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生活更好了,心情却更郁闷

作者:〔美〕格雷戈·伊斯特布鲁克











  现在大多数人的生活都变得更好了,大型超市里的商品更是应有尽有,用很便宜的价格,就可以买到过去绝大部分人难得品尝的珍馐美味。但我们对自己的幸运生活好像不觉得特别开心。1997年,66%的美国人认为,“普通人的生活变糟了”。
  “在美好的旧时光里,人民曾经生活幸福”,许多人都这么说。也许在刀耕火种的远古时代不是这样,但在不远的过去,日子想必比现在过得好,人们也更幸福。
  让我们来做一个假设吧。如果可能,你是否愿意和过去出生的任何一个普通人换位?是永久性的交换。你可以选择时间和地点,但不能指定某个具体的人物,如凯瑟琳大帝或达芬奇,也不能选择王公贵族或其他特权阶段。在这场交易里,你只能选择做一个普通人,到那个时代去过完你的余生。
  我猜想没几个欧美人愿意接受一张回到过去的单程票。虽然那里没有发展造成的破坏,自然界可能比现在美好,大多数时候环境也更安静,但生活却不一定比现在轻松——那时候的农民可能因为庄稼歉收而陷入穷困,女裁缝每天在闷热的作坊工作14个小时,所得的工钱只够买茶和面包。这样的生活不可能宁静安详。此外,现在许多人向往的早期小镇里的祥和气氛。没错,那里谁都认识你,可是那里谁也都知道你的秘密。在这种小镇里的人们,特别是妇女,能享受的个人自由比现在要少得多。
  几代人以前,普通人的命运伴随着无尽的辛劳和恶劣的条件,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以及短暂的寿命。那种辛苦的劳作、恶劣的条件和孤独的生活也是现代人无法忍受的。
  那么,把时间拉近一点,情况是否会更好一些呢?在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由于无限制的燃煤,美国和欧洲的城市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烟雾,在纽约和费城街头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猪,在拱食人们从窗户扔出的垃圾。每个城市都有许多马车,三百万匹马在各个城市留下遍地马粪。在芝加哥,蒸汽机车牵引的高架火车往人行道上抛下火花和煤灰。在具有田园风味的小镇里,只有2%的住户拥有自来水,妇女成为取水和洗衣的奴仆,更不用说还要抚育孩子。在那个年代,大多数人都活不到45岁。
  20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怎样呢?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数百万生命的无谓牺牲,接着,大战引发的一场世界性瘟疫夺去2500万人的生命。在美国,按人口比例和行驶的里程计算,铁路事故造成的死亡五倍于今天汽车事故造成的死亡,当时每百人中只有一人拥有汽车。
  第三个十年呢?美国遭遇经济大萧条,每百人中只有四人大学毕业,大多数家庭没有电话,或根本没有电。第四个十年?又一次世界性大战。这是一次正义的战争,但后方和前线都承受着旷日持久的牺牲。第五个十年?麻疹(人们直到1966年才研制出第一种麻疹疫苗)和小儿麻痹症(1952年美国有3300人因患小儿麻痹症死亡,塞尔克疫苗的第一次测试直到1954年才进行)仍然威胁许多儿童的生命。同性恋遭到强烈的歧视,其他人在性方面也感到巨大压抑。人均住房面积不到现在的一半,空调在南方仍然是稀罕物。第六个十年?妇女在工作中的权益得不到保护,黑人选举权直到1965年才确定下来,全国的贫困率达到20%,老年公民的医疗保健直到1966年才得以实施。空气污染和水资源污染没有任何控制。避孕药的使用在许多州仍然是非法的。只有到了70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人均寿命、医疗教育和个人自由等各方面才接近今天的水平。
  早在1918年,约翰·亚当斯(美国第一任副总统,其后接替华盛顿成为美国第二任总统)的后裔,亨利·亚当斯在他的自传中曾说,美国现在享有“前所未有的繁荣”。今天,人均收入七倍于亨利·亚当斯的时代,人们却仍然不感到满足,甚至认为今不如昔。1958年,约翰·肯尼斯·加尔布莱斯(John Kenneth Galbraith)的畅销书《富足的社会》(The Affluent Society)中提到美国人正在被他们的财富宠坏,并指出美国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顶点,不可能再提高了。
  加尔布莱斯认为,物质生活的顶点就是一般家庭都拥有一套住房、一辆车、一台电视,以及至少一人大学毕业,这些条件在1958年都达到了。然而,在他宣布美国人不可能更富裕后,人们的平均实际收入翻了不止一番,房子大了许多,平均家庭有三辆轿车,电视是宽屏幕的,而且家中的大部分孩子都能上大学。过去的奢侈品现在成了必需品。今天,大多数人仍然觉得不满足。一般来说,现在美国人无论挣多少钱,只有再多一倍才能算“生活得很好”。
  物质的繁荣并不能带来精神的满足,这是西方人仍然对他们的命运感到不满,甚至认为自己的生活悲惨不幸的根本原因。现在我们来看一下造成这种群体不满足感的几个可能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进步的不稳定特性决定的。我们时常将进步归结于对问题的解决,有时现实的确如此。小儿麻痹症是一个已解决的问题——感谢塞尔克疫苗和塞宝疫苗的发现。曾经让丘吉尔首相夜不能寐的煤炭供应问题,现在也已经解决,当今国际市场上的煤炭供大于求,价格猛跌,许多国家的煤矿工人面临失业的威胁。移动通讯也是已解决的问题,现在连小孩子也带手机。有些问题可以被解决,并永远消失了。
  然而,问题有时候却是互为因果循环而存在,旧问题的解决,新的问题随即出现。消灭了小儿麻痹症,可是这种疫苗是否也引起了儿童孤独症的上升呢?无线通信迅速发展,但那却也意味着老板随时随地都能找到你,此外你还得提防那些边开车边打电话的疯子。煤炭的价格是便宜了,但是烧煤却会人为地加剧温室效应。新问题取代旧问题不断出现,人们因此很难相信生活变得更好了,这似乎也有一定道理。
  以农业为例。现代的高产量农业是人类创造的一个奇迹。西方国家每年丰谷满仓,优质高蛋白的猪、牛肉和禽类,还有水产品大量上市,物美价廉。基因工程培育出的农作物含有更多蛋白质,更少化学品和脂肪,还可以去除过敏源——再不会有人吃花生过敏了。飞机把新鲜水果从南美空运到北美,还有鲜花,优质且价廉。庄稼歉收已成旧闻,水土侵蚀和流失也减轻了。今天大多数的欧美人想像不出昔日靠天吃饭的农业是什么样子。发展本该如此,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全世界所有的农产品都供大于求。
  然而,当代农业仍有许多方面是不确定的。政府每年花费巨资给予农业补贴和价格支持——美国和欧盟用于扶持农业的开支达到每天近十亿美元。另一个令人不安的问题是高产量农业离不开杀虫剂和化肥的使用。尽管近年来使用的化肥有所减少,农民因为生产成本而减少使用昂贵的杀虫剂,但在发展中国家,为了满足迅速增长的人口需要,人们不得不使用更多化学品来提高产量。用在土地中的化学品随地表水流入河流和湖泊,造成许多水体“营养过剩”,即水中的藻类滋生过快,妨害其他水上生物的生长。在西方国家水体的工业污染源现在得到了非常严格的控制,而农业的污染却仍然严重。
  基因工程也是如此。目前许多研究都表明转基因农产品是安全的,植物王国的基因工程不像在动物界或人类社会那样引起争议,风险也要小得多。
  但当把“转基因”食品放入口中时我们仍难免感到有些忐忑不安,而且目前对转基因食品的立法还很混乱,国会一直没有通过专门的生物科技法,管理生物科技企业的法令还相当混乱。就农产品而言,人们不由地问,情形果真变得更好了吗?
  汽车是又一个有争议的进步。轿车一代比一代舒适,装配齐全,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价格只有稍微上涨。上一代人,一家人塞在一辆轿车里,每个人都要小心收起自己的胳膊肘。而现在的面包车,每个座位都安上了扶手和杯架。在1970年,只有20%的轿车装有空调,现在所有汽车不仅都装有空调,而且皮面沙发、腰部按摩器、音响、甚至DVD,应有尽有。此外,由于气囊和防抱死系统等安全装置的使用,现在汽车的安全性能大大增加,行驶每英里死亡人数稳步下降,汽车的污染也减少了,现在任何一种新车型行驶每英里排放的污染比1970年的汽车减少了2%。汽车的性能更优越,也非常耐用。此外,尽管现在的汽车速度快,空间大,都使用空调,每英里平均耗油却低于1970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