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理想与价值

作者:李开复











  作者简介:
  李开复,祖籍四川,1961年12月出生于台湾。11岁赴美求学,1988年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他所开发的世界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1988年最重要的科学发明之一。他先后在苹果公司、SGI公司担任要职。1998年加盟微软公司,并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2000年,升任微软公司的全球副总裁。2005年7月19日,李开复被Google公司任命为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
  
  理想引领人生
  
  尼采说:“人惟有找到生存的理由,才能承受任何境遇。”
  尼采所说的“生存的理由,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生目标”或“理想”。其实道理很简单:
  如果一个人看不出生活中还有什么意义可言,看不到可以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他多半就会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可以原地踏步,可以犯罪、堕落,甚至可以随意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里,我提到了马加爵。他是一个罪犯,他也是一个不幸的人,因为他看不清人生的目标,结果铸成大错。案发被捕后,马加爵终于悟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他对姐姐说:“姐,现在我对你讲一次真心话,我这个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在这次事情以后,此时此刻我明白了,我错了。其实,人生的意义在于——人间有真情。”在临刑前的最后一次采访中,马加爵又说:“我觉得,没有理想是最大的失败。”
  如果马加爵能早几个月悟出真正的人生目标,他在做错事前就会问问自己:这样做是离自己的目标更近还是更远?满怀真情的父母和姐姐会如何看待这件事?这样,他可能就不会走上歧途了。
  当然,大多数人都不会像马加爵那么极瑞。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因为缺少理想而裹足不前或者沾染上懒惰懈怠、安于享乐等坏习惯的例子仍屡见不鲜。从本质上看,缺乏激情或缺乏上进心的人十有八九是找不到真正可追寻的目标或理想的人。
  大家不必刻意地问自己“我到底为什么活着”,因为最重要的并不是我们要从生活中得到什么,而是生活本身对我们的期望是什么。就像著名心理学家维克托·弗兰克说:“人们不必问自己,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而必须认识到,自己才是被生命诘问的人。”
  维克托·弗兰克的意思是说,生命本身会时常问每一个人:你的理想和目标是什么?作为一个人,不应当在“人为什么活着”或“生命意义是什么”之类的问题上有丝毫的犹豫——人活着就是要追求理想,就是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每个人都有责任找到自己的理想,并有责任用实际行动来实现它。
  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着对理想的责任感和对人生的使命感,这也是他们能够走向成功的最重要的内因之一。也就是说,想要做最好的自己,就要有清晰的理想和人生目标:
  理想是引领人生的灯塔;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充实的生活。
  做个有价值的人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不要去尝试做一个成功的人,要尽力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一个好的理想应该是对世界有价值的,也就是说,当你离开这个世界时,你会留下一些对世界有价值、值得他人回味的东西。
  有一次,在新浪网的聊天室里,一个网友问我:“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我记得,自己当时是这样回答的:“人生只有一次,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最大的影响力(Impact)——也就是说,我希望能更好地帮助自己、帮助家庭、帮助国家、帮助世界、帮助后人,能够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好、更有效率,能够为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
  我回答这个问题时是脱口而出的,不需要任何思考。因为我从大学二年级起,就把“影响力”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了。
  如果说得更详细一些,那就是:
  无论是在科技领域里面对软件用户,还是在教育领域里面对中国的青年学生,我都要尽力使自己的正面影响力最大化。
  到底什么是“影响力”呢?我读大学二年级时,有位哲学老师在讨论人生意义时,用了很简单的三个英文单词:“Makeadifference”。对我而言,这三个英文单词就正好对应于那三个掷地有声、催人奋进的汉字——“影响力”。
  有个别同学误以为“影响力”代表的是个人的势力或权力。其实,我所说的“影响力”与势力或权力毫无干系。我认为,只要人的一生对这个世界有些许贡献,无论这种贡献是老师教育了学生、医生护士帮助了病人,还是清洁工美化了城市环境,它们都是个人施加于这个世界的“影响力”;只要曾经真心帮助过别人,无论这种帮助是拯救了一个人的生命,还是为他人带来了欢笑或幸福,都是个人施加于这个世界的“影响力”。
  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每个人都不想虚度此生。如果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回首往事,心里能够有一种“世界因我而更美好”的欣慰和自豪,人生就具有了足够的“影响力”,就曾经“Madeadifference”。只要曾经为世界创造过价值,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既富有挑战又不脱离实际,既放眼未来又明确具体
  太简单的、太容易实现的人生目标没有什么意义。既然是人生目标,就该有足够的挑战性。应该尽量放开思路,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给自己设定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目标,这样才会有努力的方向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切不可做“井底之蛙”,不愿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参与竞争。
  当然,有挑战性的目标也意味着有无法实现的风险,但只要为此而努力过了,就无怨无悔。爱因斯坦虽然没有发现“统一场论”,没有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他还是在理想之路上获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阶段性成果——发现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并启发了后来者继续他的伟大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爱因斯坦的理想虽然没有实现,但仍然值得所有人敬佩和赞叹。
  比尔·盖茨在访问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时,一位高中学生问他:你的理想是什么?比尔·盖茨说:“我从小的梦想就是把计算机做成一个完美的工具,这也是我毕生的追求。现在,我已经走完了一半的路程。我希望,我最终结束工作的时候能够完全实现这样一个梦想。”
  比尔·盖茨花了三十年时间,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走完了“一半”的路程。此时,在职业生涯剩下的若干年里,他是否能圆满地完成他的目标已经不再重要了,因为现在世界上已经有成千上万的人在追随和分享着他的理想。比尔·盖茨的理想之路同样值得钦佩。
  选择人生目标时,要尽量选择长远目标,眼前的目标并不是最佳的选择。例如,对于学生来说,进入好学校确实能够增加找到好工作的机会,但这只是短期的目标,你更应当在意的不是你从哪所学校毕业,而是你有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
  对大多数人来说,“考上名牌大学”或“进入知名公司”都不是正确的人生目标。所以,“考不上”或者“没进去”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方向,并且懂得珍惜时间和学习机会,一样会有成功的机会。在尽最大努力把事情做好的同时,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认识到人生的目的地在哪里。这样才能在理想和人生目标的指引下取得成功。
  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时,要回答两个最为根本的问题: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想做什么事?
  人生目标必须明确、具体,不能只是口号或空话。要把目标定义为清晰的方向。例如,如果你想当作家,那么,你是想要写小说呢,还是想成为专栏作家,抑或想成为自由撰稿人?只有尽可能明确的人生目标才能更有效地指引你前进。
  对自己的目标还要做出及时的调整。如果奋斗的结果超出了自己的期望值,就可以把期望值适当提高;如果没有,则可以把期望值降低一些。达到一个目标后,可以再制定更有挑战性的目标;失败时,也要坦然接受,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人生短暂而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生活里,也不要被信条所惑——盲从信条就是活在别人的思考结果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淹没了自己内在的心声。最重要的是,要有跟随内心与直觉的勇气,因为你的内心与直觉知道你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任何其他的判断与之相比都是次要的。
  大仲马说:“生活没有目标就像航海没有指南针。”人生的海洋宽广而深邃,有了目标,才不至于走入迷途,不至于在惊涛骇浪里不知所措。明确的人生目标是指引人生的“罗盘”,主动权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无论你能做什么,或梦想能做什么,放手去做吧!勇气蕴含着天赋、才能与魅力。”让歌德的这句名言激励大家追求理想,走向成功!
  
  (摘自《做最好的自己》,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版,定价:28.00元)