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人生之体验

作者:唐君毅











  说谦恭
  
  人格的建立始于自尊,然而我们对人仍应有一般的谦恭礼敬是为什么?因为真正的自尊者,必同时能了解他人亦为一自尊者,因而必能尊人,而对人有谦恭礼敬的。
  而且真正的自尊,出于自己对于自己向上精神之自觉,自觉自己之向上精神通于无尽之价值理想。然而人有如此之自尊时,同时也自觉自己未实现这些价值理想,自觉自己有未实现之更大之善,于是会自然地想到,也许有许多更大之善,已实现在别人之人格里。
  我们不能证明,别人的人格中无更大之善之实现,因为我们永不能了解别人心灵之全境。
  
  说了解人
  
  你当了解他人,以你的心贯入他人的心。
  但你当先了解自己,因为你只能根据你自己,去了解他人。
  但是你必须根据你对于你自己的了解,去了解他人,你才能真了解你自己。
  因为在你去了解他人时,在他人中,你才看见你自己的影子。
  你真能了解他人,你便能使你自己为他人所了解,因为你的心是敞开的。假如你不能或不愿被人所了解,这证明你的心有墙壁,透露不出你心之光辉。
  有墙壁的心,是不能真了解人的。
  当你不能为人所了解时,你不要即据以证明自己之伟大。伟大的日光,绝不会使卑暗的地方,看不见它。
  真正的心之光辉,流入他人的胸怀,如水银之泻地,是无孔不入的。
  你要衡量你了解人的程度吗?你须先衡量,你愿被人了解与能被人了解的程度。
  
  说隔膜
  
  人与人在某些事上,在一个时间中,是可以不相了解的。
  你的心开了,但是他的心总是牢牢地闭着。
  你觉得人与人间的隔膜,是最大的悲剧吗?
  但是他的心闭着,你的心当更尽量地开。
  他不了解你,你当更尽量地了解他。
  当你了解他何以不能了解你时,你便不当再勉求他了解你了。
  你勉求不能了解你的他了解你,你便不能算真正了解他了。
  而且你要知道,没有一种事情上的隔膜是永远的,只要大家都有真诚的心。
  他的心闭了,但是人的心,不能永远闭着,那会将人闷死的。
  还有,任何关闭的心,必有它的窗户。
  你的心绕着门墙寻找,你必可觅得它的窗户。
  你只要跳入他的心之窗户,循着路道,你一定会把关闭的门打开。
  所难的是,你也许寻不着正当的道路。你困在他心之黑暗处。但是你有你心之光来照耀——这就全看你心光之大小了。
  
  说离别
  
  在爱里面,生命与生命相渗融贯通,成一整体,离别与死亡又撕碎它,然而你仍不当只看见此二者之负面价值。
  你当知离别与会合,是人生应有的节奏。
  在离别后的忆念中,你的情思向空中抛掷,但听不见它的回音,它无所系着,又重落到你的心中,但是它落得更深;所以离别愈久,将蕴蓄更丰富更深厚之情思。
  待重会时,它流到你所亲的人之心里。
  
  说死亡
  
  亲爱的人死亡,是你永不能补偿的悲痛。
  这没有哲学能安慰你,也不必要哲学来安慰你,因为这是你应有的悲痛。
  但是你当知道,这悲痛之最深处,不只是你在茫茫宇宙间无处觅他的音容。
  同时是你觉得你对他处处都是罪过,你对他有无穷的咎心。你觉得他一切都是对的,都是好的,错失都在你自己。
  这时是你道德的自我开始真正呈露的时候。
  你将从此更对于尚生存的亲爱的人,表现你更深厚的爱,你将从此更认识你对于人生应尽之责任。
  你觉惟有如此,才能挽救你的罪过于万一。
  如是你的悲痛,同时帮助你有更大的人格之实现了。
  
  (摘自《人生之体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定价:1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