演唱似乎并不感兴趣,他们似听非听,他们快乐不起来,他们单纯凝重的眼神里郁结着深深的孤独和忧伤。
  是的,是忧伤。
  那是多么凄苦和无助的眼神啊!丛飞的心像被什么尖锐的东西刺痛了,他突然意识到,无论他在演唱中倾注了多少激情,无论他的歌声多么优美动听,对广场上这些、对大山里更多的失去母爱父爱、失去上学权力的贫穷孩子来说,都是没有多少实际用处的!
  看到这些孩子,刹那间,也许丛飞脑海里闪过了他贫苦而艰辛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那拣垃圾、卖冰棍的日子……那穿了五六年的露脚趾的破胶鞋,鞋里一抓一把臭泥……因为交不上学费,被老师在操场上罚站暴晒……偷偷把家里的铜蜡台卖掉,被父亲打得满脸流血……初中二年级只好辍学,小小的他呆坐在辽河边流泪不止……更不必提15岁就开始四出流浪打工的酸辛……南下广州拣盒饭、睡桥洞、挨毒打的遭遇……
  也许此刻丛飞什么也没想,他只是觉得痛,一种无法缓解的痛!他甚至觉得,这些失学的孩子就是童年时候的他!
  丛飞第一次猛然醒悟到,这些年他拼了命地学习声乐,把成为一名有成就、有影响的歌唱家当作自己崇高而美好的理想,可是,面对这些可怜巴巴的孩子,面对他们的贫穷、眼泪和孤独,面对孩子们急需的各种实际帮助——可能仅仅就是一双鞋、一碗饭、一支笔、一本书,他的歌声竟显得如此虚无飘渺,如此苍白无力,苍白无力得甚至有点虚假!
  歌声结束,海潮般的掌声停歇下来。裙裾飘飘的女主持人走向台前,开始号召所有在场的观众向义务献歌的深圳歌手丛飞学习,踊跃捐款。台上的丛飞看到,台下那些观众,特别是那些白发苍苍的老头老太太,颤抖着手,掀起衣角,掏出一些零角、零元的硬币或票子,郑重地投入募捐箱。丛飞激动了,同时他也觉得观众们捐的票面太小了——这能为孩子们解决什么问题呀!他摸摸自己的裤兜,哦,幸亏带钱了,他记得一共是2400元,其中有自己的工资,有从公司领出的差旅费,有这次到成都为公司招聘模特儿的工作费。
  丛飞让工作人员把募捐箱拿过来,然后掏出自己的所有,面对观众高高举起。他朗声宣布,我没想到会遇上并参加这样一场有意义的演出。我只带了2400元,我决定把这笔钱全部捐给成都市失学儿童!
  丛飞郑重地把厚厚一叠人民币全部投入募捐箱。
  女主持人噙着泪花对全场说,丛飞先生的慷慨捐款,是本场慈善演出最大的一笔捐款,可以使20个失学儿童完成两年的学业,让我们在场的全体观众以最热烈的掌声向丛飞先生表示感谢!
  整个广场沸腾了!掌声一浪高过一浪,坐在前排的孩子们也灿烂地笑了,纷纷举起小手热烈鼓掌。
  下场后,丛飞问站在幕后的导演,明天还演不演了?如果演我还来,义务的,不要钱!
  后来,丛飞回忆说,正是这一刻,正是那些孩子凄伤而无助的眼神,正是这发自内心的掌声,改变了他的人生!他还坦率地说,当时他对失学儿童的痛苦、渴望和急需想得还很少,对这种资助的重要性和社会意义还缺少深刻的认识和体察。当时站在铺着红地毯的大舞台上,听着台下暴风雨般的掌声,他只是有一种很骄傲、很光荣、很英雄主义的感觉。在经历了许多穷困和屈辱之后,通过这件事,他终于证明了自己是能够自立的,是有价值的,是可以在民众中受到欢迎的,必要的时候是有能力帮助别人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